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82篇
  1658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Conducted within the Canadian Forces (N=652),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ole of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and affective commitment in relation to personnel retention within the military. Three groupings of variables are used in order to shed light on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personnel retention: a) distal antecedents (i.e. leadership styles), b) proximal antecedents (i.e. group cohesion and work climate) and c) mediators (i.e.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and affective commitment). Illustrated through a structural mode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a partial mediator effect from affective commitme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and intention to stay.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gards of their implications from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232.
ABSTRACT

Previous research (Sharman & Calacouris, 2010. Motivated imagination inflatio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otives predict imagination inflation for achievement and affiliation events.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57, 77–82)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achievement-motiv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flation of memory and confidence for unlikely achievement-related events in childhood. Similarly, other research has shown correlations betwee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grade inflation. In the current studies, w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alse feedback and achievement-motivation on memory distortion for an unlikely childhood event (e.g. inventing an important device). In Experiment 1, we found that false feedback did have an effect, but contrary to previous research, self-reported achievement-motivation was not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e of memory distortion. In Experiment 2, we again found a main effect for false feedback, no main effect of motivation, and an interaction. Both Experiments did not find, as earlier research ha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achievement-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related memory distortion. We suggest others use different methods to ours when attempting to demonstrate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and false memories.  相似文献   
233.
Evaluative judgements have both belief-like and desire-like features. While cognitivists think that they can easily explain the belief-like features, and have trouble explaining the desire-like features, non-cognitivists think the reverse. I argue that the belief-like features of evaluative judgement are quite complex, and that these complexities crucially affect the way in which an agent's values explain her actions, and hence the desire-like features. While one form of cognitivism can, it turns out that non-cognitivism cannot, accommodate all of these complexities. The upshot is that that form of cognitivism can explain both features of evaluative judgements, and that non-cognitivism can explain neither.  相似文献   
234.
秦安兰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11,34(2):381-385
考察不同问题呈现方式和不同问题情境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简算策略发现的影响,及策略发现有无意识性。结果表明,问题呈现方式与问题情景对相反数策略发现影响显著,完整呈现比不完整呈现,封闭问题情景比混合问题情景更容易促使儿童发现新策略。研究证实了无意识策略的存在。通常情况下是先出现无意识策略,再出现有意识策略。但并非所有有意识策略出现之前都出现无意识策略。  相似文献   
235.
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类型及对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动激励自己并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研究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法和辨别分析法对316名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类型进行考察,探讨不同自我调节学习类型初中生的特点,分析自我调节学习类型对学习动机、焦虑、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分成综合发展型、均衡调节型和策略滞后型3种。(2)综合发展型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最高,策略滞后型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尤其是学习策略水平最低,而均衡调节型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处于综合发展型和策略滞后型之间。(3)自我调节学习类型对学习动机、焦虑、学习成绩有影响。  相似文献   
236.
自杀性恐怖主义的心理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伟  贾凤翔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9):1378-1386
自杀性恐怖主义是指为了引起目标对象或公众的注意并散播恐怖气氛, 而自愿采取与选定目标同归于尽的方式残害无辜, 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任务的成功, 从而达到某种宗教、政治或社会目的。自杀性恐怖分子并没有单一的心理侧写, 其动机也很复杂。他们可能是出于宗教或政治目的而进行自杀性恐怖袭击, 也可能是基于理性分析而做出的选择。意义追寻模型是将有关自杀性恐怖分子动机的理论和观点连接起来, 形成的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综合模型。自杀性恐怖主义的性别差异不大, 只是女性可能想要争取性别平等, 也更可能受个人原因的驱使。由于自杀性恐怖分子的真实数据和信息很难搜集, 所以得出的可能只是推测性的结论,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运用更多其他的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37.
在日常对话中,发言者向听众传达信息时通常会偏向于听众的态度,且发言者随后的记忆也会发生改变,这就是“说出即相信”(Saying-Is-Believing, SIB)效应。前人研究曾通过基本信息过程和认知失调来解释这一效应,但是近期的共享现实理论提出,由于认知动机和关系动机驱动着发言者与听众创建共享现实,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发言者根据共享现实会即时调整自己的输出信息,同时这种调整也会影响发言者的长时记忆,产生SIB效应。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共享现实理论解释SIB效应中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利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手段提高SIB研究的外部效度,同时开展本土SIB研究并探索其在应用领域发挥的作用,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共享现实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38.
为揭示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趋势;探究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通过2年共5次问卷调查;对1646名高中生进行测试。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发现:(1)高中生未来职业探索的发展趋势呈两阶段性;即先下降后增长;(2)高中生未来职业投入的发展趋势可分为2个亚组;高投入下降组和低投入增长组;(3)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可以预测高中生未来职业探索的发展速率;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可以预测高中生未来职业投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公正世界信念对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验证了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对高中职业规划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39.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以27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Amabile等人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进行修订以确定其对中国被试的适用性,此外还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机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领域专门的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动机量表可以明确区分成用于测量内生和外生动机的两个分量表,前者包括挑战性和热衷性两个维度,后者包括依赖他人评价、选择简单任务、关注人际竞争和追求回报等四个维度。两个分量表的多种信效度指标都十分理想,表明可用于对中国被试的有关研究。(2)男生的内生动机总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外生动机总分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具体来看,男女生在挑战性和依赖他人评价两个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挑战性高于女生,而女生比男生更依赖他人评价。(3)被试一般的和领域专门的效能感都与内生动机呈正相关,而与外生动机无关。具体来看,效能感与内生和外生动机各维度中的挑战性、热衷性和关注人际竞争呈正相关,与选择简单任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40.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面对面(facetoface)”交往的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virtualsocialrelationship)——已逐渐形成。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虚拟交往的动机、影响虚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虚拟社会关系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