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人类文明的发展既催生了中国早期青铜雕刻纹饰的繁荣,又加速了其走向消亡,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人性的苏醒和呼之欲出的崭新宇宙观——天人合一精神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2.
通感在艺术审美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能沟通人的各种感官,突破思维定势,实现艺术的互通有无。艺术通感不但能融会贯通各种艺术审美,还能沟通艺术家和鉴赏者审美经验和共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视、听、嗅、触、味觉的相通与挪借,实现身心的无界交流,体味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进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3.
张锋 《孔子研究》2019,(3):121-125
孔孟生态伦理思想以"克己复礼"为价值理念基础,结合"敬天畏命"思想,为生态文明注入人文关怀,并援引至社会实践中"时禁"的行为规范与"乐山乐水"的生态教化,升华到"天人合一"的生态境界,构成孔孟生态伦理思想的独有体系。  相似文献   
144.
<正>刘玉建著,齐鲁书社2012年1月出版。全书共22.8万字,298页。为刘玉建先生主编的汉代易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汉代易学的理论先导———《易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该篇分为四个部分,集中探讨了作为《易传》思想体系核心  相似文献   
145.
感悟生命     
现世的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完成一项坚韧而伟大使命的历程,只有当人完成这项使命后,人的生命才变得辉煌、璀灿。但却拥有了一份平安。 生命是一件事实,充满色彩而又  相似文献   
146.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并提的.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表现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文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观照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将中国古代构造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称为缘象比附,并将缘象比附的种类分 理为数字比附、秩序比附、时空比附、属性比附、符号比附和异象比附。作者认为,由于工商业的不 够发达,列维·布留尔所说的原始思维的“互渗律”在古代中国没有完全消失,而是通过缘象比附的 思维方式继续延续。作者也指出了缘象比附对原始思维的超越。 缘象比附是中国科学精神形成的巨大障碍,在今天仍有残存,必须予以清除。  相似文献   
148.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世界观的一个基本假定,其主要观点是“天地人宇宙万物乃以息息相通的有机整体”。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天人合一”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对这些不同的历史形态做多维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和技术语境对此进行创造性转化,不仅可能使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智慧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智慧的现代价值、确立当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基点。  相似文献   
149.
150.
《中国道教》2012,(3):52
6月21日,山西芮城九峰山纯阳上宫纯阳殿开工典礼隆重举行。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委主任、省宗教事务局局长边根棠,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山西芮城纯阳上宫修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信阳,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冯正伟,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竹林仙馆主席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