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2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Cavalli A 《The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2007,52(5):607-623
This paper is an account of a four-times-a-week analysis with a very deprived, feral-like child. The author, who has come to understand feral children as very deprived children, turns to an historical account written in 1826 by Anselm von Feuerbach, the jurist who was asked to make enquiries into the identity of a savage and mysterious boy, Kaspar Hauser. The author describes how she has made use of the observations and thoughts of Anselm von Feurbach in her attempts to process her own thoughts and reflections around the unfolding clinical material and how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asper and Kaspar Hauser helped her to gradually grasp the psychological essence of the patient. The question of an appropriate reading of the clinical material for theoretical purposes remains open. 相似文献
102.
信任是指个体在缺乏足够信息来判断他人动机、意图和行为的情况下,将社会资源交给对方处置并承担相应风险的意愿。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信号机制,信任对于发展和维持良好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借助信任博弈范式,研究者揭示了人际信任的认知神经机制并建构了多种理论,包括背叛厌恶理论、社会规范理论、道德规范理论和默认行为模型。脑成像研究发现信任行为主要涉及内侧前额叶、尾状核、杏仁核和脑岛等脑区,其中内侧前额叶主要参与心理推理、情绪认知与调控等过程,尾状核参与同伴值得信赖性的习得与编码,杏仁核和脑岛则主要参与风险、不确定性和背叛恐惧加工。今后研究应侧重不同理论之间的补充与整合,强化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与整体性,并注重信任行为中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3.
心理学能够从对实证资料积累的追求中解放出来,转而注重学科自身的理论反思与理论建构,是心理科学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随着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出现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在心理学元理论和实体理论的建设上,仍旧过度依赖欧美心理学,原创性的元理论和实体理论几乎没有。在研究的规模、研究领域、研究水准、研究方法乃至研究从业者数量上的差距也使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显得步履维艰。然而,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却可以给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在对中国理论心理学建构过程中,要积极对国外理论心理学的理论思维和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筛淘,加强原创性的理论建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新、反思和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万家欢;曾特清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24,45(11):13-17, 28
“同一健康”是基于多学科的合作努力,在区域、国家和全球范围内开展工作,以实现人类、动物和环境的最佳健康。在探讨“同一健康”理念的起源发展、内涵特征与国内外共识,明确其与辩证自然观的理论契合性、融入我国生态治理的实践可行性的基础上,探究“同一健康”观念在本土化拓展进程中所需面对的诸多挑战,主张通过强化政策融入、府际合作、学科建设使其更好发挥理论引领作用,使之更加适契生态治理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105.
健康信息回避是指有意识地防止或延迟获取可利用的身体健康信息的行为,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回顾前人文献概述了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信息因素对健康信息回避的影响。风险认知理论、信息处理与决策双加工系统理论和威胁资源管理模型为健康信息回避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研究可以关注健康信息回避的分类研究并扩展健康信息回避的研究范围,加强健康信息回避的实证干预研究并根据我国医疗背景开展健康信息回避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促进型和抑制型建言在前因与后果上的差异。这些差异的理论基础包括计划行为理论、调节焦点理论、目标导向理论、社会期望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损耗理论、认知评价理论以及情感事件理论。与理论相对应, 两类建言前因的差异体现在建言者特质(如人格、动机)、领导风格与行为、领导成员交换和组织层面的因素(如组织政治、组织公平)等方面; 后果的差异体现在建言者工作态度与行为(如绩效、工作满意度)、领导建言采纳和团队绩效等方面。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探讨两类建言在团队中的共存、两类建言的文化差异等。 相似文献
107.
108.
“学校正念干预”(School-Based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是将正念理论及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而形成的非医疗健康干预新策略。一方面,学校正念干预能有效帮助学生改善身心行为问题,提高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它能够增强教师压力管理能力和幸福感。总的来说,学校正念干预是以“大健康”为目标、以“非评判接纳”为视角、以校园为干预情境、以传统学校项目为基础的校园非医疗健康干预,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学校专业社工可采取的策略。未来研究应注重其成效评估和测量、理论机制及应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9.
110.
指示性手势通常被定义为指明空间中某个物体或处所的手部动作, 但其是否为人类交流系统所独有, 心理学界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回顾这一领域的主要理论以及相关争论, 结果发现:动物既可能具有使用指示性手势的能力, 也可以解读手势背后的社会认知意图。未来研究在克服样本数量不一致、实验任务笼统以及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的基础上, 还应当注意心理学、语言学以及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汇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