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1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9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Geschwind and Behan (1982) and Geschwind and Galaburda (1985a, 1985b, 1985c) suggest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brain laterality and immune disorders. To test whether this hypothesis holds true not only for the frequency of immune diseases and circulating autoantibodies, but extends also to cellular immunity, we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andedness and markers of cellular immunity. Twenty-seven left-handed and 37 right-handed subjects were serologically screened for cellular parameters and 22 left-handed subjects were typed for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When compared to the right-handers, the left-handed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inflammatory cell types CD3(+) T cells (total T cells), CD4(+) T cells (T-helper cells), and HLA-Dr (MHC-II,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s well as in the CD19(+) cells (B cells) and CD16/CD57(+) cells (natural killer cells). We assume a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cerebral hemispheric specialisation and the immune system not only for humoral but also for cellular immunity, and we discuss the role of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in neur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3.
Seymour Feshbach 《Aggressive behavior》1984,10(2):91-101
The import of the concept of aggressive drive for the construct of catharsis, particularly the trend toward alternatives to drive concepts, is considered. Three conceptions of catharsis are distinguished—the Dramatic model, the Clinical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model. The Dramatic and Clinical models are seen to focus on affective engagement and change, while differing in the vicarious nature of the cathartic experience, in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entailed, and in the nature of the interpersonal context. The Experimental model is seen to be addressed to the more general problem of aggression reduction through aggressive acts. The Dramatic and Clinical models of catharsis are viewed as more specific and germane, and the hypothesis is proposed that catharsis obtains in the case of inhibited rather than persistent or unresolved affect. 相似文献
144.
145.
舌尖效应年老化机制受语言特异性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把Stroop效应作为协变量,在统计分析控制个体抑制能力的基础上,采用两阶段范式考察舌尖效应产生和解决过程中词汇提取的年老化机制。结果发现:(1)老年人的舌尖效应产生率和语音提取缺陷均显著高于青年人,而语义提取缺陷的年龄差异不显著;(2)老年人的舌尖效应解决率和语音促进效应量均显著低于青年人;(3)语义启动影响老年人舌尖效应解决时的语言促进效应,而对青年人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舌尖效应产生和解决的词汇提取年老化与语音提取衰退有关,与语义提取衰退无关,支持语言特异性衰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6.
147.
负性情绪如何影响冲突适应一直以来受到领域内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根据负性情绪产生的源头(冲突外部操纵vs.冲突内部固有), 对于该问题的论述可以分别从认知与情绪的分离与整合视角展开。分离视角下, 操纵于冲突之外的负性情绪(外部负性情绪)独立于冲突加工过程, 通过情绪加工系统或个体自身的动机/唤醒水平影响冲突适应。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冲突加工自动产生负性情绪(固有负性情绪), 寓示着认知冲突与负性情绪间的内在关联, 固有负性情绪因此可被视作诱发冲突适应的另一个有效来源。整合视角下, 操纵于冲突内部的(固有)负性情绪高度整合于冲突加工过程, 其功能与冲突信息类似, 通过内在地促进目标导向行为直接诱发冲突适应。对这一主题的论述加深了我们对负性情绪如何作用于冲突适应过程的理解, 也为探索认知与情绪系统的整合过程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在此基础上, 我们也提出一些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8.
探究带宽选择方法、样本量、题目数量、等值设计、数据模拟方式对项目反应理论观察分数核等值的影响。通过两种数据模拟方式,获得研究数据,并计算局部与全域评价指标。研究发现,在随机组设计中,带宽选择方法表现相似;考生样本量和题目数量影响甚微。在非等组设计中,惩罚法与Silverman经验准则表现优异;增加题目量可降低百分相对误差和随机误差;增加样本量导致百分相对误差变大,随机误差减小。数据模拟方式可影响等值评价。未来应重点关注等值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149.
快速脱离假说和信号抑制假说都是将传统的自下而上捕获和自上而下控制结合起来的混合模式假说。快速脱离假说认为突显干扰物总能在第一时间自下而上地捕获注意, 当突显干扰物与任务要求不符时, 注意会迅速脱离该位置。信号抑制假说认为突显干扰物都会产生“注意我”的信号, 当突显干扰物与任务要求不符时, 该信号会被自上而下地抑制以阻止注意捕获发生。前者相关的研究多采用空间线索提示范式和眼动脱离范式, 实验中被试采取独子探测策略, 而后者相关的研究多采用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 实验中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未来研究应采用不同的刺激类型和实验方法进一步为两个假说提供证据支持, 同时要关注奖赏、训练等因素对“捕获-脱离”和“信号-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熟练手语使用者和无手语经验成年听人的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在象似词条件下,两组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的反应时均快于语义无关词,说明手语象似词和汉语词之间存在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2)在非象似词条件下,仅手语熟练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的反应时快于语义无关词,无手语经验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和无关词的速度没有差异。这是由于前者心理词库中的手语词和口语词共享语义表征,而后者主要依赖手语象似词的视觉模拟性。整个研究表明,中国手语和汉语间存在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但该效应受到手语词象似性和手语学习经历的调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