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61.
This article reflects on transformations of modes of reading in an information age, asking what “creative reading” entails in information‐intensive, multimodal environments. We currently face the challen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strategies that oscillate between “close” and “distant” reading. For years, these reading strategies have been a topic of debate between practitioners of Digital Humanities on the one hand, and “traditional” humanists on the other. This ongoing polemics presents reading methods in an unnecessarily polarized manner. I argue that creativity research can be operationalized to come to a more productive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ways we read in an information age. I show that the “schism” between close and distant reading is structured around a number of apparent paradoxes that I unravel such as hyper‐ and deep attention/attention and distraction, and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The paradox of creativity resides in the fact that we find convergence in divergence and vice versa, that the two by definition intertwine. Building on these concepts, I propose a model that considers reading in terms of scale variance. I suggest the humanities turn to creativity research and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divergent‐exploratory and convergent‐integrative thinking (Lubart), fo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will allow us to train students on all levels how to read (and how and when not to read), in an information age.  相似文献   
762.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进行历时三年五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儿童阅读流畅性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低年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呈非线性发展,其中一年级快速发展,二、三年级时进一步发展,但发展速度变缓,起始水平低的儿童其后发展速度快,表现出补偿模式;句子阅读流畅性呈线性发展,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随时间逐渐增大,表现出马太效应;(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关语言认知技能后,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预测儿童三年级时阅读理解水平,而句子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不能预测,但发展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说明字词阅读流畅性和句子阅读流畅性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相比句子阅读流畅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且两者的发展速度均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63.
全民阅读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战略,校园阅读是其中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校园阅读的开展并不理想。通过在广州市中小学进行大规模阅读状况调研发现,校园阅读工作开展一直面临“难知、难导、难管”的瓶颈,实际成效不佳。对此,该研究提出了通过构建“互联网+中小学生成长阅读平台”推进校园阅读的创新举措,并在广州市越秀区20多所小学实施试点实验; 历时半年,成效显著,学生在阅读的重视程度、投入时间、阅读课外图书的意义性与均衡性、阅读的方式方法及家校支持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据此,提出推进校园阅读的三点建议:应做好顶层设计和建立系统管理与评价机制,应形成家校合作的支持网络,应推广共建学生校园阅读综合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764.
刘璐  闫国利 《心理学报》2018,50(7):715-726
为适应失聪后的复杂环境, 聋人视觉注意资源的空间分布发生改变, 这对聋人的阅读加工产生了影响。本研究尝试提出“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 并采用消失文本范式考察这一效应对聋人读者副中央凹及中央凹处词汇信息视觉编码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词n+1短暂呈现时, 聋生快速编码副中央凹处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与其生理年龄匹配组相近, 高于阅读能力匹配组; 但在词n短暂呈现时, 聋生快速编码中央凹处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落后于健听控制组, 其词汇通达和总阅读效率均受阻。综上所述, 本研究证实了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 表现为副中央凹加工效率增强, 但中央凹加工效率受阻。  相似文献   
765.
心智游移(mind wandering,MW)是一种特殊的注意分散状态,是个体内部自发的一种非自主内源性意识体验。选取101名初一学生被试,采用心智游移频率问卷和SART测验研究初中生的心智游移特质和状态,并分别考察两种角度中的心智游移、工作记忆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心智游移相对较低;(2)心智游移影响初中生的散文阅读;(3)工作记忆影响初中生的散文阅读,且心智游移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66.
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74个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0个线条图、位置错误非字、部件错误非字、假字和真字进行字典判断,探讨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萌芽、发展及其与识字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学前处于萌芽状态,一年级儿童则已具备了一定的正字法意识,并随着年级增加而不断发展。(2)正字法意识分为多个层次,学前阶段只能发展区分汉字和线条图的基本能力,位置意识和部件意识要在入学后才能逐步发展,并且前者的获得比后者容易。(3)正字法意识的发展要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阅读能力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与正字法意识的不同层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7.
大量的认知科学研究表明, 词在阅读认知加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把词从文本中切分出来。有别于英文等拼音文字, 中文文本的词之间没有空格分隔。在没有空格辅助的条件下, 中文阅读者是如何进行词的切分呢?本文主要综述了近期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1)介绍了一些词作为整体进行加工的心理学证据; 2)报告了词切分的认知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一个中文词切分和识别的模型; 3)简要回顾了计算机科学中的词切分研究, 并指出了与心理学中词切分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4)提出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将可能促进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理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768.
以71名五年级汉语儿童为被试,让他们在阅读一篇英文材料的过程中对目标词的含义进行推测,并对单词的语境线索强度、个体的推理能力、工作记忆和词汇水平进行测查,从而对汉语儿童是否能够通过阅读习得英文生词以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五年级汉语儿童能够在英文阅读中习得生词的含义,学习的可能性达到30%;语境线索强度和被试的词汇水平可影响儿童在阅读语境中学习英语生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9.
There is now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examining developmental dyslexia i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writing systems. The phonologically transparent Persian orthography is normally transcribed with two distinct spellings, words spelled with vowels (letters) transcribed as a fixed part of the spelling (transparent) and words spelled with vowels (diacritics) omitted (opaque). This peculiarity of Persian would enable one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ransparency,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erbal punishment in Persian school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and spelling. Twenty-nine Persian children (22 male and 7 female) classified as being developmentally dyslexic (mean age 9.4, SD?=?1.4) were compared with 49 unimpaired male children (mean age 9, SD?=?1.3) on two main aspects of reading Persian opaque and transparent spellings, namely: Spelling and word naming. The results showed an expected impairment on all aspects of reading between unimpaired and children with dyslexia. However, performance of both groups of participants was impaired when performing tasks with opaque as opposed to transparent spellings. There was also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corded number of times the dyslexic child was verbally punished and the number of errors on the spelling and naming of transparent and opaque words. These results are supportive of the impact of spelling transparency,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as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and spelling.  相似文献   
770.
研究一测查了74名小学三、五年级儿童辨别、删除汉语和英语音节、首音-韵脚、音位等不同语音成分的能力以及英语单词阅读,考察语音意识不同成分与英语阅读学习的关系及母语语音意识的作用途径.研究二测查了83名英语阅读较差和73名英语阅读一般及以上儿童的英语语音删除和单词认读能力,考察阅读水平对于语音意识作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英语首音-韵脚意识对英语阅读具有显著的独立贡献;(2)汉语首音-韵脚意识和声调意识分别对英语单词认读和假词拼读具有显著的独立贡献,二者通过英语首音-韵脚意识的中介发挥作用;(3)阅读水平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首音-韵脚意识是正常儿童阅读的有效预测变量,而音节意识是低水平儿童阅读的有效预测变量.上述结果与有关语音意识各成分在英语为母语儿童阅读学习中作用的研究结果不同,提示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特殊性,母语经验影响着个体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