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9篇 |
免费 | 464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43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14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322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39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82篇 |
2007年 | 250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216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62篇 |
1984年 | 68篇 |
1983年 | 43篇 |
1982年 | 49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50篇 |
1979年 | 47篇 |
1978年 | 80篇 |
1977年 | 65篇 |
1976年 | 70篇 |
1975年 | 58篇 |
1974年 | 53篇 |
1973年 | 4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Arthur Peacocke 《Zygon》2004,39(2):413-429
Abstract. The present malaise of religion—and of theology, its intellectual formulation—in Western society is analyzed, with some personal references,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its histor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need for a more open theology that takes account of scientific perspectives is urged. An indic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s of God and of God's relation to the world which result from an exploration starting from scientific perspectives is expounded together with their fruitful relation to some traditional them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for the future of theology are suggested, not least in relation to the new phase, beginning in 2003,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Zygon Center for Religion and Science. In a concluding reflection the hope is expressed that the shared global experience and perspectives generated by the sciences might form a more common and acceptable starting point than hitherto for the exploration towards God of the seekers of many religious traditions and of none. 相似文献
182.
Gregory R. Peterson 《Zygon》2004,39(3):605-614
Abstract. Michael Spezio and Dennis Bielfeldt have each raised important issues with regard to my positions in Minding God: Theology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 In this article I respond to several of their criticisms, including issues of the nature of theology, my stance on epistemology and realism, and issues of physicalism, freedom, and determinism. 相似文献
183.
道德的中心问题是善。在儒家文化体系里,善、仁与圣都具有这一含义。善何以可能这一道德哲学的问题,在儒家思想体系里,也就演变为仁、圣何以可能的问题。仁的本义是爱亲人,因此,爱亲人的孝自然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而将仁爱上升为博爱众生,则为圣。因此.圣不仅是道德理想,同样也是政治理念。仁与圣的实现,在孔子那里,依靠忠恕,推己及人;在孟子那里,则为推恩。以自我的情感为基础发生的情感转移,休谟称之为同情。因此,聚合理念与生理因素的同情是孔、孟善何以可能的基础。同时,这也揭示了道德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4.
张君劢从现代与古代是不能完全割裂的以及在现代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心知或思想方法这两点认识出发 ,认为中国的儒家思想不仅不是现代化的障碍 ,相反可以导致一种新的思想方法 ,这种新的方法能成为现代化的基础。因此 ,我们今天要在中国实现现代化 ,就必须从复兴儒家思想入手。换言之 ,复兴儒家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途径 ,而儒家思想的复兴又主要是宋代新儒学的复兴。复兴儒家思想的道路是“自力更生中之多形结构” ,亦即“以儒家为本 ,而沟通东西思想” 相似文献
185.
孔子梦见周公确有其事。宋儒认为此梦的原因是孔子早年志在推行周公之道 ,但对此梦的发生机制不甚清楚。孔子仍然受到梦魂观念的影响 ,实际认为此梦意味着周公之灵对他特别青睐和有所启示 ,并在内心里把它作为天命在身的重要根据。孔子梦见周公的历史意义 ,主要在于中国文化的传承 ,并在后世演变成文化传承的一个精神符号。 相似文献
186.
焦循的数理思想与乾嘉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代乾嘉学者焦循的“理本自然”、“名起于法”、“数在形先”等数理思想的剖析 ,探讨焦循的数理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关系 ,可知他的数理思想是在人类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摆脱陈规旧习的束缚 ,提出新的假设或理论 ,从而为我们重新评估乾嘉学术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7.
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以隶字抄书,并无严格的今、古文区分,故熹平石经作为分辨汉人今、古文的权威,只是为平息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汉唐人以自己所见之有限的古文本而定其"古文某作×",今以竹书校之,方知其所见之古文本及其古文字,与战国竹书古文本多有不同.而由今本与竹书本多有相同相通者考之,知今本确为古文本无疑.随着帛<易>的出土,有本师传授的今文<易>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对弄清<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与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8.
G.E.摩尔作为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开创,他在建构其理论体系时所运用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针对伦理学的不同问题交错运用了直觉方法、绝对孤立法、有机统一原理和分析方法。他的这些方法对于分析伦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终因其致命缺陷而使该流派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9.
终末期癌症病人诊治中的心理特征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诊治终末期癌症病人过程中不仅要关心他们的躯体方面,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方面,在诊治过程中要根据他们的独特的心理特征来进行人文心理关怀,维持生命质量和保证他们应有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90.
基本人权保障与智障者节育手术开展可能性讨论——着眼“南通儿童福利院智障少女子宫切除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冒蓓蓓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9)
分析国内外智障者节育手术多年实践提炼出共识:遵循法律规定开展此手术有利于保障而非侵害智障者基本人权。建议我国应出台相关规定为合法开展此类手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