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1篇 |
免费 | 93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5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512.
对心算加工年老化研究有助于阐明认知老化规律,然而有关心算老化的少量研究结果仍存在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十分复杂,表面上看,不同认知老化研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不尽相同导致了结果的歧异。例如,在心算的年老化研究中,有的研究结论基于群体的数据分析,如层级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或方差分析,如Sahhouse和Coon(1994);另有一些研究先对每一个体数据作线性回归分析,如此得到斜率和截距(分别表示心算的中枢加工时间和外周感觉运动时间),然后再行层级回归分析或方差分析,如Al-len等(1992,1997)。这两类统计分析所得的结果很不一致。从理论上看,只要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是合理的,统计方法的不尽相同应不会导致矛盾。但在实际情况下,统计分析误差增加了结论不一致的可能性,从而增大了揭示心算老化复杂性规律的难度。事实上,心算活动的年龄差异可能来自于记忆、加工速度等不同认知资源的老化差异。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工作记忆和感觉运动速度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的作用。被试共161人,20—79岁,身体健康,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以10岁段划分为6个年龄组,组间文化程度基本匹配。被试任务包括:(1)连续减法心算,分别为1000—3、1000—7、1000—13及1000—17等4种,在排除了被试看屏幕和按键的感觉运动时间后得到心算所需的时间;(2)数字计算工作记忆,根据工作记忆对信息同时进行加工和储存的特点,要求被试计算完题后再回忆答案,以获得工作记忆广度指标;(3)“数字复制”(digit copying),以获得感觉运动速度指标。实验在386微机上进行。对所得数据分别进行了上述群体数据与个体数据分析。两种数据分析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一致表明,在控制工作记忆与感觉运动速度的年龄差异后,心算活动的年龄差异显著降低。而且,控制感觉运动速度的年龄差异后心算活动年龄差异的降低程度要大于控制工作记忆的年龄差异后心算活动年龄差异的降低程度。这说明,感觉运动速度在心算加工年老化过程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但是,工作记忆与感觉运动速度二者的年龄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心算活动的年龄差异,表明心算加工的年老化存在其特殊性过程,不支持认知老化的普遍减慢假说(genenalized slowing hypotllesis)。 相似文献
513.
514.
515.
研究包含3个实验,分别探查了儿童在“速度定向”、 “准确性定向” 以及“速度和准确性定向”3种任务定向下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发展。3个实验均采用3×3混合设计,选择小学2年级、小学4年级、小学6年级学生各24人为被试,提供难度不同的3种材料,考查在限定的时间内儿童在3种材料间进行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的发展。结果:(1)在三种任务定向下,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不同的任务定向要求对不同年级儿童学习时间分配决策的影响不同。(3)在本实验条件下,儿童学习时间分配策略的使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不使用策略;第二个阶段,使用策略但效果不稳定;第三个阶段,使用策略且有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516.
研究抑制能力和加工速度在液态智力年老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被试为142名18~85岁健康成年人,完成包括抑制优势反应、加工速度和液态智力共13项测验。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抑制能力与年龄相关的特异性变异,在控制简单的速度变量时较控制复杂的速度变量时更大;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对液态智力年老化的中介作用,当选取较复杂的速度变量时加工速度的作用更大,而当选取较简单的速度变量时抑制能力的作用更大。研究结果表明,在液态智力的年老化过程中,除了加工速度的作用之外,抑制能力也起重要的中介作用。该结果为认知年老化的抑制理论和执行衰退假说提供了认知行为学研究的证据,并且对加工速度理论作了有益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517.
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考察咨询过程变量对咨询效果的影响。以人为中心流派、认知流派、行为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等都为该研究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有咨询师的反应方式、会谈中的当事人行为、工作同盟、会谈中的重要内容等过程变量与效果的关系。该领域积累的成果还不多,这可能与过程-效果关系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同时研究方法尚有许多欠缺,如考察复杂关系时使用的研究设计过于简单、测量工具不统一导致结果难以比较,有些测量工具不成熟信效度不高。未来的研究除了努力克服这些问题外,还应多考虑理论构建、内隐变量的调节和中介作用、当事人变量,在研究方法上应更为综合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518.
类比推理的影响因素及脑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比推理是不同于演绎,也不同于归纳的一种独立的推理形式。作为人类认知发展的中心能力之一,类比推理已逐渐成为当代认知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研究表明类比推理不仅受顺序、因果结构、上下文连贯性等项目特征的影响,并且与加工速度、工作记忆等其它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有关类比推理的神经影像研究则主要发现大脑左半球前部和后部区域的参与,似可进一步从脑生理水平表明类比推理与工作记忆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19.
520.
在被动触觉的距离知觉实验中,被试的右手保持不动,将各种三点型式的刺激轻轻接触食指腹侧或以一定速度通过其表面,要求被试判定外侧两点的直线距离并在一根量尺上复现出来.结果发现:(1)当刺激快速通过皮肤表面时,外侧两点距离表现出低估,其知觉距离显著地小于刺激静止或慢速运动条件下的知觉距离;(2)当中间附加点偏离外侧两点间想象连线较大时,外侧两点的知觉距离显著地小于中间附加点偏离较小时的知觉距离,偏离较大的中间附加点似乎将外侧两点拉近了,缩短了其知觉距离,出现知觉亲和现象.这种现象与刺激是否运动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