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62篇
  85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wer of early measures of phonological skills (phonemic awareness, rapid naming, short-term memory) in predicting later reading skills at various points of time. About 70 children were followed from the end of kindergarten to the middle of grade 2. Correlat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s well as a linear growth curve analyses. In the traditional regression analysis, phonemic awareness in kindergarten explained about 27% of the variance in word reading six months later and about 9.5% of the variance at the end of grade 1. Even when prior level of reading skill was included in the predictive equation,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variance was still explained by phonemic awareness. The other predictor variables did not explain any variance in word reading, and phonemic awareness did not predict any variance in reading skills in grade 2. When using sentence reading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phonemic awareness explained about 16% of unique variance after six months, and about 13% of the variance in the middle of grade 2. Similarly, when employing growth curve analysis, phonemic awareness was the only phonological factor that accounted for significant variance in the word reading slope, explaining about 25% of its variance, whereas naming and short-term memory did not explain any unique variance. The lack of predictive power of phonemic awareness on the sentence b-slope is assumed to be caused by unreliable sentence scores in kindergarten.  相似文献   
252.
动态视觉加工与儿童汉字阅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使用视觉阈限测验、图片命名、字形相似性判断实验和语音意识等测验 ,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儿童视觉加工技能与汉字阅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动态视觉加工与图片命名错误率、字形判断反应时和错误率、语音意识均有显著相关 ,静态视觉加工只与图片命名错误率相关显著 ;控制识字量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 ,动态视觉加工与其他变量的相关关系不变 ,静态视觉加工与图片命名错误率的相关不再显著 ;回归分析发现动态视觉加工在识字量和语音意识的影响控制后 ,能够分别解释阅读流畅性、字形判断反应时和图片命名错误率 7%、2 5 %和 5 6 %的变化 ;语音意识能够解释识字量和阅读流畅性 9%和 10 %的变化 ;对差读者的动态视觉加工和语音意识分析发现 ,儿童在这两种测验上的个体差异很大。上述结果表明 ,阅读过程受基本知觉技能影响 ,动态视觉加工作用于汉字阅读的特定过程。  相似文献   
253.
在阅读时,读者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处的词汇信息,副中央凹加工是构成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3个实验(共534名被试),考察了汉语视觉字词加工中2~5年级学生的字形、语音、语义预视效应。结果发现:(1)2~5年级小学生均有字形预视效应;(2)2、3年级学生没有语音预视效应,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3)2年级学生没有语义预视效应,3、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这表明,低水平的视觉信息—字形信息在儿童副中央凹加工中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高水平的语言信息—语音和语义信息,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和阅读技能的提升,逐渐地在儿童的副中央凹加工中发挥作用。儿童对汉字各类型信息的获取与使用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拼音文字阅读发展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254.
发展性阅读障碍在许多任务中都出现同时性加工多个视觉刺激的困难, 即视觉注意广度缺陷.本文分别综述了国内外探查阅读障碍视觉注意广度的研究.目前, 相关研究结果仍存争议, 这可能与背景语言的正字法深度以及被试年龄发展差异有关.未来研究还需利用干预,跨语言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探讨阅读障碍与视觉注意广度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脑电,脑成像技术探究汉语阅读障碍视觉注意广度的内在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55.
书写和阅读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者存在共享的神经网络。书写能影响阅读, 阅读不仅依靠视觉加工, 还依赖书写运动表征。不同书写方式对阅读的影响不同, 传统书写对阅读有促进作用, 电脑打字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汉字来说, 传统书写能加强汉字的正字法表征, 促进汉字阅读; 电脑打字对汉字阅读的影响尚无一致结论。未来研究可以考察传统书写与电脑打字神经机制的差异, 以及电脑打字对汉字认知加工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56.
刘志方  仝文  张智君  赵亚军 《心理学报》2020,52(9):1031-1047
研究包含3项实验,通过观察语境预测性与目标词汇的整词词频、词内汉字字频间交互作用,以探讨阅读中语境预测性如何影响中文词汇加工问题。研究以双字词为例,实验1操控目标词汇的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结果发现,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2操控目标词汇的语境预测性与首字字频,结果发现,语境预测性与首字字频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1和实验2的贝叶斯分析都倾向于支持交互作用不存在假设。实验3操控目标词汇的语境预测性与尾字字频,结果发现,语境预测性与尾字字频交互影响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和再注视概率。由此可知,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首字字频变量相对独立地影响词汇加工;语境预测性直接影响词内汉字(尾字)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57.
应用探测任务范式和事件分割范式,以反应时、正确率、均字阅读时间等为指标,探讨主人公转换在记叙文情境模型更新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在主人公转换与事件转换一致时,主人公转换条件下的认知加工更加困难,表现为较长的反应时和均字阅读时间,以及较低的正确率和较高的分割概率。(2)在主人公转换与事件转换不一致条件下,主人公转换对反应时和均字阅读时间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分割概率与无转换条件无差异。这表明,事件是记叙文情境模型的核心;主人公维度仅在代表事件转换的条件下,才能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  相似文献   
258.
采用学生阅读能力测试卷和学生阅读状况调查问卷,对随机选取的55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家庭环境影响阅读能力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影响阅读投入的路径系数为0.18,阅读投入影响阅读兴趣的路径系数为0.51,阅读兴趣影响阅读投入的路径系数为0.80,阅读投入影响阅读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46,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表明,(1)家庭环境通过阅读投入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阅读兴趣;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投入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阅读成绩;(2)家庭环境对阅读能力的影响是通过阅读投入和阅读兴趣的循环互动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59.
The hypothesis that word representations are emotionally impoverished in a second language (L2) has variable support. However, this hypothesis has only been tested using tasks that present words in isolation or that require laboratory-specific decisions. Here, we recorded eye movements for 34 bilinguals who read sentences in their L2 with no goal other than comprehension, and compared them to 43 first language readers taken from our prior study. Positive words were read more quickly than neutral words in the L2 across first-pass reading time measures. However, this emotional advantage was absent for negative words for the earliest measures. Moreover, negative words but not positive words were influenced by concreteness, frequency and L2 proficiency in a manner similar to neutral words. Taken together,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only negative words are at risk of emotional disembodiment during L2 reading, perhaps because a positivity bias in L2 experiences ensures that positive words are emotionally grounded.  相似文献   
260.
人们在阅读时,思维有时会游离到所读内容之外,此时人们的目光虽然还在沿着所读材料移动,但认知加工却游离到一些与任务无关的内容上,这就是所谓阅读中的"心不在焉"。本文总结归纳了阅读中"心不在焉"的三个主要理论假设:执行控制理论、控制失败假说和注意解离假说。分析了阅读中"心不在焉"的三种影响因素:第一,阅读方式,即被试采取朗读或默读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时是否有时间限制等;第二,阅读材料,即材料难度、阅读兴趣与词汇特征;第三,被试的年龄、元觉察能力和工作记忆容量。最后提出了一些目前阅读中的"心不在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