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白利莉  陈宝国 《心理科学》2011,34(2):343-347
采用词类判断任务,考察汉语单字词的习得年龄对词类信息加工的影响。实验材料采用了习得年龄不同的名词和动词,结果显示,汉字习得年龄对词类判断的反应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汉字习得年龄影响汉字词类信息的提取,即早期习得的汉字被试更容易提取其词类信息;研究结果从新的角度支持了任意映射假设对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82.
追踪观察一名婴儿(6~20个月), 分析其中看护者的言语输入特征及婴儿早期词汇获得的发展变化。主要对成人言语输入中动、名词比例、单词在句中的位置、具体环境等因素及婴儿早期动、名词理解和产生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显示, 成人言语输入中动词比例显著高于名词, 更多动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使得主语和宾语省略; 同时, 这种动词优势的输入特征促进儿童早期动词获得, 使得婴儿早期语言样本中动、名词理解相对比例与成人言语输入一致。这一结果表明, 婴儿词汇发展初期就已经利用言语或社会线索, 同时这种早期词汇组成中较高的动词比例进一步支持“名词优势”理论存在跨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83.
采用2(新闻框架类型:诱发气愤情绪或诱发悲伤情绪)×2(危机事件团体回应类型:惩罚型或补偿型)×2(团体回应中情绪感染力的呈现情况:呈现或缺乏)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不同版本的危机事件新闻报道诱发出的不同情绪如何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以及情绪反应怎样影响个体对组织随后回应策略的偏好。结果发现:气愤情绪促使公众采用启发性加工方式,悲伤情绪促使公众采用系统性加工方式;相比于悲伤情绪,气愤情绪会导致公众对公司更加负面的态度;惩罚型回应信息的可信性更高;惩罚型和补偿型回应信息使公众对企业的态度从比较消极转变为偏向积极;具有强烈情绪感染力的回应信息更容易降低气愤组对企业的责任归因程度,并进而促进公众对企业态度的改变;公众的气愤和悲伤情绪水平在接受企业回应后明显减弱,但没有达到基线水平。结果表明,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新闻框架的类型、企业对危机事件的回应方式以及回应中的情绪感染力,会结合在一起,制约公众对危机事件的知觉以及对企业的判断。  相似文献   
84.
游旭群  李晶 《心理学报》2010,42(12):1097-1108
空间关系的理解是概念表征向知觉表征的转化, 而空间关系的表达则是知觉表征向概念表征的转化。两种表征的转化以参照系为中介。视觉数量空间关系加工属于知觉表征向概念表征转化的空间关系表达过程。本研究通过控制方向、朝向及距离在启动与探测中的匹配关系, 采用三个实验探讨了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参照系各参数的表征及其相互作用。结果发现:(1) 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存在方向表征, 一定任务情境下存在朝向表征。(2) 距离匹配的促进效果只在启动刺激和探测刺激的方位关系处于参照系同轴时发生。这些结果进而说明, 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内隐地包含类别空间关系表征, 一定任务情境下, 可能存在垂直/水平的类别空间关系表征; 数量空间关系加工中的距离是联系于参照系轴的表征。  相似文献   
85.
Arbitrarily applicable derived relational responding has been argued by relational frame theorists to be a form of operant behavior.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is idea with 4 female participants, ages 4 to 5 years old, who could not perform a series of problem-solving tasks involving arbitrary more than and less than relations. In a combined multiple baseline (across responses and participants) and multiple probe design (with trained and untrained stimuli), it was shown that reinforced multiple-exemplar training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arbitrary comparative relations, and that these skills generalized not just across stimuli but also across trial types. The sequence of training identified potential prerequisi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relations (e.g., nonarbitrary comparative relations). Taken as a whole, the present data, along with previous work by others in this area, suggest that relating arbitrary events comparatively is an operant.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conclusion for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behavio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6.
动、名词词类特异性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汇的各类知识信息(如,语法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和加工方式是当前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已成为了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期间,人们发现脑损伤使得一些患者对动词或名词表现出选择性认知加工障碍,即出现了动、名词词类特异性损伤。通过探讨这一现象发生的机理,将为揭示词类的语法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和加工方式提供了契机。文章介绍了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即一些脑损伤患者对有关动词的知识比有关名词的知识丧失得更严重,而有些患者的损伤模式却与其恰好相反。另外,文中也阐述了对该现象的3种理论解释:语法解释、语义-概念解释和词典解释。  相似文献   
87.
88.
人类空间记忆和空间巡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如何表征周围环境的空间结构信息,如何利用记忆中的空间表征来指导个体在环境中的空间活动,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地理学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综述了作者负责的实验室及其合作者近年来在视觉空间信息表征、基于运动的空间表征更新,以及认知系统中的不同空间信息处理模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以上问题及其内在的认知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9.
仝宇光  张奇  张丽芳 《心理学报》2010,42(6):663-671
为考察语篇阅读中,汉语动词的延续性特征以及瞬时时间副词对时间转换事件表征的影响,采用探测-判断的语篇实时阅读技术分别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1的结果表明,当描述转换前事件的动词是延续性动词时,短时转换句与瞬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无显著差异;而当描述转换前事件的动词是短暂性动词时,短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明显长于瞬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实验2的结果表明,当不在时间转换句前添加瞬时时间副词时,长时与短时转换句前探测词的再认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当在时间转换句前添加瞬时时间副词时,长时与短时转换句前探测词的再认时间无显著差异。两个实验结果分别说明,动词的延续性特征和时间转换短句的结合影响了时间转换事件的表征,在长时转换句的前面添加瞬时时间副词缩短了长时转换事件的表征时间。  相似文献   
90.
动词隐含因果性对代词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燕  舒华  周晓林  郑先隽 《心理科学》2001,24(1):39-41,70
本研究探讨了在汉语句子理解中动词隐含因果性对代词指认的影响。在实验一巾,被试进行自定步速的阅读.结果发现当动词隐含因果性和句中代词实际所指一致时阅读时间较短,不一致时阅读时间较长。实验二采用眼动技术,句中两个参与者性别不同,代词上提供性别线索,结果显示了动词隐含因果性在代词加工上微弱的即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