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0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3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70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92.
正性评价恐惧是社交焦虑能够有效鉴别于抑郁症的核心特征。正性评价恐惧是指对他人给予的积极评价感到恐惧, 并因此而担忧的一种情绪反应。正性评价恐惧不仅会使社交焦虑者表现出否认积极认知、回避关注及情绪消极化等特点, 还会通过去正性化思维和解释偏向进一步加剧其认知偏差并抑制其正性情绪, 从而维持和加剧个体的社交焦虑症状。未来研究应关注正性评价恐惧在教育和咨询中的应用, 以及本土倡导谦虚文化背景下正性评价恐惧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93.
基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型,考察了高校青年教师的付出回报失衡与焦虑的关系。对336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多时间点调查。结果显示:(1)付出回报失衡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焦虑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付出回报失衡通过心理契约破裂间接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焦虑;(3)相较于低过度承诺教师,高过度承诺教师的付出回报失衡经由心理契约破裂对焦虑的影响更为突出。研究结果揭示了付出回报失衡对焦虑影响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对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焦虑的改善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4.
采用自由观看眼动追踪范式,考察特质焦虑青少年在观看情绪面孔图片过程中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高特质焦虑组对愤怒和恐惧面孔的首次注视到达时间(TFF)较快,首次注视持续时间(TFD)较短;低特质焦虑组对愤怒和恐惧面孔的TFF虽然稍早于平静面孔,但差异不显著。在刺激呈现1000ms之后,高特质焦虑组对愤怒和恐惧面孔的注视次数(FC)较多,平均注视持续时间(AFD)较短。低特质焦虑组对愤怒和恐惧面孔的FC较少,AFD较长;这就表明,高特质焦虑青少年在认知加工早期对威胁性刺激注意定向加速,没有注意解除困难,呈现“浅尝辄止”现象。而在认知加工晚期,他们则对威胁性刺激存在“反刍”现象。  相似文献   
95.
尽管社交焦虑个体被认为存在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不足,但至今尚不清楚这种不足究竟在于难以灵活选择策略,还是难以灵活使用策略,抑或二者兼有?对此,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任务考察了37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和29名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在面对社交-非社交情绪图片时对认知重评-回避策略的选择模式和使用效果。结果发现:在面对社交情绪图片时,高社交焦虑被试比低社交焦虑被试更少选择认知重评,而更多选择回避;在面对非社交情绪图片时,两组被试对两种策略的选择模式无显著差异。同时,无论面对社交还是非社交情绪图片,两组被试对两种策略的使用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相比低社交焦虑个体,高社交焦虑个体只有在面对社交情绪刺激时才存在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不足,且这种不足主要在于难以灵活选择策略,而非难以灵活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96.
卢凤  卢凤 《心理科学》2021,(3):737-744
为了考察信息输入方式、文本类型和测题类型对聋生语篇理解的影响,研究通过录像呈现,以口语、手语、书面语三种输入方式向学语前极重度七、八、九年级聋生呈现叙述性和描述性两种文本类型的语篇信息,并要求其完成理解测试。结果显示:输入方式对聋生语篇理解的效率存在影响,书面语成绩最高且速度最快,依次为手语、口语,文本类型和测题类型对该影响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输入方式是聋生语篇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文本和测题类型是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及内部的认知加工过程。采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问卷法调查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归因和择业焦虑。结果发现:(1)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负向预测择业焦虑,又能通过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及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择业焦虑。(2)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中受到消极事件归因方式的调节作用:只有消极事件积极归因时,生涯适应力才会影响择业焦虑。研究结果揭示了择业焦虑的内部作用过程,丰富了生涯适应力通过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影响择业焦虑的解释视角,为通过归因和注意偏向的调整缓解不同生涯适应力个体择业焦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8.
选取68名初一学生并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四周正念减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训练组和对照组,探讨四周MBSR对初中生焦虑和正念水平的影响,以及训练效果是否存在基线效应与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四周MBSR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正念水平,缓解其焦虑情况;(2)“不判断”和“特质焦虑”基线水平影响正念训练的效果;(3)四周MBSR对初中生的训练效果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9.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学业表现不良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对学业表现不良的学生进行预测并提早给予干预可降低退学率并减少教育资源的损失。由于导致学业表现不良的因素众多且关系复杂,传统的基于相关分析的研究方法很难建立早期预测模型并进行应用。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并建立学业表现预测模型。研究对653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人格、内外控倾向和相关人口统计学信息进行了收集,并在一年后采集了其学业成绩,利用随机森林(RF)、K邻近(KNN)、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朴素贝叶斯(NB)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分类模型。结果显示,随机森林算法在识别学业表现不良学生时有最好的表现,其中准确率95.86%, 召回率91.83%,f1分数为93.80%。特征重要性分析显示,前10个对模型有最高贡献度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内外控倾向、神经质倾向、积极应对倾向、宜人性倾向、一般症状指数、开放性倾向和焦虑水平。为避免过度拟合问题,本研究在一年后收集的166名新生样本中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在新数据集上有较好的泛化表现,其中f1分数90.90%,准确率92.60%,召回率89.26%。研究提示基于人口统计学和心理测评信息,机器学习算法有助于及早识别学业表现不良学生并为开展早期干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0.
Studies of street performance have highlighted its potential for creating vibrant and inclusive urban places, yet have largely neglected its atmospheric, affectual and emotional dimensions. Building on a growing body of work on atmospheres and dynamics of affect and emotion, I examine the formation of atmospheres by street performances in Taipei and its affectual and emotional resonance on space and people. I used an experimental more-than-representational methodology, including implementing a live survey questionnaire through the audience's smartphones during a performance. An atmosphere of street performance is generated through the lively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treet performer, members of the audience, performance objects and the wider urban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objects and the urban streetscape are vitalised as part of street performance, and have excessive potential in producing atmospheres. The spatio-temporal dimension of performance atmosphere is significant in generating memories and creating a therapeutic atmospheric space, experienced affectually and emotionally. I suggest that it would be helpful to see atmosphere and its affectual and emotional impact as dynamic, simultaneous experiences that people encounter as they are enmeshed within an atmosphere, such as in more-than-individual experiences or unexpected events. Within a changing atmosphere, there are multiple layers of affective and emotional outcomes, whether felt and emerging individually, and/or felt and emerging coll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