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探测生物运动的能力是否受损,已有行为研究尚存分歧。导致分歧的原因可能是实验刺激、实验任务和测量指标存在差异。然而,神经研究却一致证实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存在异常。领域特殊性观点认为该障碍可能是基于后侧颞上沟功能异常的社会性功能障碍,也可能是基于镜像神经元功能异常的社会性功能障碍;而领域一般性观点认为该障碍可能是基于背侧视觉流功能异常的视运动知觉障碍,也可能基于脑功能联结异常的弱中央统合障碍。据此,本文将从研究范式、行为表现及潜在机制三个方面梳理相关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22.
电子地图汉字大小辨认阈限和合理字间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由三个实验组成,探讨电子地图中汉字呈现的辨认闽限和合理字间距(信息载负量)问题。实验一采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电子地图中汉字的辨认闽限,结果显示,汉字复杂度和背景的复杂度都影响地图汉字识别,且不存在交互作用;宋体汉字的平均辨认阈限为7.0771’。实验二运用调整法测得在电子地图中宋体汉字的舒适阈限(能识别每个笔画的汉字辨认阈限)为16.6951’。实验三以视觉搜索方法研究字间距(体现在电子地图中单位面积字数)与搜索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每个汉字平均耗费的搜索时间随着字数增加而减少,说明字数越多,搜索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223.
客体的视觉工作记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客体信息的视觉工作记忆问题引发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不少成果。本文对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范式,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容量及保持时间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存储单元和容量问题的"强客体"假设、"弱客体"假设和双重存储机制假设,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24.
不同康复时相戒除者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84名生理脱瘾后处于不同康复时相的海洛因戒除者为被试,采用情绪Stroop范式,以海洛因相关线索为自变量,考察了海洛因戒除者的注意偏向特性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1)海洛因戒除者对相关线索存在着显著的注意偏向;(2)海洛因戒除者对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随康复期的延长无显著改善。该研究支持了Franken关于药物成瘾的注意偏向模型。  相似文献   
225.
固定位置区域提示下视觉注意范围等级的ERP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视觉空间注意中注意范围的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被试为 14名青年人 ,使用固定位置的、3种不同直径的线圈作为注意范围的区域性提示 ,祛除空间定位因素的影响 ,记录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 (ERP)数据。结果显示 :提示范围由小到中等时 ,反应时延长 ,而由中等到大范围时 ,反应时缩短 ;提示物和靶刺激诱发ERP的早成分 (N1、P1)不受提示范围大小的调节 ,而其P2、N2的波幅与潜伏期均明显受到提示范围大小的影响。这些结果说明 :①视觉注意诱发的P1、N1成分 ,主要与空间定位信息的加工相关 ;②提示物诱发的P2、N2成分与注意范围相关 ;③在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 ,空间位置的信息要早于其它信息被加工 ,支持视觉信息串行加工观点  相似文献   
226.
不同注意提示线索条件下汉字数字加工的SNARC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onser的实验范式.以判断"壹"到"玖"的汉字数字奇偶为任务,探讨不同提示线索时在注意条件与非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实验结果发现: (1)当有效提示线索为80%时,注意条件下汉字数字出现了SNARC效应,而非注意条件下对汉字数字的加工没有出现SNARC效应; (2)当有效提示线索为50%时,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汉字数字都出现了明显的SNARC效应.结果表明注意水平对SNARC效应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27.
以往研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存在5种假设,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改进前人研究实验范式,采用包含内源性回溯线索的颜色回忆报告范式,进一步对这5种假设进行检验。在实验1中,我们调控了线索与探测阵列之间的时间间隔,发现不同时间间隔不影响无线索条件的行为表现,而在正常线索条件中被试的记忆精度以及能记住的项目数量均优于无线索条件;在实验2中,我们对回溯线索伴随的干扰刺激类型进行控制,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记忆精度不存在差别,但当回溯线索伴随干扰刺激呈现时,被试能记住的项目数量会被降低,降低程度受干扰刺激的类型调制;在实验3中,我们对伴随回溯线索的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进行控制,发现虽然回溯线索效应仍然存在,但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不会影响效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回溯线索的出现使得被试能够在决策加工前完成内部注意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避免了同时进行这两种认知加工与记忆表征维持本身竞争认知资源。本研究为认知阶段分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对解决回溯线索效应产生机制的争议以及理解内部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early visual experience and age in the recognition of emotional prosody among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in China. A total of 75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ability of participants to recognize the prosody of four basic emotions (sadness, anger, happiness, and neutrality) was explored.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Early visual experienc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cognition of emotional prosody. The accuracy rate of students with congenital blindnes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with adventitious blindnes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congenital blindnes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ighted students. The students with congenital blindness exhibited the slowest recognition speeds. (2) Ag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motional prosody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the sighted students, but it had no effect on the students with blindness.  相似文献   
229.
The performance of 6 domestic hens on a visual acuity task was studied using a spatial discrete-trial conditional discrimination procedure. Gray stimuli and vertical square-wave gratings, ranging in spatial frequency from 1 to 10 cycles per millimeter, were presented in a descending and ascending series of probes. On each trial, either a grating or gray stimulus was presented. Only one spatial frequency of grating was presented during each session. Between probe sessions, training continued at the coarsest grating value. Stimulus discriminability, measured as values of log d, changed with changes in grating spatial frequency for both probe series. Fitted lines described the linear por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functions. Thresholds estimated from the lines generally ranged from four to six cycles per degree, with slightly greater estimates from data from the descending probe series. There were no systematic changes in response bias as a function of grating spatial frequency.  相似文献   
230.
朱晓平 《心理学报》1992,25(1):52-59
三项实验探讨了阅读中课文语境对单词识别的影响。实验一和二分别在两种课文呈现速度条件下,观察课文语境对词汇决策任务的影响,发现仅在较快的呈现速度(每隔150ms呈现一字)和目标词在前文语境中的可预测性为90%以上时,才产生课文语境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并表现出抑制优势模式。实验三采用较自然的校对作业考察这种效应,结果显示在目标词高可预测(在前后文中的可预测性为83%以上)时,存在较显著的整体语境效应,并仍表现出抑制优势模式。据此,本文讨论了课文语境中的单词识别过程和语境对它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