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0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572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通过考察编码阶段注意分心对定义一体化条件下联结记忆成绩的影响,探究定义一体化编码对注意资源的依赖程度。使用注意分心范式,在记忆编码过程操作无分心、奇偶分心和大小分心条件,比较不同注意条件下的联结记忆成绩。结果发现:与无分心条件相比,定义一体化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而造句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显著降低。当前发现表明了定义一体化编码较少依赖于注意资源,这深化了对定义一体化编码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2.
再认的两种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松梅  朱滢 《心理学报》1995,28(1):9-14
通过两个实验对两种再认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进行探讨。实验一用高频字和低频字作实验材料,分别测量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条件下,两种再认的成绩。结果表明:学习阶段的注意分散使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成绩下降,对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成绩没有影响。低频字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优于高频字,但字频对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没有影响。实验二分别测量两种再认项目的补笔正确率。结果表明: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显著高于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据此可以推论:两种再认可能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有意识记忆的范畴,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无意识记忆的范畴。后者和启动效应的心理基础可能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993.
返回抑制(IOR)是指注意过程中个体对已搜索过的位置进行抑制, 从而在随后该位置上出现目标时发生注意重新定向或反应变慢的过程。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 考察了情绪目标辨别任务中IOR的发生过程及二者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 与无效线索相比, 有效线索下的P1波幅更小, N1波幅更大, 正性、负性面孔N170的波幅比中性面孔大。表明当要求被试做情绪辨别任务时, IOR与对情绪信息的反应之间发生了分离, 表现出情绪加工的优先。这说明IOR和情绪偏向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神经通路上的适应机制, 也为进一步探究注意与情绪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超  买晓琴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4,36(6):671-680
考察在无线索、内源性线索与外源性线索时不同符号数字在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的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 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简称SNARC效应)。采用1到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为材料,以判断数字奇偶为任务。实验结果表明:⑴无线索时注意条件下阿拉伯和中文数字都出现了SNARC效应,而非注意条件下则都没有出现,并且受影响的主要是较大的数字(8、9);⑵外源性线索和内源性线索时,我们得到一个逐渐递减的SNARC效应,受影响的也主要是较大的数字(8、9)。在内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阿拉伯和中文数都有SNARC效应,而在非注意条件只有阿拉伯数有SNARC效应;在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只有阿拉伯数有SNARC效应,而在非注意条件阿拉伯和中文都没有SNARC效应,说明外源性注意的影响比内源性注意更大,中文数字所受的影响比阿拉伯数字更大。  相似文献   
995.
注意偏向是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个体症状维持的重要因素, 其中注意警觉、注意回避、注意脱离困难三种注意模式得到了研究者最广泛的研究与讨论。随着研究深入, 有研究者提出SAD个体的注意模式不是单一、静态模式, 更有可能在不同注意模式间切换, 表现为动态的过程。目前, 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和理论假设, 证据均指向SAD个体的注意偏向具有随着焦虑水平提高和注意控制能力受损而动态变化的倾向, 从注意警觉过渡到注意回避与注意脱离困难均如此。此观点还需研究进一步证实, 并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996.
空间再定向是指迷失方向的个体在空间中重新确定自己方位并找回迷失方向前丢失或被隐藏物体的能力.几何模块理论、适应性结合理论和视觉图像匹配理论都能够对儿童空间再定向做出一定解释,但三者之间互不相容,并存在局限:解释不了语言对整合几何和非几何信息的影响、环境空间大小和参照系选择对再定向的影响以及空间再定向中性别差异的现象.今后研究应注意实验的生态效应、空间条件的规则性、几何信息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以及对三个理论的整合.  相似文献   
997.
陈洁彬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5,47(2):176-189
采用回指解决方法, 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路径转弯对空间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机制。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表明, 读者在建构含有路径转弯的语篇时, 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路径转弯效应。总体趋势为当语篇的空间描述简单(转弯次数<2)时, 目标句的阅读时间会随着转弯次数的增多而增长, 但当语篇的空间描述复杂(转弯次数>2)时, 不仅不再出现路径转弯效应, 反而出现了该效应的反转现象。实验3借助眼动仪监测, 运用语篇与主人公行走路线同步动态呈现模式, 让被试实时追随主人公行走路线, 控制转弯次数和路径距离, 以当前位置与回指地点间的直线距离为自变量, 探究读者在空间描述复杂时建构空间情境模型的心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阅读空间描述简单的语篇时, 读者建构的空间情境模型是路线型的, 通过逆向搜索的方式进行回指解决; 当语篇的空间描述较为复杂时, 读者倾向于建构地图型空间情境模型, 以俯视的视角通过空间搭桥寻找空间最短直线距离进行回指解决。  相似文献   
998.
想象空间中物体搜索的方位效应和注意效应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牟炜民  杨姗  张侃 《心理学报》1999,32(3):291-298
该工作提出,在故事阅读产生的想象场景中,位于其中的观察者对身体四周物体的搜索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目标方位的判断,认知加工时间的模式是前后〈后〈左=右;第二阶段是注意指出目标方位,从而辩别目标物体,认知加工时间的模式是注意点〈注意对面〈注意点左侧=注意点右侧。  相似文献   
999.
Congenitally blind, late blind and blindfold sighted adults overleamed an object-array within a square frame by touch, and judged, facing the midpoint of the frame, the near/far/left/right locations of objects from sides and diagonally from corners. One-half were first guided to points (A-condition), the rest were first asked to imagine themselves as being at points (I-condition). Group and condition did not, but group and observation point did, interact. Lack of visual experience added to RTs and total times and increased errors especially at diagonal stations. Congenitally blind subjects differed from both late blind and blindfold sighted subjects. However, a section of the congenitally blind subjects attained the level of blindfold sighted subjects. The sequence A-I speeded up judgements in all groups. Group did not interact with size of space. Congenitally blind subjects reportedly resorted to holistic representations, but had specific limitations in using them at diagonal stations. Orientation skills of the congenitally blind in far space could be improved by practising perspective taking in near space.  相似文献   
1000.
The saccadic reaction times (SRTs) in the overlap, no-overlap, and gap conditions of 2.5- to 12-month-old infants and adults were measured. In the overlap condition, the SRTs of younger infants were over 600 ms longer than those of older infants, whereas the SRTs in the gap condition of the younger infants were 300–350 ms, much faster than reported hitherto, and were shortened only by about 100 m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culo-motor system and attention process for disengagement in the gap condition mature earlier than the attention process for disengagement in the overlap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