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2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209篇
  26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visual system of primates is remarkably efficient for analysing information about objects present in complex natural scenes. Recent work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y perform this at very high speeds. In a choice saccade task, human subjects can initiate a first reliable saccadic eye movement response to a target (the image containing an animal) in only 120 ms after image onset. Such fast responses impose severe time constraints if one considers neuronal responses latencies in high-level ventral areas of the macaque monkey. The question then arises: are non-human primates able to perform the task? Two rhesus macaque monkeys (Macaca mulatta) were trained to perform the same forced-choice categorization task as the one used in humans. Both animals performed the task with a high accuracy and generalized to new stimuli that were introduced everyday: accuracy levels were comparable both with new and well-known images (84% vs. 94%). More importantly, reaction times were extremely fast (minimum reaction time 100 ms and median reaction time 152 ms). Given that typical single units onset times in Inferotemporal cortex (IT) are about as long as the shortest behavioural responses measured here, we conclude that visual processing involved in ultra rapid categorisations might be based on rather simple shape cue analysis that can be achieved in areas such as extrastriate cortical area V4. The present paper demonstrate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rhesus macaque monkeys (Macaca mulatta) are able to match human performance in a forced-choice saccadic categorisation task of animals in natural scenes.  相似文献   
992.
学习时间分配机制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被试内的实验设计,以无意义词对为实验材料,利用眼动记录技术,通过分析在有无时间压力时,个体对不同难度词对的学习时间分配,检验学习时间分配的差距缩减模型和最近学习区模型.研究发现:(1)在总注视时间上,难度和时间压力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并且存在交互作用.(2)个体的学习次序是由易到难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最近学习区模型.  相似文献   
993.
We compared two strategies of prize-based contingency management (CM) in methadone-maintained outpatients. Urine was tested thrice weekly for 5 weeks pre-CM, 12 weeks CM, and 8 weeks post-CM.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cocaine contingency (four prize draws for each cocaine-negative urine, N  =  29) or an opiate-cocaine contingency (one draw for each urine negative for opiates or cocaine, four draws if negative for both, N  =  38). There were no group differences in cocaine abstinence during CM or post-CM and no differences in opiate abstinence during CM. Opiate abstinence was greater in the opiate-cocaine group post-CM, and heroin craving was reduced in this group during and post-CM. Draws earned per cocaine-negative urine (four vs. one) did not affect cocaine use.  相似文献   
994.
ABSTRACT— The study of future thinking is gaining momentum across various domains of psychology. Mentally projecting the self forward in time (i.e., mental time travel) is argued to be uniquely human and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ulture. Yet it is only recently that developmentalists have begun to study when, and how, this capacity emerges. I begin by outlining the concept of mental time travel, along with newly developed methodologies to test children's ability to mentally project the self into the future. Data suggest that this ability is in place by ages 4 or 5 but also reve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children may experience difficulty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ir future desires. I conclude by discussing how the research on children's mental time travel can be used to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oriented behaviors, including planning and delaying gratification.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5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特质焦虑、压力知觉、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压力知觉在特质焦虑和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特质焦虑既对网络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压力知觉产生间接影响;(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起调节作用,压力知觉对网络成瘾的影响随着个体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增加而减少。大学生特质焦虑、压力知觉、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网络成瘾共同构成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996.
基于价值的议程对学习时间分配影响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英杰  王志伟  郑明玲  金雪莲 《心理学报》2016,48(10):1229-1238
通过对比不同梯度下, 分值激发的议程与习惯性反应作用一致、不一致条件中, 优先选择项目和学习时间的差异, 考察基于价值的议程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及其动态过程。结果发现:(1)等分值条件下, 汉语为母语被试存在从左到右的习惯性反应。(2)分值梯度对基于议程的学习时间分配的有效性具有调节作用。小分值梯度(1分、5分)激发的议程能够克服习惯性反应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 但不能使被试建立起优先学习高价值项目的议程; 大分值梯度(1分、10分)能够克服习惯性反应对学习时间分配影响, 且能够使被试建立起优先学习高价值项目的议程。(3)基于议程调节的学习时间分配在时程和阶段上具有动态性和情境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7.
基于社会交换的理论视角, 以下属关系投入-主管资源回报的概念架构来展现组织中主管与下属关系互动的实质, 对主管-下属关系的运作效果与机制进行跨层次的实证研究。通过问卷法获得54个工作群体的426名下属与主管的对偶数据, 基于HLM分析的结果表明:下属在工作之余对主管的私人关系投入不仅能直接获得主管的工具性资源回报与情感性资源回报, 还能通过领导-成员交换(LMX)间接地获得主管的工具性与情感性资源回报, 而在工作群体内基于私人关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特征对主管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互动与关系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陈栩茜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1,43(8):863-877
通过三个实验, 考察了时间隐喻在汉语时间量词语义加工中的作用。实验1表明, 当时间量词的水平方向隐喻(“长–短”)与字词的空间长度特征(“长–短”或“宽–窄”)不一致时, 语义加工受到了干扰; 实验2表明, 虽然“高–矮”亦为字词的空间特征, 但对时间量词的语义加工没有显著的影响, 证明时间的空间隐喻受讲话者的语言使用习惯影响; 实验3表明, 通过使用不同长度的背景降低了字形变化对于语义加工的影响之后, 与字形一致、隐喻不一致的条件比, 字形和隐喻皆不一致的条件引起了更大的干扰。整个研究表明, 汉语讲话者的时间隐喻只受空间的水平方向特征(“长–短”或“宽–窄”)影响, 不受空间的竖直方向特征(“高–矮”)影响。时间概念以空间长度特征为中介, 在长时记忆中与知觉符号同时储存。  相似文献   
999.
杨思梁 《心理学报》2011,43(11):1341-1354
陈立的工业心理学生涯跨越70年, 但主要活动集中于1935至1937年, 1977至1990年代中期, 中断40年而再续, 可谓波澜起伏。除了1935年撰写的《工业心理学概观》, 陈立的主要贡献源于后一阶段, 其中包括:恢复了中断多年的中国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与管理有关的专业(工业心理学)和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工业心理学硕、博士、继承和发扬了实地调研—实验室研究—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工业心理学传统; 陈立还通过写作和其他形式的呼吁, 促成了中国管理学的兴盛。但他晚年却觉得自己一生是失败的, 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工业心理学没能做到 “指导人走向最适宜的机会, 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最高的自我”。  相似文献   
1000.
句子完成与时间缓冲对信息整合的启动作用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莫雷  赵冬梅 《心理学报》2003,35(3):323-332
探讨句子完成和时间缓冲因素在阅读过程启动背景信息整合的作用。包括3个实验,被试是华南师范大学198名一年级本科生。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要求被试阅读14篇一致性版本与不一致版本的文章,然后对不同条件下目标句阅读时间或探测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1重复Guzman和Klin的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单纯的句子完成因素是否能即时启动整合。结果表明,在单纯的句子完成条件下,一致版本和不一致版本的目标句阅读时间和探测反应时有显著差异,说明目标句阅读时已经即时启动了背景信息的整合。实验2探讨Guman和Klin关于缓冲可以即时启动整合的研究是否混合了句子完成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当在目标句后面增加连接词时,会产生句子完成的暗示,从而可以即时启动整合,Guzman和Klin关于缓冲可以启动整合的结果是值得商榷的。实验3从Guzman和Klin的研究设计中分离出句子完成因素,探讨单纯的时间缓冲是否可以即时启动整合,结果表明,单纯的缓冲不能即时启动整合。研究的结果初步证明,句子完成是启动信息整合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单纯的时间缓冲不能起到这种即时启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