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5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4284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69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48篇
  1978年   80篇
  1977年   66篇
  1976年   76篇
  1975年   57篇
  1974年   54篇
  1973年   5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焦循的数理思想与乾嘉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代乾嘉学者焦循的“理本自然”、“名起于法”、“数在形先”等数理思想的剖析 ,探讨焦循的数理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关系 ,可知他的数理思想是在人类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摆脱陈规旧习的束缚 ,提出新的假设或理论 ,从而为我们重新评估乾嘉学术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12.
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以隶字抄书,并无严格的今、古文区分,故熹平石经作为分辨汉人今、古文的权威,只是为平息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汉唐人以自己所见之有限的古文本而定其"古文某作×",今以竹书校之,方知其所见之古文本及其古文字,与战国竹书古文本多有不同.而由今本与竹书本多有相同相通者考之,知今本确为古文本无疑.随着帛<易>的出土,有本师传授的今文<易>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对弄清<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与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213.
G.E.摩尔作为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开创,他在建构其理论体系时所运用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针对伦理学的不同问题交错运用了直觉方法、绝对孤立法、有机统一原理和分析方法。他的这些方法对于分析伦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终因其致命缺陷而使该流派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14.
终末期癌症病人诊治中的心理特征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诊治终末期癌症病人过程中不仅要关心他们的躯体方面,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方面,在诊治过程中要根据他们的独特的心理特征来进行人文心理关怀,维持生命质量和保证他们应有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215.
分析国内外智障者节育手术多年实践提炼出共识:遵循法律规定开展此手术有利于保障而非侵害智障者基本人权。建议我国应出台相关规定为合法开展此类手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16.
系统合理化理论曾提出,低阶层者比高阶层者具有更高的系统合理化水平,即更认可社会体系的合理性、更支持当前社会系统。但这一论断一直存在争议。研究引入社会认知视角,考察低阶层与高阶层者系统合理化水平的差异及其机制。两个分研究得到了共同的结果:(1)低阶层者的系统合理化水平显著低于高阶层者;(2)这一差异是通过贫富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的,低阶层者系统合理化水平较低是基于其更少地认为社会贫富差距是由个人内部因素所致;(3)这一中介作用会受到个体控制感水平的调节,当控制感较低时,上述中介作用成立;但当控制感较高时,低阶层会弥合与高阶层贫富归因的差异,中介模型不成立。这些结果支持并发展了系统合理化的认知途径解释和阶层社会认知理论这两个立足于社会认知的理论观点,显示了认知因素在此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更整合的阶层—归因—合理化的逻辑,并考虑了其边界因素,对于了解低阶层者的社会心态及其形成机制,包括如何改变此状况,均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17.
了解剖宫产产后抑郁的发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的相关性,对剖宫产患者进行抑郁状况的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一般情况构成比比较,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应付方式评定量表(YFFS)、社会支持问卷(ISSI)、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测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防御方式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均产生一定作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及防御方式是影响剖宫产患者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8.
康德实践理性的事实概念指的是道德律或道德律的意识,而道德律本身实际上是道德律的意识。道德律是某种自身肯定的东西,它作为事实肯定了纯粹实践理性的客观实在性,并通过理性的这一积极的概念,证明了它自身在实践上的客观实在性。正是通过道德律这一事实,在思辨哲学那里只具有消极性的自由的原因性的概念,在实践哲学中获得了积极的规定,也成为了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219.
G. Schurz 《Synthese》2008,164(2):201-234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bductions as special patterns of 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 whose structure determines a particularly promising abductive conjecture (conclusion) and thus serves as an abductive search strategy (Sect. 1). A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patterns of abduction is provided which intends to be as complete as possible (Sect. 2). An important distinction is that between selective abductions, which choose an optimal candidate from given multitude of possible explanations (Sects. 3–4), and creative abductions, which introduce new theoretical models or concepts (Sects. 5–7). While selective abduction has dominated the literature, creative abductions are rarely discussed, although they are essential in scienc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creative abductions, such as theoretical model abduction, common cause abduction and statistical factor analysis, and illustrates them by various real case examples. It is suggested to demarcate scientifically fruitful abductions from purely speculative abductions by the criterion of causal unification (Sect. 7.1).  相似文献   
220.
Derek Parfit has argued that, in contrast to prioritarianism, egalitarianism is exposed to the levelling down objection, i.e., the objection that it is absurd that a change which consists merely in the betteroff losing some of their well-being should be in one way for the better. In reply, 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1) there is a plausible form of egalitarianism which is equivalent to another form of prioritarianism than the Parfitian one, a relational rather than an absolute form of prioritarianism, and that (2), although this relational or egalitarian form of prioritarianism is hit by the levelling down objection, the Parfitian form is also hit by it, or worse objections, if it is fully worked out.
Ingmar Persson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