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7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261.
该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高职生英语阅读的文章标记效应。实验一探讨文章标记对阅读英语长、短文章的影响,结果发现文章标记对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保持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英语短文章主题信息的促进作用。实验二以EyelinkⅡ型眼动仪为工具,考察被试阅读有、无标记文章的主题句的眼动模式的差异,结果发现被试阅读这两类主题句的眼动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三考察对被试进行文章结构策略训练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训练促进了被试对无标记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的保持,研究结果支持策略转换假设。  相似文献   
262.
采用结论评估范式,考察时向和空间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表现形式,以及心理模型理论对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表现形式与三段论有所不同,不论是时间推理还是空间推理中都存在信念主效应,但没有发现信念与逻辑的交互作用;心理模型理论不能对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63.
熟练维-汉双语者第二语言的概念表征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母语为维吾尔语,第二语言为汉语的的维吾尔族大学生为被试,使用语言内和语言间启动条件下的真假字判断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熟练的维汉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表征的特点,即他们的第二语言的语义表征是共同存储的还是独立存储的。结果发现,实验1语言内启动条件下,即启动刺激(维语)和目标刺激(维语)之间具有语义联想关系时,产生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2(启动刺激为维语,目标刺激为汉语)和实验3(启动刺激为汉语,目标刺激为维语)的跨语言启动条件下,都产生了显著的启动效应,说明被试的第二语言的语义表征是共同存储的。这些结果表明:被试的第二语言的概念表征是同第一语言的概念表征共同存储的,支持了共同存储理论。  相似文献   
264.
何先友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08,40(6):654-661
运用动窗技术探讨中文阅读中的边界效应及其消除的条件,包括3个实验。实验一探讨中文阅读中是否存在边界效应,结果发现,边界效应同样存在于中文阅读中;实验二、三探讨时间切分标记能否消除边界效应以及消除的条件,结果发现,只有当切分标记表示的时间在前一事件持续的时间跨度外时才能消除边界效应,如果切分标记表示的时间仍在前一事件持续的时间跨度内,则不能消除边界效应,本研究称此为事件持续效应。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出,时间切分标记降低了主题转换句子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能量  相似文献   
265.
分离效应(the disjunction effect)是指:当决策者知道事件E会发生,他会采取行动A;当知道事件E不会发生,他仍会采取行动A;而当不知道事件E是否会发生的情况下,他会拒绝行动A。这一现象违背了理性决策理论的确定事件原则(sure-thing principle)。对分离效应的解释主要有基于理由的假设、思维惰性假设和齐当别模型。分离效应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应该采用何种实验设计来进行研究都还有待进一步探讨。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umann对事件分离情境和事件非分离情境的区分,为进一步研究分离效应指明了新的方向。理解分离效应及其成因有利于人们做出“理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266.
选取36名大学生,运用眼动技术,探讨不同结构类型文章在重复阅读时主题转换效应的变化特点。被试阅读的材料有两类:一是段落内部各个句子之间为平行关系(平行材料);一是每段第一个句子为该段落主题句(总分材料)。结果发现,两类材料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均出现了显著的主题转换效应,但在重复阅读时,主题转换效应消失,说明读者在第一遍阅读时已构建了文章的主题结构表征,并以此来指导后面的阅读。该结果支持共同策略假设理论,说明无论文章中是否存在标记,读者在阅读时都会构建一定完善的主题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67.
运用问卷法,对北京612名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分别进行了儿童孤独退缩行为、自我概念及父母情感关爱行为测试,运用LISEREL软件对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情感关爱行为通过儿童自我概念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儿童的孤独退缩行为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父母情感关爱行为和儿童学业成就之间,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也起到了明显的完全中介效果.从而支持了儿童自我概念在父母情感关爱与儿童发展间的完全中介地位.  相似文献   
268.
决策过程中参照点效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Kahneman和Tversky提出的“参照点效应”概念,对决策者的认知编码和信息整合方式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并对传统的理性决策理论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关于参照点效应的研究也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文章系统阐述了参照点效应的相关概念和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参照点效应未来研究的4个趋势:日益重视多重参照点效应的研究、开始关注动态决策中的参照点变化机制、重视群体决策过程中的参照点效应研究、注重在现实决策任务中验证和发展参照点效应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269.
如果先呈现若干分心物,然后添加靶子与其他分心物,那么就会改善搜索——预搜索效应。对于过滤分心物的潜在机制,研究者相继提出了主动抑制说、突然呈现说与时间分离说等理论。这些理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能解释一些特定的实验现象,但任何单一机制都无法解释所有的实验现象。文章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整合已有的实验现象与理论,系统考察旧客体与新客体的作用,重点整合抑制说与突现说,它们可能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  相似文献   
270.
汉字频率和构词数对非汉字圈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新 《心理学报》2006,38(4):489-496
探讨汉字频率和构词数对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实验要求被试对已学过的不同频率和构词数的汉字写出拼音并组词,结果显示,汉字频率对汉字学习效果有影响,而且频率效应的大小受笔画数的制约;实验未发现构词数对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输入的频率是影响汉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