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6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4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53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55篇
  1978年   87篇
  1977年   71篇
  1976年   72篇
  1975年   60篇
  1974年   58篇
  1973年   5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渐卦卦象的分析,并考《说文》段注“陂陀曰渐”,得出渐卦取名为渐,当取坡渐之意,进而引伸为渐进之意。又从卦爻象出发,对渐卦的卦爻辞作出分析,认为渐卦的卦爻辞是根据其卦爻象而系出,而且其整卦的卦爻辞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而展开,且其思想与《诗经》中的《鸿雁》等篇不无关系。这或可为进一步解读《周易》古经及其产生时代问题提供某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字》卦卦名与爻辞中之“字”字的考释,证明传世本(周易·需)卦卦名与爻辞中之“需”字的原始意义,同《易传·序卦》所言“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较为接近,其要义为怀柔养善;马王堆汉墓帛书《六十四卦》之《襦》卦的“襦”字与马王堆汉墓帛书佚文《易之义》的《襦》卦之“嬬”字,均为“需”的通假字,而“需”字的形与义不是卦画之象所为。  相似文献   
993.
从《左传》有关记载、《周易》有关传文和以往出土的有关战国竹书综合考究,推断《周易》爻题的形成是在公元前 500年后的孔子晚年或再稍晚一点的时间;《周易》与其前筮书的最大区别是有爻辞;爻题的从无到有,是由开始多用或沿用其他种类的筮书、筮占方法而走向独尊《周易》的发展特点决定的;爻题体现着蓍与爻、卦的联系,表示爻的时位与方位,提示如何积爻成卦,具有多种含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老庄道家“言不尽意”论立论,《易传》作者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而且首创“立象以尽意”之说,不仅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到哲学之书的整体转换,而且完成了儒道言意思想的创造性整合,从而确立了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至为重要的地位。至于“象”能否尽“意”,《易传》作者并没有说。没有说并不等于没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其后的提出和讨论,则不仅直接引发了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实现了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转换和玄学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建构,而且通过玄学“言意之辨”,即按照“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佛教的中国化和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审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而这也正是《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95.
古代风水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周易研究》2006,(4):85-86
“风水”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理性选择的行为规范,体现着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精神追求。作为一门古老的环境文化,它源于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望,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不乏一些迷信的成分,但就整体而言,古代风水文化更多的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96.
从人际关系看人格--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简称CAPS)被视为是与大五人格理论齐名的一种人格理论。该文拟从个体外部的人际关系层面来阐述该理论,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然后,又从CAPS与其它人际关系理论的契合说明该理论是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最后,指出了CAPS的优点和局限性,并由此对人格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7.
A structural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fit of four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of the relations among RIASEC types, [13] and [14] circular order model, Gati’s (1991) three-group partition model, Rounds and Tracey’s (1996) alternative three-group partition model, and Liu and Rounds’ (2003) modified octant model, on 29 RIASEC correlation matrices collected from Chinese participants. The randomization test of hypothesized order relations was used to evaluate model fi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olland’s model had the worst fit and was lower than it is fit in US samples; while Gati’s and Rounds and Tracey’s models had best fit. The fit of the Liu and Rounds’ model lay between the fit of Holland’s model and the other models. There was minimal difference in this ordering of model fit across instrument, age, gender and region. These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ces in Chinese culture relative to the US.  相似文献   
998.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nstructed meanings of falling in love in midlife. In 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2 participants, all of whom had experienced falling in love in midlife.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data suggest that midlife forms the prism through which the experience of falling in love is perceived: it provides the context, colors the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zes its unique nature. The uniqueness is created primarily through dialectic between affirmations (compatibility with the notion of love) and negations (contrasting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999.
赵梅  莫忠健 《心理科学》2006,29(2):454-456,436
以我国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Grych等人的父母冲突子女知觉量表为工具,对量表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初中生进行了验证研究,以此探明了初中生对父母冲突知觉的结构,初中生对父母冲突知觉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000.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6,29(2):443-447
以不同标记程度汉语句子为材料,母语是英语、日语和韩语的留学生为被试,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作参照,研究汉语句子的标记因素对留学生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1)有标记结构规则的句子是比较难理解的;(2)受母语的影响,有时标记程度相同的汉语句子对不同母语类型的留学生难易有差异,甚至表现相反;(3)使用频率多可能会使有标记的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研究结果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针对性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