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51篇
  1379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本文两种交替报告中的通道转移最多,但是都没有引起成绩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32.
孟昭兰  邓惠 《心理学报》2000,32(1):49-53
研究旨在证明;实验1.实验室人工诱发婴儿被试愤怒情绪被划分为爆发怒与潜在怒两种愤怒表现形式,它们在婴儿进行的“迂回”作业操作中显示了不同的功能作用:爆发怒被试的操作效果显著优于潜在怒被试。实验2.以实验1同样的方法诱发婴儿被试愤怒情况下,在另一项“寻找”作业中验证了爆发怒与潜在怒两种愤怒形式确实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实验2以心率水平测量作为验证指标。  相似文献   
833.
王丽娟  张哲  张常锋  李广政  于战宇 《心理学报》2014,46(10):1454-1462
本实验采用2被试组别(MCI组、正常老年组) × 3进行中任务变化(无变化、顺序变化、随机变化)被试间设计探究进行中任务变化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低于正常老年人的前瞻记忆成绩; (2)进行中任务变化对两组被试前瞻记忆和进行中任务的反应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中任务变化越大,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完成前瞻记忆和进行中任务的反应速度越慢; 而正常老年被试则不受影响。研究支持前瞻记忆策略加工的理论观点, 认为执行功能损伤可能是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前瞻记忆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4.
采用前瞻记忆的双任务实验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在高、低当前任务负载条件下,人格形容词的自我参照对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以确定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结果发现,自我参照能导致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双任务材料的更深层加工,从而有效提高前瞻记忆表现。同时,自我参照效应对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还受到当前任务负载的调节,表明前瞻记忆的提取受到自发与策略加工的动态交互影响,符合前瞻记忆的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835.
不同作业阶段的分配注意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甦  陈素芬 《心理学报》2000,32(4):361-367
在双作业条件下,利用线索-靶子模式进行了两个返回抑制实验,实验一应用简单分心刺激,实验二应用复杂分心刺激。两个实验均在呈现阶段或/和靶子呈现阶段安排分心作业,以大学生为被试,其主作业为觉察星号,尽快按键作出反应。结果表明:(1)在简单分心作业条件下,返回抑制依然存在,但数值减少,在复杂分心作业条件下,返回抑制全部消失。(2)无论分心作业如何,线索呈现阶段或/和靶子呈现阶段的分散注意对返回抑制所产生  相似文献   
836.
本研究旨在通过联结学习任务和线索转换任务探讨自我关联刺激在任务转换和目标变化下的加工优势。结果发现:(1)相比于朋友和陌生人,自我更容易学习联结;(2)在线索转换任务中,所有关联刺激均未出现任务转换成本;(3)在目标变化条件下,自我关联刺激的目标结转效率最佳。结果表明自我关联刺激能够调节任务转换成本,并且在目标变化条件下能快速聚焦注意,表现出基于感知的特异性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837.
为探究儿童在不同利益对比情境以及与己利益无关情境中的公平行为,研究呈现了自我任务的劣势博弈、优势博弈、冲突博弈以及第三方任务博弈四种分配情境。自我任务中儿童需要为自己与另一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第三方任务中则需为两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结果发现:(1)劣势博弈中所有年龄组均倾向于选择公平方案,而非劣势方案;(2)优势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优势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3)冲突博弈中,4岁、6岁组选择优势方案的人显著多于劣势方案,而8岁、10岁组均无显著差异;(4)第三方博弈中, 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不公平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4岁~6岁儿童尚未真正获得公平观念,且以获得个人利益为主;而8岁是真正获得公平观念的转折年龄,8~10岁儿童对人对己均坚持公平原则,且表现出利他倾向。  相似文献   
838.
王沛  陈庆伟 《心理科学》2015,(2):463-467
刻板印象错误知觉任务(Stereotype Misperception Task,简称SMT)是一种能对刻板印象激活和刻板印象应用进行有效区分的研究范式,对应的多项式模型能对二者各自贡献量大小进行测算与评估。依托对二者关系的解构,介绍了SMT的操作程序、原理、多项式模型及其数据分析,比较了SMT和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以及四重模型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39.
坏心情与工作行为:中庸思维跨层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旭  严鸣  储小平 《心理学报》2014,46(11):1704-1718
本研究探讨工作中坏心情与3种工作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行为和任务绩效行为)在个体内水平的关系, 以及中庸思维在二者间跨层次的调节作用。采用经验抽样方法, 通过对72名员工历时两周的追踪调查, 获取被试每日心情状态和每日工作行为的数据。HLM 6.02分析表明:(1)每日坏心情显著地负向影响每日的组织公民行为和任务绩效行为, 而对反生产行为无显著影响; (2)中庸思维在“心情-行为”的联系间发挥调节作用, 高中庸思维者的坏心情对组织公民行为的负向影响较弱, 低中庸思维者的坏心情对组织公民行为的负向影响较强; 高中庸思维者的坏心情对任务绩效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低中庸思维者的坏心情对任务绩效行为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40.
张金璐  吴莹莹  杨晓虹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4,46(10):1413-1425
读者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 能够推断出故事主角的情绪状态, 并能随着语篇中的情绪变化做出情绪更新。在加工情绪信息的同时, 读者也加工语篇结构方面的信息, 二者皆有可能随着语篇的展开而发生变化。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方法, 分别在外显和内隐两种情绪加工任务下, 考察话题结构对语篇情绪更新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实验1的外显情绪判断任务下, 话题结构未显示出对语篇情绪更新的作用; 在实验2和实验3的内隐情绪理解任务下, 话题延续时, 情绪转换句的阅读时间长于情绪延续句, 此时情绪更新需要额外的加工时间; 而话题转换时, 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此时读者在新结构下建立当前句的情绪表征, 并不受到先前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