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0篇
  免费   720篇
  国内免费   4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81篇
  1977年   66篇
  1976年   72篇
  1975年   62篇
  1974年   53篇
  1973年   5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情感启发式是指在判断与决策的过程中,个体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利用自己对任务选项的主观情感反应来做出决策。具体来说,个体头脑中物体和事件的表征会激起不同水平的情感体验,这种不同的体验会对所有的表征做出积极或消极的标记,人们根据这些被标记的体验来做出判断和决策。情感启发式是个体在决策中常用的策略。目前,关于情感启发式心理机制的解释主要有情感启发式模型和双加工理论。此外,情感启发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验、时间压力、可评估性和计数能力等。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探究情感启发式的产生根源和进一步扩展情感启发式应用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2.
In the chapter "The Adjustment of Controversies" in his eponymous work, Zhuangzi has the character Nanguo Ziqi declare "I effaced myself," thereby holding that one can return to the state of naturalness only after breaking with the "self" that is in opposition to "objects," abandoning his subject-object standpoint and entering a state of "effacement" wherein one fuses with the Dao. Coincidently, the French philosopher Jean Baudrillard also repeatedly stresses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ubject" in his later philosophy, trying to dissolve subject-centrism by means of a counterattack by the object wherein its logic would entrap the subject. Although they lived in different times, both Zhuangzi and Baudrillard note the same human predicament--the situation wherein the "I as subject" constantly obscures the "real I." Their resolutions of the predicament are similar: both put their hopes in the dissolution of the "I" or self in subject-object relations, with Zhuangzi declaring "I effaced myself' and Baudrillard mooting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ubject." They differ, however, on how to dissolve the "I" (myself). Briefly, Zhuangzi advocates "effacing myself through the Dao," that is, quitting one's "fixed mindset" and "egoism" and returning to the Dao by means of "forgetting" or "effacing"; Baudrillard, on the other hand, proposes to "efface oneself through the object," i.e., replace the supremacy of the subject with that of the object. Baudrillard's theory has often been criticized as pataphysics because of its nihilism without transcendence; in contrast, Zhuangzi's view, which construes the whole world as the unfolding of the Dao, seems more thought-provoking.  相似文献   
943.
探讨在RSVP任务中重复刺激的呈现位置和报告方式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 检验该研究提出的注意资源最优化假设和末位优势效应。实验1操作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 得出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的交互效应; 实验2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情景信息, 结果是交互效应不显著; 实验3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 出现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交互效应。该结果表明: (1)由于注意资源分配的优化, 重复刺激有末位优势效应。(2)重复知盲的产生不是发生在知觉阶段, 而是发生在报告阶段。(3)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理论比建构/归因理论能更合理地解释重复知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4.
采用EyeLink 1000眼动仪, 选取韩、美、日、泰四国留学生各20名, 在正常无空格和词间空格两种呈现方式下阅读中文语句, 以此来探讨二语学习者在阅读中文时词边界信息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二语学习者在中文阅读中存在着一致的眼动模式, 即在单次注视事件中, 倾向于注视词的中间部分, 在多次注视事件中, 倾向于注视其开端部分, 然后再计划一次词内再注视。词边界信息能够有效地引导中文二语学习者的眼动行为和眼跳计划, 更多地将首次注视位置落在词的中间部分。最后, 词边界信息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促进作用没有受到母语文本呈现方式熟悉性的调节。我们认为, 中文二语学习者在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可能采用的是战略-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945.
时间信息的加工一直是当代阅读心理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对时间信息表征的性质、维度特征、提取机制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论, 主要表现为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冲突。我们认为,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加工时间词以及低水平的更新情景模型阶段和通达与整合先前信息阶段, 强印象假设和场景理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前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而后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二个阶段, 因此, 总是难以调和。本项目首先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将二者加以整合, 然后采用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的眼动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表征性质、加工的维度特征、提取过程的激活与抑制特征等问题的探讨, 为本项目提出的时间信息加工的二阶段模型提供行为实验与眼动实验证据, 从而解决该领域中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长期争论。本项目的理论构想与研究技术对文本阅读其他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46.
自我的活动消耗心理能量后引起执行功能下降的过程称为自我损耗, 自我损耗是生活中诸多的适应不良现象的原因之一。近几年, 自我损耗理论在发生领域、损耗状态的时限和内在机制等方面均有所发展; 对自我损耗影响因素的探究主要集中于认知、情绪及人格特质等领域; 自我损耗后效的研究逐渐呈现出应用化的趋势。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自我损耗的机制, 对影响因素和损耗后效上存在的争议进行澄清, 并在测量工具上寻找突破以满足理论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47.
西方自悯的思想主要来源于佛教的慈悲观, 后者体现为在困境下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在自我认知维度, 慈悲意味着客观认识自己以及自他关系; 在自我体验维度, 慈悲意味着以慈悲喜舍等积极情绪应对不利情况; 在自我调控维度, 慈悲意味着通过行为的自我约束及觉知力实践训练建立稳定健康的心理功能。西方自悯因其自身的哲学思维限制没有触及佛教慈悲观核心理论, 而佛教慈悲观的自我构念梳理有助于拓展、完善西方自我观的功能。  相似文献   
948.
冯建新  乔瑞  李茜  潘婷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12,35(5):1054-1059
通过三个实验分析比较同一篇文本前后两次阅读过程中每个句子的阅读时间,探讨汉语文本阅读中的重复获益效应。结果发现(1)汉语文本阅读中存在重复获益效应,并且被试倾向于对没有标题的文章命名;(2)产生重复获益效应的重要因素是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情境模型;(3)当前后两篇文本的情境内容高度相关时,主要是情节重复效应影响文本阅读,当情境内容低相关时,抽象重复效应将影响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949.
王凯  王沛 《心理科学》2012,35(6):1343-1348
以大学生作为被试,旨在探究: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如果存在,靶子熟悉度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该单维刻板印象加工优势效应是否还会受到其他单维刻板印象加工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1)在对具有性别-年龄组合而成的交叉刻板印象的人群进行判断时,通过面孔进行启动,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存在性别单维刻板印象和年龄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即年轻男性或女性面孔的性别特征较年龄特征更容易得到加工和提取,老年男性或女性面孔的年龄特征较性别特征更具有加工优势。而在范畴词汇启动下,老年男性或女性词汇启动下的年龄特征较性别特征更具有加工优势。(2)熟悉性会影响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即在年轻被试感知面孔或范畴词汇时,其对老年男性或女性靶子间击中率的差异要显著大于对年轻男性或女性的靶子间击中率的差异。换言之,年轻被试感知老年人靶子的性别与年龄间的差异要显著大于年轻人靶子,出现自我参照现象。(3)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中,同时存在的各类单维刻板印象加工是彼此削弱的,具有优势加工效应的刻板印象的加工会受到非优势刻板印象加工的抑制。(4)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中,优势刻板印象加工会受到其相对刻板印象加工的削弱。  相似文献   
95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Xunzi’s ideas on self and community. According to Xunzi, the origin of Confucian rituals lies in the need to nourish human desires. However, this nourishment is more than the simple satisfaction of desire. Rath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rituals, desires are evaluated and directed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good of a person in order that the person can actively pursue fulfilment and self-realization. If human beings are controlled by momentary desires, they live like beasts and cannot act as autonomous agents. Confucian rituals constitute a normative framework for human life and desires. Following Xunzi, this normative framework is based on a cultural and coll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our own nature. Through Confucian rituals a person can not only satisfy desires properly, but can also enjoy human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community. Most importantly, it is through these Confucian rituals that a person realizes himself as an agent who can control and direct his own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