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争论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全球和我国发病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其药物治疗始终是临床肿瘤学界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肿瘤的药物治疗模式从单纯以细胞毒药物杀伤肿瘤逐步向调节信号传导通路转变,分子靶向药物日益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武器。回顾肺癌靶向治疗的进展,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42.
采用任务转换范式考察了108名中小学生的注意转换能力。反应—线索间距和线索—目标间距都分为200ms和2000ms两种水平。结果发现:(1)一般转换条件下,小5学生、初2学生和高2学生的定势选择速度相同,小5学生的定势选择正确性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低;特定转换条件下,短时CTI下小5学生的定势转换速度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慢,长时CTI下小5学生的定势转换速度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快,初2学生的定势转换正确性比高2学生低;(2)一般转换条件下,任务定势重组在任务转换中作用不大,任务定势惯性在任务转换中起作用;特定转换条件下,任务定势重组和任务定势惯性在任务转换中的作用都不大。  相似文献   
43.
归因过程“背景效应假设”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两个实验考证了归因过程的“背景效应假设”:实验1表明,当要求活动者和观察者采用同样的背景事件时.他们之间的归因差异消失了;实验2表明,当有其它的背景信息可供参考时,被试就不再完全按照Kelley所假定的一致性和区别性信息进行归因推断。  相似文献   
44.
以汉语单字词为材料,通过颜色来区分目标和分心物,采用过程分离程序,直接探讨了目标激活与分心物抑制和意识、无意识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靶词充当分心物时,不仅意识过程存在的概率降低,无意识过程存在的概率也降低。这一结果说明,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信息是有关还是无关,并不能分离意识和无意识过程;(2)靶词充当目标时,加工水平影响Pc,但不影响Pu,而靶词充当分心物时,加工水平既不影响Pc,也不影响Pu。因此,加工水平能否分离意识和无意识过程,依赖于靶词的作用或信息是否有关  相似文献   
4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and executive control has long been controversial. Some researchers view creative thinking as a defocused process with little executive control involvement, whereas others claim that executive control plays a vital role in creative thinking. In this study, we focused on one subcomponent of executive control, cognitive shifting, and examine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reativity by using 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e also analyzed whether this relation was mediated by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cognitive shifting ability ha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creativity, but only on the quantitative aspects (fluency and flexibility); (b) Intelligence ha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pects (originality) of creativity, and its effect on qualitative aspect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n the quantitative aspect; (c) There was a mediating effect of intellig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ity cognitive and shifting.  相似文献   
46.
Research on tact acquisition by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has often focused on teaching participants to tact visual stimuli. 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procedures for teaching tacts of nonvisual stimuli (e.g., olfactory, tactile).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xtend the literature on secondary target instruction and tact training by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a discrete‐trial instruction procedure involving (a) echoic prompts, a constant prompt delay, and error correction for primary targets; (b) inclusion of secondary target stimuli in the consequent portion of learning trials; and (c) multiple exemplar training on the acquisition of item tacts of olfactory stimuli, emergence of category tacts of olfactory stimuli, generalization of category tacts, and emergence of category matching, with three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SD.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participants learned the item and category tacts following teaching,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generalization across category tacts, and category matching emerged for all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47.
通过操纵目标刺激的表面形式变化,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发现了实验性分离现象,图形识别任务受到了这种操纵的影响,再认任务则没有,同时发现,它们存在着依赖性的关系。对比相关研究,该实验结果表明,概念驱支任务对刺激的表面或知觉的物理性表现出敏感性,是在刺激的编码阶段;数据驱动任务在码阶段和提取阶段,均对其表现出敏感性,在刺激的提取阶段,这两种类型任务提取了刺激的某些共同成分。  相似文献   
48.
通过转头选中运动目标是虚拟现实(VR)中的常见操作,然而运动目标包含远离和靠近运动,确定两类操作的时间特性差异对设计高效的用户接口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17名被试在VR中通过转头将球体光标快速准确地放入水平运动的球体目标内,并改变初始距离、目标容差和目标速度。总时间结果显示,远离运动的操作难度更大,初始距离和目标容差对远离和靠近运动的影响相似,目标速度对两类运动的影响相反。进一步将光标的移动过程划分为加速、减速和调整阶段,结果发现,远离运动的加速和减速时间大于靠近运动,但是两类运动的调整时间接近,并且只有目标容差对两类运动的影响一致。最后构建了总时间与三因素的函数模型,成功解释了两类运动的操作时间特性。本研究证明了远离与靠近运动具有不同的操作时间特性,为两类运动的独立交互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9.
通过4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理解中的映射机制和特征。实验1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发现被试判断完道德词后,对判断随后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字母的反应时的差异不显著,没有发现词汇类型对空间位置的影响。实验2采用有意识迫选法,要求被试出声读出屏幕中央的道德词后,对屏幕上方或下方的希腊语非词进行二择一迫选,发现被试读出道德词后倾向于选择屏幕上方的非词,读出不道德词后倾向于选择屏幕下方的非词。实验3仍采用Stroop范式,发现被试做出空间"上"的判断后,对随后道德词的词义判断反应时显著快于不道德词,做出空间"下"的判断后,对不道德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道德词。实验4探讨空间位置是否会对判断人物的道德性产生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倾向于认为屏幕上方的人物是道德的,而屏幕下方的人物是不道德的。4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在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理解中,映射的方式是灵活的、双向的,既可以由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也可以由目标域向始源域映射,但两个方向上的映射力量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