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5篇 |
免费 | 225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7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YUGUO Fei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4,9(3):431-440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scientific realism with regard to the meaningfulness and truthfulness of theoretical statements. Some anti-realists hold that since many important concepts in scientific theories have no specific referent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statements are therefore either false or meaningless. In this essay, I join the debates concerning the plausibility of scientific realism by focusing on two intertwined issues: first, that of how we can we explicate the meaningfulness of theoretical statements, especially statements pertaining to unobservable objects, and second, that of the meaningfulness of theoretical statements for our acceptance of scientific realism. 相似文献
172.
173.
基于组织的自尊(OBSE)是组织情境下个人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评价, 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在回顾最近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了基于组织的自尊的情境化测量与结构。在整合现有相关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 构建了基于组织的自尊情境化研究的法理性框架。针对国内外基于组织的自尊研究的差异, 结合中国情境的特殊性, 对“基于组织的自尊”概念在中国情境下语义差异、语义等值和情境适用性进行了讨论。最后, 对基于组织的自尊未来的情境化研究以及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4.
乐观偏差是指人们趋向于认为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坏事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期望(Weinstein, 1980)。乐观偏差的研究范式主要有社会比较范式、过去未来想象范式以及信息转变任务范式。运用fMRI对乐观偏差研究发现, 乐观偏差的神经机制主要涉及前喙扣带皮质和杏仁核、前额叶、多巴胺等。未来要结合社会比较和信息转变范式对乐观偏差进行测量; 研究乐观偏差认知机制的神经机制, 特别是采用ERP技术研究乐观偏差的认知机制; 同时要进一步揭示不同亚型乐观偏差的神经机制; 最后还要开展乐观偏差影响心理健康的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75.
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生理机能, 还具有改善心境、调节情绪的功能。有规律的身体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 提升幸福感和自尊感, 也可以缓解消极情绪、矫治情绪障碍。关于身体活动对情绪影响的脑神经机制, 研究者先后提出神经递质假说、大脑可塑性假说、前额叶偏侧化假说和双模型假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控制运动强度对身体活动情绪效益的影响, 比较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情绪调节效果, 同时考察基因、神经生长及社会互动等因素对情绪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6.
177.
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是资本市场上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投资者在相同时间段内模仿他人进行投资决策的行为。通过比较羊群行为与从众行为发现,两者存在本质区别。目前,大量研究从社会影响、认知机制以及进化机制三个方面深入分析羊群行为的形成原因。此外,研究还发现,情境的不确定性、市场环境、群体内部一致性程度、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对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总结相关研究后发现,羊群行为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信息加工模式。未来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应该从探索专家羊群行为的信息加工方式,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探索认知神经机制,进行跨文化研究和探讨羊群行为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8.
核心自我评价是一种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结构, 被定义为个体对自我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和估计。在过去十余年里, 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重点从早期关注结构的验证与测量、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在工作领域中的功能, 到近期开始转向探讨与心理健康、学业行为等变量的关系。另外, 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和调节作用可从动机、图式、能力、应对与获益和自我验证五种机制进行解释。核心自我评价的起源、过高核心自我评价是好是坏、核心自我评价还应包括或排除哪些因素、核心自我评价是否只有高低之分、“参照框架”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力有何影响等涉及核心自我评价性质的问题目前仍没有得到解决。未来的研究可着眼于扩大研究领域、解决与核心自我评价性质有关的问题以及对核心自我评价进行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9.
180.
郑大喜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26(5):6-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很多问题。探讨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所涉及的产权、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院之间的关系和处理方法、政府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职责以及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形式等问题,提出了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