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8篇 |
免费 | 171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12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借鉴国内外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人体器官移植工作体系”的构成以及各系统职能进行初步探讨。研究了该体系在阻止人体器官商业化、提高人体移植器官分配的公平高效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从系统论看肿瘤的生物靶向性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远美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66-67
肿瘤的生物靶向性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其试图通过在基因水平上调节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的生命物质来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但临床运用中,生物靶向性治疗的疗效与我们的想象相去甚远。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目前生物靶向性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寻求可能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以沧州市7所医疗机构的290名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中的中位数和P25和P75两个百分位数测算出了医疗费用的平均水平、参考值范围,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探索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应根据年龄、住院天数、入院时情况等是影响住院费用的关键因素开发DRGS付费系统;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住院天数和术前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44.
医疗价格过度增长的管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服务的准公共产品特征说明医疗价格问题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解决,政府必须对医疗价格进行管制。造成医疗价格高昂的原因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基于对医疗价格的政府管制现状分析,认为对医疗价格的管制不善,是导致中国高昂医疗价格的原因之一,并且提出了对医疗价格进行管制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45.
王洪春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11):19-21
过劳死的特征是在岗死亡、英年早逝、男多女少、白领为主、亚健康前兆、猝死为主。过劳死的原因是经济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社会压力增大和医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应对措施医疗社会保障和劳动制度,应当从消极性治疗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积极性预防为主的模式、从主要保护体力劳动的模式调整为既保护体力劳动也保护脑力劳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46.
对应急体系中开展志愿服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在突然事件的前期救援和事后重建中,往往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分析了应急体系中开展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讨论了开展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7.
The REMBRANDT system for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consists of both the multiplicative variant of the AHP (which employs a method of pairwise comparative judgements by a decision maker to arrive at final impact scores for the alternatives under consideration) and SMART, the simple multiattribute rating technique (which utilizes direct rating of alternatives to achieve final impact scor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imprecision or uncertainty in the decision maker's pairwise judgements or ratings of alternatives by expressing each pairwise judgement or rating as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REMBRANDT's component models is exploited to derive interval judgements or interval ratings of the alternatives’ final impact scores. These interval judgements or interval rating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bability of rank reversal amongst alternatives, i.e. to assess the stability of the final impact score vector.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8.
从人际关系看人格--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简称CAPS)被视为是与大五人格理论齐名的一种人格理论。该文拟从个体外部的人际关系层面来阐述该理论,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然后,又从CAPS与其它人际关系理论的契合说明该理论是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最后,指出了CAPS的优点和局限性,并由此对人格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9.
从医生和医院角度透视医患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张忠鲁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4,25(9):22-24,27
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学实践的核心问题和基础,受多因素影响,包括患者、医生(医院)和社会.在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今天,如何以系统论方法,从医生和医院角度分析制约医患关系健康发展症结,是每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需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理念,是医生和医院缓解日益加剧的医患矛盾,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50.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3,8(2):141-152
A new psycho-social system approach to well-being is presented, in which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unctioning is understood through an empirically derived framework of five domains. A quantitative co-term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3466 terms within 18,401 PsycINFO® journal documents on topics related to positive psychology (PP) across disciplines such as psychology, education, management, business and psychiatry.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esearch on PP topic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broad domains: attention and awareness, comprehension and coping, emotions, goals and habits, and virtues and relationships. These domains provide a new systematic framework, the Five Domains of Positive Functioning, for understanding positive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and exploring the underlying ways in which people function to achieve well-being outcomes. When used within the psycho-social system approach, the framework can be used in future research to clarify mechanisms of change, facilitate comparisons between different PP interventions and suggest ways to improve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