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58篇
  免费   1727篇
  国内免费   1291篇
  2247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691篇
  2019年   756篇
  2018年   692篇
  2017年   816篇
  2016年   811篇
  2015年   523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2127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659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945篇
  2006年   891篇
  2005年   770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3篇
  1985年   396篇
  1984年   446篇
  1983年   356篇
  1982年   461篇
  1981年   451篇
  1980年   455篇
  1979年   399篇
  1978年   471篇
  1977年   382篇
  1976年   382篇
  1975年   294篇
  1974年   282篇
  1973年   2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曾欣然  汪玥  丁俊浩  周晖 《心理学报》2019,51(8):935-944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群体因素中的班级欺凌规范如何通过同辈压力、群体害怕影响欺凌行为的发生。研究1为实验研究, 被试为186名小学高年级学生(Mage = 11.36 ± 0.99岁)。结果表明在不同情境(欺凌/非欺凌)的启动下, 各变量得分均具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分析仅发现同辈压力的中介作用边缘显著。研究2为相关研究, 943名小学高年级及初二学生(Mage = 12.00 ± 1.32岁)填写班级欺凌规范、同辈压力和欺凌行为问卷。HLM分析显示同辈压力在班级欺凌规范与欺凌行为起显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年龄与路径知识习得的关系是空间与认知老化两大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老年人在面对不同的路径学习环境时呈现出不同的认知老化表现。以往与年龄相关的路径知识习得能力变化的研究, 主要支持了认知老化衰退理论。然而近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 老年人保留了一种空间认知补偿能力。由此, 在对前人文献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 整合路径知识习得的认知老化表现及机制以探究缓解空间认知老化可能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3.
周静  谢天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5):914-925
物质主义的经典研究分别从人格、价值观、目标和需要的角度界定和理解物质主义的相关现象。自我概念一直是贯穿物质主义研究的线索, 但直到最近研究者才试图以它为理论基点统摄与整合已有研究。相关研究表明, 物质主义者对自我的评价较低, 表现为低自尊、权变性自尊; 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不一致性, 表现为自我概念不清晰、外显-内隐自尊分离、以及自我差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最近出现的两个综合理论——物质主义的自我逃离理论与物质主义的认同目标追求理论提出, 物质主义是个体将物质拥有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或满足自我认同动机的手段。这两个理论弥补了现有物质主义研究缺乏整合性理论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借鉴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超越单纯的物质主义者自我匮乏的思路, 从而做出更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94.
在视觉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 对记忆项目的维持及操作需要将转瞬即逝的感觉输入转换为稳定的记忆表征, 这一加工过程被定义为视觉工作记忆巩固。鉴于巩固在视觉工作记忆中所起到的“门控”作用, 研究者们已经发展出多种研究范式对其可能涉及的运作机制进行探讨。然而, 在不同范式下所观察到的巩固时程存在较大差异, 其所遵循的巩固模式也尚不清晰。此外, 对于巩固所涉及的理论及神经机制亦存在不同的观点。通过对比不同范式的差异性及梳理各方的观点, 可以有效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未来研究除了可以在多种范式下对巩固模式进行验证, 还可以探究注意在巩固中的作用, 以及项目熟悉性等因素会对巩固加工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及方法: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数据,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中国民众公平感对社会认知的作用,及经济因素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第一,公平感越高,则社会冲突感越低,外在政治效能感越高,越倾向于对社会不平等进行内部归因,即对于社会的整体认知更加积极; 第二,经济因素能调节公平感与社会不平等内归因的关系,具体而言,经济水平越低,则公平感对于社会不平等的内部归因正向预测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996.
自精神分析学诞生以来,其发展进路经历了自我革命、客体关系革命、自体革命、关系革命和神经科学革命。英国独立学派是客体关系革命的主要发起者和中间力量,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内部的“论战”,并在规模以及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方面都取得重大发展。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师以开放和折衷的态度批判性地汲取各种现存的精神分析观点,形成不同于克莱因学派的客体关系思想,并表现出独立性、开放性、关系性和真实性的内涵与特征。温尼科特、费尔贝恩和巴林特是独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建构出独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促使精神分析范式从一元驱力模式转向二元客体关系模式,推动了客体关系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后续精神分析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997.
赵岩  伍麟 《心理学探新》2019,(4):308-313
道德隐喻已成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具身认知相关理论的兴起,道德隐喻的具身研究逐渐展开。目前,具身道德隐喻的维度主要包括空间、温度、洁净、颜色、明暗、触觉、味觉、嗅觉等。具身道德隐喻的相关理论解释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具身认知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和架构理论。今后的具身道德隐喻应更多的探讨跨文化的差异性,丰富道德隐喻具身维度的内容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要引入道德隐喻的影响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99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use of video playback with student teachers to promote teacher learning and to analyse patterns of reflection. A total of 14 student teachers video recorded their lessons in the practice setting and later confronted their performance, facing their videotaped lesson during the course of an interview with their university supervisor. The interviews were then transcribed and code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video playback facilitates student teacher learning and that the quality of reflection ranges from routine to dialogic. This suggests that further research into how to elicit higher levels of reflection is needed. The role of the supervisor in promoting deeper thinking should be further examined.  相似文献   
999.
Design-based research (DBR) is an emerg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that researchers claim has strong potential in systematically designing and us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tools to develop, enact, and sustain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employing this methodology, but very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made on the process of engaging in DBR for designing curriculum. Through a self-study, I found that using DBR as a model for creating curriculum draws from personal meaning-making, where I tapped on my own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s in literacy instruction to create curriculum. The other dimensions to the DBR process were more intangible and thus harder to negotiate. These included the political aspects, where decision-making was needed regarding course components. Keep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stakeholders was another challenging dimension in order to achieve a collectively meaningful curriculum. Finally, dispositions on literacy instruction also implied tension on the process since dispositions are not necessarily aligned with some DBR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1000.
Among the many images and symbols of the Church which the church Fathers used, biblical mothers had an important role. Some of these images, such as Mary as an image of the Church, became widespread and have influenced later Christian theology and iconography. In this article, both the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 applications of these images will be explored. How and to what purpose these images were used in the Early Church will also be studied. Among the topics dealt with by using these images were the origin, age, character and purpose of the Church, as well as its relation to several ‘others’ (the Jews, the schismatics and the heretics). In modern ecclesiological discussions, especially of Eve and Mary as images of the Church, the role of the Church in salvation, as well as the communal interpretation of biblical mothers, are relev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