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7篇
  69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Abstract. We consider only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ciousness to physical reality, whether physical reality is interpreted as the bra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The difficulties with starting the analysis with physical reality on the one hand and with consciousness on the other are delineated. We consider how one may derive from the other. Concepts of universal or pure consciousness versus local or ego consciousness are explored with the possibility that consciousness may be physically creative. We examine wheth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possess consciousness as an extension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ciousness and the brain or material reality.  相似文献   
132.
吴伟炯 《心理学报》2017,(11):1449-1459
本文从社会过渡带和心理过渡带两个方面对"通勤悖论"进行解析,构建了通勤时间影响幸福感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广州市白领的追踪调查和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婚姻状态(社会过渡带)具有调节作用,未婚员工通勤时间负向影响生活满意度,已婚员工通勤时间对生活满意度和快乐度有曲线影响;(2)恢复体验(心理过渡带)具有交互效应,心理解脱调节了未婚员工通勤时间与通勤效用的关系,放松体验调节了未婚员工通勤时间与快乐度的关系;(3)已婚员工通勤时间与通勤效用和快乐度的关系受放松体验调节,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受心理解脱调节;(4)通勤时间对生活满意度和快乐度的影响,以及婚姻状态和恢复体验的交互效应,以通勤效用为中介;(5)员工在"通勤时间陷阱"(1.75~2.75小时)的效用均衡。结论有助于分析"通勤悖论"的深层原因,对城市管理、企业管理和个人都具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33.
In a residential research ward coffee drinking was studied in 9 volunteer human subjects with histories of heavy coffee drinking. A series of five experiments was undertaken to characterize adlibitum coffee consump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anipulating coffee concentration, caffeine dose per cup, and caffeine preloads prior to coffee drinking. Manipulations were double-blind and scheduled in randomized sequences across days. When cups of coffee were freely available, coffee drinking tended to be rather regularly spaced during the day with intercup intervals becoming progressively longer throughout the day;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showed that this lengthening of intercup intervals was not due to accumulating caffeine levels. Number of cups of coffee consumed was an inverted U-shaped function of both coffee concentration and caffeine dose per cup; however, coffee-concentration and dose-per-cup manipulations did not produce similar effects on other measures of coffee drinking (intercup interval, time to drink a cup, within-day distribution of cups). Caffeine preload produced dose-related decreases in number of cups consumed. As a whole, these experiments provide some limited evidence for both the suppressive and the reinforcing effects of caffeine on coffee consumption. Examination of total daily coffee and caffeine intake across experiments, however, provides no evidence for precise regulation (i.e., titration) of coffee or caffeine intake.  相似文献   
134.
爱荷华博弈任务(IGT)是一项检查情感性决策机制的常用实验范式。据此, Damasio等人提出了躯体标记假设(SMH)解释情绪影响决策的神经生理机制。近期, 大量研究在IGT究竟是模糊决策还是风险决策、与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与工作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的关系以及IGT的神经网络与分子遗传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资料。结果显示, IGT加工的早期由模糊决策主导, 情绪性躯体信号对引导决策选项的偏好可能起关键作用, 后期则倾向是一种风险决策, 认知评价和预期对选项偏向逐渐占优势; IGT与工作记忆的加工成分有相互重叠, 也需陈述性记忆的参与; IGT的加工不仅依赖于杏仁核、腹内侧前额皮层、眶额皮层等组成的情绪脑网络的活动, 还与背外侧前额皮层、海马、腹侧纹状体、岛叶皮层、辅助运动前区、扣带回皮层等许多脑区的活动有关; COMT和5-HTT的基因多态性会调节IGT相关的决策加工。总之, IGT是一项需要多重神经系统协同活动的决策加工任务, 且模糊与风险决策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5.
李秀丽  李红 《心理科学》2012,35(1):105-110
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设计了测量情感决策的经典爱荷华赌博任务并提出了体细胞标记假说来解释其研究结果,但迄今为止这一假说还没有得到一致认可。许多研究提出了可能影响爱荷华赌博任务成绩的其他因素。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法探讨风险取向类型这一人格因素是否影响正常个体的爱荷华赌博任务成绩。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风险取向类型的个体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的成绩和表现截然不同。典型风险趋向型个体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的表现类似于某些神经系统患者,倾向于更多地选择不利纸牌,其任务成绩显著差于典型风险回避型个体。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取向类型是影响正常个体爱荷华赌博任务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6.
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两大核心研究领域,其中,关于性格优势的\"价值实践分类体系\"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发展至今最具影响的成就之一。研究招募115名在校大学生(69女,46男),分别完成优势价值实践调查、牛津幸福体验问卷,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研究发现:(1)在24种优势中,大学生的五大\"显著优势\"依次为爱与被爱、正直诚实、感恩感激、美的领悟、善良慷慨;(2)希望乐观、爱与被爱、社交智慧、洞察悟性等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3)希望乐观、爱与被爱、谨慎审慎、洞察悟性对幸福体验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而希望乐观、宽容宽恕、社交智慧、创造才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  相似文献   
137.
不同年龄群体大五人格与幸福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毕生发展为研究视角,调查了3192位不同年龄群体被试,探讨不同年龄群体大五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各变量都存在显著的年龄效应,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2)在不同年龄群体里,神经质和开放性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且预测值随着年龄而增大,而外倾性、尽责性和宜人性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存在年龄差异;(3)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到60岁之后其解释率上升;(4)年龄在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8.
韩立丰  王重鸣 《心理学报》2010,42(11):1082-1096
群体断层概念近些年来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但有关断层强度的测量却始终呈现出滞后的态势。已有的文献表明只有FLS, Fau和PMD三个指标对群体断层强度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测量, 且三个指标都表现出相当的稳健性。尽管如此, 三大指标却都没有能够反映断层宽度这个重要维度。本研究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整合群体断层强度测量指标, 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整合群体断层强度指标具体表现为亚群体内部一致性、亚群体间差异性和断层宽度的乘积。我们从以往研究中提炼了10个准则对新构建的指标进行了检验, 结果显示, 整合群体断层强度指标要显著优于以往的测度, 10个准则全部能够很好地拟合。本研究最后讨论了基于主观感知的断层强度的测量问题, 并提出了采用回归系数作为衡量亚群体间距离的PMD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139.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交谈困扰存在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交谈困扰最低;在与异性交往困扰方面,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有较大的困扰.(2)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着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高,乡镇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低.(3)人际关系困扰四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而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三个维度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0.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91名初一至大四学生的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女生对父亲、母亲以及最好同性朋友的表露高于男生,自我隐瞒则低于男生。(2)初中生对母亲的表露高于高中生;中学生对最好同性朋友的表露低于大学生;青少年对最好异性朋友的表露随年级增长而提高。(3)独生子女对最好同性朋友和最好异性朋友的表露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4)青少年自我表露时对目标人的偏爱也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对父母的表露能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对父亲和最好异性朋友的表露能正向预测正性情感;自我隐瞒和对父亲的表露分别能正向和负向预测负性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