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5篇
  免费   923篇
  国内免费   8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452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1133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4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57篇
  1980年   61篇
  1979年   53篇
  1978年   85篇
  1977年   73篇
  1976年   74篇
  1975年   58篇
  1974年   53篇
  1973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复合命题理解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命题-图形匹配实验法,探讨了儿童、少年和青年人三个阶段的5种类型复合命题理解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增长,复合命题理解能力迅速提高;(2)对复合命题理解的难易,决定于构建的心理模型的数目.理解能力的发展根据心理模型的类型呈现不同的步调,单模型命题的理解在小学阶段已经很好地获得发展,双模型命题则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发展,三模型命题发展较迟,直至成年仍需发展.  相似文献   
982.
夏辉 《现代哲学》2003,(1):89-94
在建立以性善论为核心的道德天命观过程中,文化根基的问题观照和传统文化的资源借续是孟子的理论立足点。通过以性善言天善、以心性的价值合理性印证天命的价值理性和“德福合一”的新解释,孟子重建了人的道德信仰,完成了对天命报应论的全新构想。心性的价值合理性与天命的价值理性之间的相互印证,是孟子性善论及其天命观中最有创意的理论运思。  相似文献   
983.
自我保护性医疗是近年来医方为应对医患关系重构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模式,其本身和影响具有全新特点,充满价值冲突;这种行为模式,客观上是对应医疗风险尤其是重大医疗风险的;主观上同医方免责期待的张扬以及对知情同意的解读直接相关;因而,正当的自我保护性医疗既取决于医方合理的免责期待,以及改变对知情同意的误读,更依赖于自身的医学伦理综合素质的打造和完善。  相似文献   
984.
本文力图从一个中西学术界争论颇多的问题———“儒家是否是宗教”的问题中发掘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中西宗教文化交流的时代契机。作者首先对儒家“宗教性”的概念进行定义 ,然后从哲学、道德和超越性三方面阐释了儒家宗教性的具体体现 ,并比较分析了传统向度意义上的儒家和西方基督教在宗教精神方面的不同 ,包括超越意识、终极性宗教存在、对“人”的认识以及对“心灵”的认识。最后探讨了儒家与基督教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85.
《四库提要》是研究中国传统学问的门径之书,张之洞誉之为“良师”。但其中也偶有疏误,本文 根据目验的旧刻旧抄本,纠正了易类提要的15条错误。  相似文献   
986.
孔子晚年心志蠡测--并为《莫春篇》作一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晚年的心志如何,的确多费猜疑。作者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当今留下的史料作恰当的选取与解读而已。本文以《论语》为基准,通过《易传》与《春秋》来了解孔子晚年的思想。对《论语》里自古以来号称难解的《莫春篇》作出新的了解,显豁孔子晚年密契天道的意境,指出这正是孔子志存拨乱,推阐易道,作《春秋》运诸三世之苦心。后世实在不宜再忽视或过度怀疑《孟子·滕文公下》、《史记·孔子世家》及新近出土帛书《易传·要篇》等史料具有呈显孔子晚年思想实况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987.
有关《姤卦》意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通过研究周王朝初期社会习俗,特别是婚姻制度的制定和施行,结合文献,分析象意,考据卦辞,认为本卦的主题旨在宣扬周礼婚姻制度的必要性、时代性、进步性,同时也表现了这一婚姻制度的局限性,悲剧性。并对当前《易经》研究的一些不足现象,从注重历史、卦身分析、占辞研究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8.
标准参照测验及其等级线信度的概化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测量工作中,误用经典测验理论方法估计标准参照性测验的整体信度和等级线决策信度的情况非常突出。如,无论测量设计是交叉的还是嵌套的,也无论测验结果是做常模参照性解释,还是做标准参照性解释,测验工作者往往只报告克龙巴赫α系数或经典测验理论中的其它少数几个信度指标,而误把整体信度作为等级线信度的现象则更加普遍,这是十分不妥的。本文借用概化理论中的可靠性指数Φ和Φ(λ)公式,分别针对交叉设计和嵌套设计,就标准参照性测验的整体信度和等级分数线决策信度的估计问题进行了探讨。用数据演示的方法比较了交叉设计与嵌套设计在估计标准参照性测验整体信度方面的差异,展示了等级决策分数线决策信度的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989.
Career-marriage conflict (CMC) reflects the reality that for many college seniors, the next decade of their lives will be spent launching a career, often a very demanding one, building a long-term romantic relationship, and coordinating the demands of two careers. We focus on the antecedents and correlates of these concerns. Based on social-role theory, we hypothesized that seniors whose mothers worked outside the home while the seniors were children would express less concern about CMC than seniors with at-home mothers. We also hypothesized that seniors’ expectations about the timing of their marriages and childbearing relate to their concerns about CMC, with students who plan to delay family formation having fewer CMC concerns. These hypotheses were support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secondary data from a sample of 324 college seniors at a private university in the Northeast.  相似文献   
990.
The author presents two sessions from the analysis of a depressive narcissistic doctor, which are characterised by a mixture of co-operation and pseudo-co-operation. The dialogue is in parts intellectualised, complicated, lifeless and schizoid. Points at which the patient shows surprising insights are then partly denigrated by him, on the basis that change is not to be expected. Semi-lifeless contact assists the defensive claustrophobia that he experiences in meaningful contact. It becomes very clear that he is then afraid of entering into an openly aggressive conflict that entails the existential threat of object loss. However, this has so far been avoided. The secret pleasure in an anal-narcissistic, sadomasochistic addiction to doubt persists in the partial denigration. The patient's artificially maintained self-doubt and doubt of the object reinforce a genuine confusion that consists in never knowing exactly what lies behind the helpful and needed ob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