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9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40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69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80篇
  1977年   65篇
  1976年   70篇
  1975年   58篇
  1974年   53篇
  1973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瞳孔大小是眼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并影响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一方面, 瞳孔变化受到自上而下的知觉与注意、情绪与动机、心理努力、社会认知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 大瞳孔能引起他人更多的积极评价和积极行为。瞳孔的神经机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自适应增益理论解释了瞳孔与心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原因。瞳孔测量(pupillometry)作为一种有效的眼动追踪方法有助于理解瞳孔与心理的关系, 研究者在测量瞳孔时需要关注无关变量(如亮度、注视位置), 原始数据处理(如基线校正、眨眼处理)及瞳孔指标选取(如瞳孔直径、震颤频率)等问题, 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瞳孔与其他心理之间的关系, 并探索更有效地处理和使用瞳孔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2.
身体表征是一种内部结构,它具有追踪身体状态并对其进行编码的功能。这种结构可以对身体进行错误的表征,并可以从身体中分离出来。来自海豹肢症与躯体失认症等方面的病例,证实部分身体畸形与脑损伤患者的身体表征存在分离;来自橡胶手错觉与全身错觉的实验证据,验证了健康个体身体表征分离的事实。基于上述证据,以身体图式和身体意象为二分维度的模型解释了身体表征的分离。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神经心理学实验和虚拟现实技术着手,对身体表征的分离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3.
丁凤琴  孙逸舒 《心理科学》2020,(6):1327-1332
摘 要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与具身认知理论,身体净脏与道德概念存在隐喻联结;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并对道德判断产生一致性和补偿性效应;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中介因素有厌恶情绪和道德自我意象,调节因素有身体敏感性和道德敏感性;未来研究应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神经机制、情境性、指向性、干预机制、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4.
本研究旨在探讨拥有生命意义与亲社会行为的相互关系。研究1对我国10省15所高校2375名学生的拥有生命意义、亲社会行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2对四川某高校878名学生的拥有生命意义和亲社会行为进行间隔三个月和六个月的三次追踪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拥有生命意义与亲社会行为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拥有生命意义能稳定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拥有生命意义,但这种促进作用不够稳定;拥有生命意义对利他的、情绪的、匿名的、依从的、紧急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只有利他的亲社会行为能显著预测拥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75.
公安民警常常身临应激和危险情境中,是创伤事件的易感人群,但其创伤后应激症状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尚且缺乏。已有研究发现,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个体的执行功能存在缺陷,表现在对冲突信息的抑制能力受损以及对创伤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和情绪唤起。本研究以公安民警为实验组被试,据其创伤后应激症状分为高低两组,在校大学生为对照组被试,采用Stroop范式探究创伤后应激症状对公安民警“冷”、“热”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公安民警在“冷”、“热”执行功能上不存在缺陷,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启示对具有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公安民警进行干预时,应关注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在“热”执行功能上寻求更有效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76.
本研究以281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变迁中的老年人居住地情感认同、领悟社会支持和控制感的关系。研究使用居住地情感认同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和控制感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每次间隔6个月,共3次的纵向追踪设计。结果发现:老年人的居住地情感认同可以正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老年人的领悟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控制感,老年人的领悟社会支持在居住地情感认同和控制感之间起纵向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老年居民的居住地情感认同对控制感的影响机制,也对提升城市老年居民的控制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7.
The present study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how practice in expressing the content to be conveyed in a specific situation influences speech production planning processes. A comparison of slips of the tongue in Japanese collected from spontaneous everyday conversation and those collected from largely preplanned conversation in live-broadcast TV programs reveals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those aspects of speech production planning that are unaffected by practice, there are various practice effects, most of which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automatization of the processing of content, resulting in shifts in the loci of errors.  相似文献   
178.
179.
邓英才 《现代哲学》2002,(3):108-112
关于绿蓝问题的讨论一直在持续着。逻辑操作路线更为“本质”的方法,即“自然类’他们的思路。蒯因和伽登佛斯寻求的是比纯粹的语言和和“概念空间”的解决方法,本文试评析  相似文献   
180.
The interconnection of social theory to social aspects of aging has grown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etical movement entitled structured dependency, couched in social class analysis, has tended to ignore an understanding of aging identity, the body,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of aging, and positive images of aging, all of which are central features of an emerging postmodern paradigm in gerontological theor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ncept of gender can form a useful bridge, a continuity, between structured dependency and postmodernism in theoretical gerontology. Unfortunately, the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these two conceptual approaches has made their links difficult to forg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ake a first step in this direction by highlighting the way postmodern ideas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a modernist issue—gender in a gerontological context. Also, focusing on the aging body as a primary form of analysis generates som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importance of both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bo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