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临床医师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应该包括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但要更加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敢于纠错的精神;在基本理论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是创新思想产生的基础,要能够大道至简,抓住复杂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全面地了解科学发展史和发明史,积极谦虚地与他人交流;勤于动脑和善于思考,重视"再发明"训练和思想实验,克服跨专业创新的思想障碍;对临床医师的人生哲学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提出了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32.
Pas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children will copy the actions of adults with high fidelity, even actions that are obviously causally irrelevant to the modelled outcome. However, this phenomenon has always been documented in cases where a clear functional outcome has been brought about (e.g. getting a box open to retrieve a toy). Here, we demonstrate how young children will continue to adopt the precise actions shown to them by an adult even if the goal of the actions is not realized during modelling. A group of 4‐year‐old participants were presented with a toy lying at the bottom of a Perspex tube. 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a bottle of water, and unlike the responses of a group of adults, few children spontaneously identified the solution of pouring the water into the tube to raise the toy up the tube where it could be reached. The majority did so, however, after seeing an adult demonstrate this approach. Critically, children copied the specific method of the adult, even when this involved the unnecessary steps of pouring from the bottle into a cup before pouring from the cup into the tube.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value of overimitation to children growing up in a world filled with objects whose operating mechanisms are often hidden or unclear.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3.
李恒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9):1496-1503
指示性手势通常被定义为指明空间中某个物体或处所的手部动作, 但其是否为人类交流系统所独有, 心理学界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回顾这一领域的主要理论以及相关争论, 结果发现:动物既可能具有使用指示性手势的能力, 也可以解读手势背后的社会认知意图。未来研究在克服样本数量不一致、实验任务笼统以及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的基础上, 还应当注意心理学、语言学以及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汇融合。  相似文献   
134.
以1117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家庭创新环境的特点及其对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家庭创新环境体现在家庭情感氛围、父母创造性行为、父母教育理念和自主准予,可分为抑制型(17.3%)、一般型(41.9%)和创新型(40.8%),创新型在日常创造性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抑制型;(2)家庭创新环境与创造性人格、日常创造性行为以及同伴提名得分相关显著;(3)创造性人格在家庭创新环境和同伴提名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家庭创新环境和日常创造性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5.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scientific realism with regard to the meaningfulness and truthfulness of theoretical statements. Some anti-realists hold that since many important concepts in scientific theories have no specific referent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statements are therefore either false or meaningless. In this essay, I join the debates concerning the plausibility of scientific realism by focusing on two intertwined issues: first, that of how we can we explicate the meaningfulness of theoretical statements, especially statements pertaining to unobservable objects, and second, that of the meaningfulness of theoretical statements for our acceptance of scientific realism.  相似文献   
136.
基于组织的自尊(OBSE)是组织情境下个人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评价, 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在回顾最近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了基于组织的自尊的情境化测量与结构。在整合现有相关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 构建了基于组织的自尊情境化研究的法理性框架。针对国内外基于组织的自尊研究的差异, 结合中国情境的特殊性, 对“基于组织的自尊”概念在中国情境下语义差异、语义等值和情境适用性进行了讨论。最后, 对基于组织的自尊未来的情境化研究以及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7.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是指人们在经历了严重的压力性生活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 由于对抗压力所引起心理的积极变化。本研究对国外创伤后成长进行归纳概括, 论述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如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益处寻求和意义建构。此外, 归纳了基于不同视角的PTG模型, 提出了促进PTG的干预策略, 针对PTG实证研究中某些相关变量的测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未来应着重于开展具备多个评估点的纵向研究, 建构适用于不同人群的PTG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8.
决策研究领域日益重视情绪的作用,情绪的认知评估理论、道德情绪理论及动机维度模型等新兴情绪观使研究者对决策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出现了解释情绪在各类决策中作用机制的理论成果:情绪浸润模型、风险决策感知与评估双系统模型、情绪即社会信息模型、神经情感决策理论。未来尚需加强作用机制的验证研究,从情绪具身角度进行思考,基于知情交互的角度整合理论体系,重视神经生理机制理论及模型建构。并简要分析了理论成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9.
动物创造力既有重要的生态和进化意义,也为人类创造力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启发。文章首先概括了近年学者们对动物创造力的定义;其次介绍了动物创造力理论的变化;重点总结了影响动物创造力的内部因素,分别是动物的探索性、新异恐惧、学习能力和坚持性,随后针对动物创造力不同脑区及相关神经递质的研究进行了展开讨论,并对动物创造力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0.
最佳适配理论、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模型从不同视角阐述了气质、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中的交互作用机制。最佳适配理论强调气质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良好匹配能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而不良匹配则会带来适应问题。素质-压力模型强调在不利父母养育条件下,具有"风险"气质特质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而对"弹性"气质的儿童影响不大。差别易感模型则认为儿童"易感"的气质特质在良好的抚养条件下表现得"更好",而在不利的抚养环境中表现得"更差"。围绕三种代表性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结果,对当前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细分了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从气质与积极养育方式的交互作用、养育过程中父母角色分工的差异,以及气质与养育方式动态作用机制三个方面指出了将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