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Two classes of spatial relat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in between and within object representations. Kosslyn [Kosslyn, S. M. (1987). Seeing and imagining in the cerebral hemispheres: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Psychological Review, 94, 148–175] suggested that the right hemisphere (RH) is specialized for processing coordinate (metric)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the left hemisphere (LH) processes categorical (abstract) information more effectively.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 of spatial relation processing in 6–8-year old, 10–12-year old and adults. Using signal detection analyses we calculated sensitivity and bias scores for all age group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lder children and adults showed a greater response bias than younger children. Also, discrimination sensitivity for spatial relation changes clearly improved with age. For the oldest children (10–12-year old) and adults this improvement was accompanied by a RH specialization. In contrast with Kosslyn's claim, this RH advantage also applied to the processing of categorical spatial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a right hemispheric specialization for spatial relation processing which matures with age.  相似文献   
972.
An interesting paradox in the developmental literature has emerged in which fast‐habituating babies tend to be temperamentally difficult and fast language learners, even though temperamentally difficult babies tend to be slow language learner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to examine whether the paradox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habituation, temperamental difficulty,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uld be mediated partly or wholly by infant attentional focus, because the latter also tends to correlate with temperamental difficulty and vocabulary size. Forty mother–infant dyads were followed from child age 5–20‐months. Results replicated those of Tamis‐LeMonda and Bornstein (Child Develop 1989, 60, 738–751): measures of visual habituation at 5 months were related to 13‐month vocabulary. Howev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5‐month habituation and 20‐month vocabulary were moderated by temperamental attentional focus. For children low in attentional focus, 5‐month habituation was related negatively to 20‐month productive vocabulary; whereas for children high in attentional focus, early habitua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later vocabulary.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model of habituation in which volitional attentional focus overrides basic attentional mechanisms that occur during habituation.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语言及其它认知的脑机制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研究各种脑损伤导致的特异性语言障碍,为探索语言和其它认知的结构、加工,及大脑不同部位在语言和其它认知活动中的功能增添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对临床失语症的诊断与康复起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汉语在世界语言体系中具有其独特性,对汉语的语言障碍及其脑机制的研究将为完善人类语义知识理论、语言的表征与加工模型有重要贡献,也为发展汉语失语症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74.
Kosslyn认为人类的空间关系加工系统分为类别空间关系加工子系统和数量空间关系加工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不仅存在功能上的分离,并且存在大脑神经水平的分离,这种神经水平的分离表现为两种空间关系加工的大脑半球偏向,即类别空间关系加工的左半球偏向与数量空间关系加工的右半球偏向。对两种空间关系加工的研究,涉及的领域从低水平的空间知觉,至表象、记忆、语言、行动及物体识别等,涉及的研究方法包括半视野速示法,神经网络模拟,PET, fMRI, ERP, rTMS,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比较动物研究。综合现有研究,虽然大多数研究中得到的脑半球偏向为两种加工子系统在神经水平的分离提供了证据,但不同研究中脑半球偏向的获得是相当不稳定的,并且受到研究方法因素的影响。尽管造成神经水平的分离似乎与大脑左右半球对具有不同感受野特征的神经元输出的偏向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975.
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自动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母语为汉语的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激活状况。实验1和实验2使用词汇判断任务, 实验3和实验4使用概念判断任务。在每个实验的第一个小实验中, 非加工语言是英文, 在每个实验的第二个小实验中, 非加工语言是中文。实验1和实验3探讨学习阶段的非加工词在测验阶段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从而检验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有没有自动激活; 实验2和实验4探讨学习阶段的非加工词在测验阶段以翻译对等词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从而检验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语义有没有自动激活。总的实验结果表明, 母语为汉语的中-英双语者在语言理解过程中, 加工一种语言(目标语言)时, 非加工语言(要求被试忽略的另一种语言)会自动激活, 但在词汇任务情境中, 非加工语言只在词汇层面上激活, 其语义不会自动激活, 而在概念任务情境中, 非加工语言的词汇层面和语义层面都会自动激活。  相似文献   
976.
黎樱  杨东  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25-1634
神经成像技术为语言加工的性别差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证据。研究者们从语言加工的词汇、句子、篇章理解和语言学习、再认和记忆等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男女性脑功能差异研究。同时, 语言加工的性别差异也从脑结构–生理基础差异方面进行了探讨, 主要包括了灰质分布差异、胼胝体大小差异和荷尔蒙的影响。然而, 语言加工是否有性别差异还存在争议, 不同的研究者从加工时间要求、陈述性记忆差异和方法学考虑等方面对分歧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77.
王琎  邓园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6):926-933
已有研究较一致地发现语言加工系统对不同的数量加工系统起到不同作用, 表现为语言不影响概略数量和小数加工系统, 主要影响大数的精确加工系统。然而, 其影响机制并不明确。新近几年采用跟踪测验、语言转换、同语言内语音长度操控、双任务等范式来探索数量加工对语言依赖性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但结论不完全一致。通过记忆中介的视角可以为这些不一致提供新的解释。未来相关研究的思路应包括跟踪语言关键期幼儿的数量系统发展轨迹, 注意区分在记忆不同层面(长时/短时)中介下语言系统对数量系统的影响, 关注语义句法等对数量系统的作用, 以及深入了解基础四则运算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78.
张宇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2,44(3):285-294
本研究采用数字线索提示的刺激探测任务,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负数的低水平加工能否,以及怎样引起空间注意的转移。实验一探讨只有负数单独呈现作为线索时能否引起空间注意的转移。结果表明:对负数绝对值大小的加工能引起空间注意的转移。实验二进一步探讨在正数、负数和零混合作为线索时能否引起空间注意的转移。结果表明:对负数数量大小的加工能引起空间注意的转移。实验三再次用正数, 负数和0三种数字混合作为探测刺激前的线索, 但仅对负数和零作为提示线索之后的探测刺激进行反应, 又一次得到了由有效提示线索所引发的对数字数量大小加工引起的空间注意的转移。本研究表明, 对负数的低水平加工可以引起空间注意的转移, 然而, 是对绝对值的加工还是数量大小的加工引起注意转移依赖于共同参与的其它数字加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9.
利用Posner的空间线索范式,三个实验意在探寻自我面孔作为特殊的刺激对空间注意的调控作用。在实验一中,自我或者熟悉的面孔作为内源性线索出现在视野中央,通过朝左或者朝右来提示目标出现的位置。在实验二(小图)和实验三(大图)中,自我或熟悉的面孔与目标同时呈现,作为与任务无关的刺激出现在视野的左侧或右侧。实验一的结果发现,与熟悉的面孔相比较,自我面孔产生了更大的提示效应。这意味着当自我面孔与任务相关时,对提示位置易化优于熟悉的面孔。与之相反的是,在实验二和实验三中,自我面孔和熟悉的面孔同样捕获目标位置的空间注意。然而,研究并没有发现自我面孔与熟悉面孔在捕获注意上的差异。这一结果也许暗示着在注意捕获的过程中,面孔效应足够大而掩盖了自我效应的出现。这些发现表明自我面孔之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刺激不仅受感知过程的影响,还依赖于与任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0.
方小萍  刘友谊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1940-1951
大量研究表明左侧额叶和颞叶的多个脑区与句法加工有关, 已有的理论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句法加工的脑机制进行了解释。通过文献比较与分析发现, 对句法加工的操作定义、实验任务、被试个体差异以及语言差异等均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差异。在将来的研究中, 可以通过跨语言、多任务比较, 不同层面的句法加工的操作, 在方法上将个体功能定位分析与传统的组分析相结合, 以及从神经网络的角度来更准确和全面地揭示句法加工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