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1篇
  100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研究选取65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和亲子依恋安全性问卷,考察了有无二胎与父母教养能力感的关系,并探讨了头胎子女的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有无二胎与父母教养能力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二胎家庭中父母的教养能力感高于独生子女父母的教养能力感;(2)头胎子女的母子依恋能够调节有无二胎与父母教养能力感的关系:对于高母子依恋组的被试而言,有无二胎无法预测父母教养能力感,而对于低母子依恋组的被试来说,有无二胎能显著正向预测父母教养能力感。而父子依恋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对高母子依恋群体而言,有无二胎不影响父母教养能力感,而对于低母子依恋群体来说,家庭中有二胎会促进父母教养能力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2.
彭坚  刘毅  路红  刘映杰  吴伟炯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757-1769
情绪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基于自身情绪能力, 通过情绪传染和策略运用来有效管理组织成员的正性和负性情绪, 充分发挥不同情绪的有利效价, 营造应景的组织情绪氛围, 带领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而奋斗。目前, 情绪领导力的测量主要是借用情绪智力量表, 缺乏标准化工具。情绪领导力的研究发展经历3个阶段:以领导情绪能力为中心、以领导情绪传染为中心和以情绪领导力为中心。基于各阶段研究梳理, 建构整合模型:遗传基因、人格和情绪特质对情绪领导力起预测作用, 大脑活动(右侧额叶)与情绪领导力互为因果关系。情绪领导力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对个体和组织层面的领导效能产生显著影响。未来研究应加强对概念、测量、调节机制、生物基础、组织层面议题和跨文化对比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3.
基于胜任特征的人才测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胜任特征与测评方面的文献,阐述了胜任特征作为人才测评的标准的内涵,进而总结了胜任特征应用于人才测评的作用与意义,最后简要介绍了基于胜任特征的人才测评的技术方法。本文有助于胜任特征与人才测评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对于人才测评的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4.
利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公众自我意识分量表和社交焦虑分量表,人际能力量表和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调查465名高中生,探索社会观点采择、公众自我意识和同伴交往中的人际能力对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和公众自我意识直接正向预测其人际能力和社交焦虑;人际能力分别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人际能力在青少年的社会观点采择和孤独感之间,以及在公众自我意识和孤独感之间分别起完全中介作用;人际能力在青少年的社会观点采择和社交焦虑之间,以及在公众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观点采择以及公众自我意识对不同情境下的人际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讨论了从社会观点采择和公众自我意识出发,提高青少年人际能力,对缓解其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5.
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消极退缩、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不同水平同伴关系变量对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的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能显著预测其孤独感体验,其中,处于同伴关系个体水平的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最大,其次分别为双向关系水平的友谊质量和群体接纳水平的同伴接纳,而处于人际交互水平的消极退缩在控制了其他水平同伴关系变量的影响下,并不能显著预测其孤独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6.
武汉地区大学生社会能力的结构及其问卷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艳  邹泓 《心理学报》2005,37(4):502-510
从分析大学阶段的关键性发展任务出发,将我国大学生的社会能力分为事务处理能力、一般人际交往能力和建立与发展友谊的能力三个方面。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开放式问卷所获资料,分别提出了关于这三种社会能力结构的理论构想,编制了大学生社会能力问卷。武汉市1048名大学生参与了正式问卷的施测,结果表明,事务处理能力的四因素结构、一般人际交往能力的五因素结构和建立与发展友谊的能力的五因素结构是较为合理的,自编大学生社会能力问卷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167.
从弗里曼的叙事闭锁理论出发,将“叙事闭锁”重新定义为“将自己禁锢在停滞的故事空间里,无法吸纳推动叙事进程向前发展的生命状态”,并将其进一步分为职业型、创伤型、疑虑型和老年型四种类型。叙事闭锁不仅在老年人群中高发,在其他年龄阶段人群中也不少见,以至于人生故事提前进入结束状态或者处于无法更新的停滞状态。对叙事闭锁者开展叙事介入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叙事素养,重启再次体验和阐释人生的按钮,赋予他们由内而外突破闭锁的能量。当人处于一种叙事稳定性和叙事开放性的平衡状态之中时,主体经历的就是一种健康和谐的生命进程。  相似文献   
168.
施媛媛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7):1108-1117
全球化带来了丰富的多元文化经验, 开阔了人们视野的同时, 也造成了认知负担, 进而可能引发对外文化群体的抵触情绪和排斥行为。多元文化经验的普遍性和两面性突显了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和灵活应用的重要性。然而, 现有的文化能力的理论大多在全球化研究早期提出, 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变化。在文化会聚主义理论框架下, 将文化视为动态发展的系统, 建构以元知识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能力模型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化问题。新模型的效用检验计划从文化知识管理和群际接触应对两方面检验多元文化能力在跨文化合作情境中的效用与机制, 以期为全球化环境中个人与组织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9.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间相关显著,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存在中介的作用;独立的中介效应检验中,社会喜好、友谊质量均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发生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的联系;综合模型中,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产生联系,不存在直接效应,而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既存在中介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70.
不同社会群体特征对内隐领导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发现,中国人内隐领导理论的内容由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人际能力和多面性四个因素构成。不同的年龄、职业和教育水平等评分者的特点,对领导诸因素的评分有着显著的影响。综合分析发现,教育水平是影响内隐领导因素评分的主要变量。另外,各组都倾向于把人际能力作为领导最大的特质来加以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