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自我决定的视角,探讨了内隐和外显成就动机的不一致性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分别以成就动机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作为成就动机的外显和内隐测量方式,同时采用自我决定量表和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对303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表明:(1)大学生内隐成就动机和外显成就动机没有显著相关;(2)外显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内隐成就动机调节了外显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3)不一致性成就动机结构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自我决定在不一致性成就动机结构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邱林  郑雪 《应用心理学》2005,11(4):330-335,353
以23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主观幸福感(SWB)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表明,SWB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相关的维度构成,而且它们可以共同负荷于一个高阶因子。外倾和神经质是SWB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情感的主要预测指标是外倾,神经质则是消极情感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而外倾和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相同的预测力。情感平衡是外倾和神经质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3.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5,28(3):747-754
反应风格是共同方法偏差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首先讨论反应风格的定义和类型,梳理其危害,认为反应风格能使测验分数出现偏差,影响测验信效度分析和变量关系分析,有必要控制其危害。然后介绍了常用的反应风格测量方法,包括计数法和模型法两大类,对测量方法的选择给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结合反应风格的测量方法与残差回归法、偏相关法来控制反应风格危害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84.
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自编的“老年人亲子支持问卷”、“老年人恩情感问卷”和已有量表,对来自4个省市的288名53-87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亲子支持通过影响老年人的自尊感、孤独感、恩情感,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其中接受支持对自尊感、孤独感、恩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效应;给予支持对老年人的自尊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85.
领导者的希望和自我效能感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领导者的希望和自我效能感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通过对来自重庆市各县、市、区政府机关、公检法和事业行政单位的237名领导者进行调查,将搜集的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希望和自我效能感是领导者的主观幸福感的显著正向预测变量;自我效能感在领导者的希望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增强领导者的希望与自我效能感水平对提升领导者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6.
该研究对拓广等级展开模型(GGUM)进行了拓展,取消GGUM中关于主观反应类别阈限对称的假设,并将拓展之后的新模型和GGUM同时用于生活取向测验修订版(LOT-R)的被试反应数据分析,采用新编的单项目、两项目对和三项目组χ2/df计算程序计算和比较新模型和GGUM在该测验数据上的拟合差异。结果显示,新编程序与Stark等人开发的MODFIT程序具有同样的有效性,新模型在这些指标上的值显著小于GGUM,并且均小于3,表明新模型较GGUM更适合于分析LOT-R的反应数据,说明新模型更适用于分析具有多个评定等级的人格测验数据。根据以上结果,该研究认为,未来人格测验的数据分析应该使用没有对主观反应类别阈限进行对称限定的新拓展的模型更合理。  相似文献   
87.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ace consciousness on happiness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inancial situation on this relationship. We first examined our hypotheses in study 1 in a particular setting of consumption, and replicated our findings in study 2 in a more generalized setting of interpersonal situations. The two studies produced essentially consistent results. We found individuals high on face consciousness tend to be less happy, and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face consciousness and happiness is ameliorated by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face consciousness as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predicting happine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以600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情景问卷以及修订的自尊量表、农民工主观幸福感问卷,以探讨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考查农民工自尊在其感知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高自尊水平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感知社会支持都极其显著地高于低自尊农民工;(2)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感知社会支持水平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感知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显著两两正相关;(4)自尊在感知社会支持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及两个维度回归效应显著,为二者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9.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linkages among various types of person-organization (PO) fit and their effects on employee attitudinal outcomes. We propose and test a conceptual model which links various types of fits—objective fit, perceived fit and subjective fit—in a hierarchical order of 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elate them to employe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By unveiling how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it relate to each other in influencing individual outcomes, we address some of th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oncerns in the use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measuring PO fit.  相似文献   
90.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ubjective difficulty on the degree of featural or configural processing in face recognition. It could be assumed that featural processing is analytic processing ( Peterson & Rhodes, 2003 ), while configural processing is automatic processing ( Dunning & Stern, 1994 ).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ask difficulty affected the automaticity of processing. Task difficulty was manipulated using a number of alternatives or time pressure. Subjective difficulty could also affect the automaticity of processing. If so, then subjective difficulty may in turn affect the degree of featural or configural processing. Participants in a difficult condition were given instructions mentioning that the face‐recognition task was difficult, while participants in the control condition were given no such instruction. The amount of retrieved featural information in the former condition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degree of featural processing decreased when the participants found the task diffic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