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analysis of a precocious traumatized little girl, which reveals the ways in which historical trauma is transmitted and intrafamilial trauma is both disguised and represented. The play as it evolves is seen to simultaneously communicate what the child struggles with and to resolutely try to hide what has actually happened. Analyst and child together participate in play which utilizes displacement, enactment and interactive enactment, the latter play mode being the very hallmark of profound traumatic experience. Carlotta, the child, helps the analyst to follow her quest for meaning making even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dheres to and departs from the deepening pentimenti of traumatic experience, which needs to be unraveled and reconstructed in order that her own developmental progression can be rejoined. The analysis facilitates Carlotta's capacity to play in a more unfettered fashion and to assist her family's recovery as well.  相似文献   
102.
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的丰富性及其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尝试对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进行量化研究,并着重从压力缓冲和人际交往角度探讨了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对个体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以及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与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不存在年龄差异,而在性别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初中男女生之间;丰富的理想自我表征有利于缓冲青少年对压力的负性体验,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在同学中的人缘.此外,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主要通过弹性中介发挥作用,预示着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可能是青少年弹性的重要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03.
104.
In a 3-week experience-sampling study of 52 full-time employees,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within-individual relationships among positive work events, affective states,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y also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work–family interpersonal capitalization (sharing work events with one’s spouse or partner at home) on employees’ job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positive events influenced job satisfaction through positive affect, and work–family interpersonal capitalization on the most positive work event of the day positively impacted job satisfaction over and above the effects of the event’s pleasantness and of the number of other positive work events experienced that day.  相似文献   
105.
群体性事件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十年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整合,总结归纳出三个重要方面,并对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疑问和建议,以期对当前类似事件的应对有所借鉴及对后继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6.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107.
灾难性事件在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 对个人的幸福感可能还存在一个重新建构的积极影响模型。灾难性事件本身不可能引发幸福感, 但灾难性事件却可能会使个人从认知、需要和情绪三个方面, 重新建构幸福感的结构性成分, 进而改变促发幸福感的条件。灾后, 幸福感可能比灾前更容易产生。除此之外, 未受灾的个人, 也可能在与受灾当事人的比较中, 产生立即性的幸福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8.
以523名工读生为调查对象,考察工读生毒品使用特点,并在控制相关人口学变量后,探讨感觉寻求、压力性生活事件、结交不良同伴与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关系。结果显示:(1)工读生的毒品使用行为严重,34.2%的工读生曾使用过毒品,毒品使用呈现低龄化、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的趋势。(2)工读生的感觉寻求是毒品使用的风险因素。(3)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感觉寻求与毒品使用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4)这种调节效应以结交不良同伴为中介变量。因此,感觉寻求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对青少年毒品使用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 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 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 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 其次, 梳理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相关理论模型的发展进程, 主要介绍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模型、情感事件理论模型和无礼行为的情绪反应模型; 最后, 基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张建构一个以认知和情绪反应为中介, 以社会文化、人格和组织因素为调节变量的无礼行为的模型, 并建议未来的研究运用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走向, 以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深化无礼行为的发展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10.
选取生态效度较高的科学发明问题材料(分为高启发量与低启发量两类),采用“1对1”和“8对8”的“学习-测试”实验范式,考察午睡剥夺对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午睡剥夺处理、范式(“1对1”和“8对8”)和材料启发量高低在原型激活率和问题解决率上主效应均显著,午睡剥夺和范式以及启发量高低在问题解决率以及原型激活率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午睡剥夺影响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这种影响是通过对启发信息应用和原型激活两个加工过程的影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