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时间顺序关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2个实验探讨在语言理解中时间顺序相关性(顺时序、反时序、不相关)和时间间隔(200ms、500ms、1000ms)在日常事件认识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关系——认知范式(relarion-recognition paradigm)。结果表明:被试在有明显时间信息影响下,优先对将来取向(顺时序)的事件进行加工处理。对时间上不相关的事件比对顺时序和反时序的事件加工得快而准。但在无明显时间信息影响时,首先受到本身词义的影响,继而受到隐含的时间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伍丽梅  莫雷  王瑞明 《心理科学》2005,28(4):1014-1019
语言学家在英语的时间语言表达中发现了隐含其中的两种不同运动视角:一种是从过去指向将来的自我运动(自我运动视角moving-ego);另一种是从将来指向过去的时间运动(时间运动视角moving-time)。心理学家McGlone&Harding报告了在英语中视角对时问语言理解的作用,并提出人们存在MT视角的偏向。本文报告了两个实验,实验1直接运用和修改McGlone&Harding的范式在汉语文本探讨视角对时间语言理解的影响。实验2运用信号检测理论来验证了人们存在MT视角偏向。  相似文献   
83.
左右半球在语篇理解中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花  陈卓铭  莫雷  陈善诚 《心理学报》2004,36(5):540-544
通过2例一侧颞叶损伤患者研究了一侧颞叶损伤及两侧半球的协同作用对语篇理解的影响,并探讨了发生此种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一侧颞叶的损伤将导致患者语篇水平的理解障碍及语言推理能力的下降;提示语篇理解需双侧半球的协同作用,而推理能力下降可能是引发语篇理解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4.
杨晨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11,34(4):782-787
通过4个实验,考察粤-普双言者与普通话单言者周期性时间推理的差异。实验1和2表明,无论时间以5为单位、不以5为单位还是以“字”为单位,双言者反应时均显著长。实验3和4表明,当时间为以5为单位时,双言者与单言者均采用数字加工方式;当材料以“字”为单位时,双言者采用空间表象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对时间距离对自我差异的自动激活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首先启动个体不同的时间自我知觉,然后利用评价性条件反射使先前激活的自我知觉中止,以检验对价值偏好的影响。结果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当消极情绪词语和自我词语同时启动时,先前激活的自我知觉回落到未激活前的基线水平,并使得远期时间距离所引发的可能自我差异或近期时间距离所引发的当前自我差异减弱,从而导致价值偏好不再随时间线索发生系统改变。研究最后讨论了这一发现对自我调节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一种对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突变筛查的新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描述了一种全自动化的行为检测方案。在自然饲养环境/检测环境(24/7)中, 我们测量了小鼠针对两个给食器中获得食物的比例与它们在相应给食器停留时长的比例进行匹配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该方案是对传统条件性习得 (trials-to-acquisition) 行为测验设备的改进, 可以检测动物时间间隔能力的精确性与准确性, 对定时目标选择的相关概率的效果, 以及记忆一天中从不同给食器中获得食物次数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该压缩系统避免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小鼠的持握操作, 可忽略实验者/技术员的实验操作时间, 而且可以递送小鼠置入实验环境后, 7~9个实验日中全部3组实验流程产生的大量结果。其中, 第一个实验流程为单个24小时周期内完成的时间匹配能力的筛查, 它对动物的时间、空间估计能力的记忆机制进行精确检测。因此, 该系统允许在有限的实验空间、较短的实验周期内, 对大量的实验小鼠进行有可能存在的学习记忆能力缺陷进行大规模筛查。此外, 该系统运行所依赖的软件可以在公共开放平台获得。  相似文献   
87.
时间贴现的分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迟和相对延迟时间贴现的实验范式, 用选择法、匹配法确定价值主观相等点, 探讨时间贴现的分段性。三个实验和一个问卷调查发现, 时间贴现具有分段性。被试的时间贴现有三次显著变化, 表现为三个时段时间贴现心理状态的不同: 从现在到未来2周内规避损失、偏好风险、愿意短期等待, 从未来2周起直到未来10年采取非补偿性策略、需求与风险并重、愿意长期等待, 和从未来10年起直到未来50年规避风险、聊胜于无、不愿意等待。  相似文献   
88.
阮昆良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3,36(3):739-742
时间是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必须依靠具体的、易感知的事物进行表征。时间表征本质上是隐喻性的,而时间的空间隐喻是时间隐喻表征的原型。受到数字空间表征研究的启示,发现时序表征同样具有空间特性。时序表征具有空间特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在具体的水平或垂直空间维度、“左-右”或“右-左”空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灵活性;此外时序能够导致空间注意的转移。  相似文献   
89.
王丽娟  田翠武侠 《心理科学》2013,36(5):1267-1272
前瞻记忆是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本文总结了前瞻记忆脑机制相关的文献,介绍了前额皮层、丘脑,内侧颞叶等脑区域在前瞻记忆中的作用,并通过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老年痴呆症患者、酒精依赖症和内侧颞叶癫痫患者前瞻记忆的表现,从临床角度深入探讨了前瞻记忆神经机制的问题。证据表明,前额皮层参与前瞻记忆的编码、提取和监控过程,与意向保持也有密切的关系;丘脑与意向的执行有关,并且与前额叶互动在前瞻记忆监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侧颞叶与编码来源的提取和意向的激活都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认为前额皮层在前瞻记忆加工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同时与丘脑、内侧颞叶等区域相互作用,共同成为前瞻记忆编码、保持、提取、执行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90.
凌斌  王重鸣 《心理学报》2014,46(8):1176-1191
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察时间距离对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影响, 即在个体和组织决策情境中, 人们倾向于偏好选择和高估与自身观点和决策相一致的信息, 而不是非一致性信息。通过4个情境决策实验,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近期决策会提高信息搜寻和评估中的验证偏差, 而远期决策会降低它们的验证偏差, 知觉到的决策确定性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实验1b)。解释水平(实验2)和期许性/可行性表征(实验3)分别在时间距离对验证性信息加工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 结果依次表明在低解释水平(高可行性-低期许性特征)条件下, 时间距离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显著增强, 而在高解释水平(高期许性-低可行性特征)条件下, 时间距离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