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重复的画面布局能够促进观察者对目标项的搜索 (情境提示效应)。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分别在视觉搜索任务的学习阶段 (实验2a) 和测验阶段 (实验2b) 加入空间工作记忆任务, 并与单任务基线 (实验1)进行比较, 考察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真实场景搜索中情境线索学习和情境提示效应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空间负载会增大学习阶段的情境提示效应量, 同时削弱测验阶段的情境提示效应量, 而不影响情境线索的外显提取。由此可见, 真实场景中情境线索的学习和提示效应的表达均会受到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的影响, 但情境线索提取的外显性不变。  相似文献   
62.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角色目标在情境模型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中的作用。实验一结果表明,阅读中。如果文本叙述中的角色在一个目标指引下展开活动.那么可以促进相应空间设置内的物体的更新。实验二考察了不同性质的角色目标在空问信息加工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已经达成的目标,未达成的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3.
心理旋转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鹏  游旭群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5,28(5):1164-1166
心理旋转是一种空间表征转换形式,也是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心理旋转加工的大脑机能一侧化问题,阐释了心理旋转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探讨了基于心理旋转能力可塑性的提高空问智能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心理旋转领域的研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64.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explored whether participation, from early childhood, in play involving different cognitive abilities predicts visuo‐spatial achievement at ages 9, 12, and 15. Based on parental assessment, prior and present practice of spatial manipulation play was found to be consistently more frequent in boys than in girls; the reverse held true for verbal expression play. Whereas boys did not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 girls in three visuo‐spatial tasks, girls were superior on a contrastive vocabulary task. In general, with IQ statistically controlled,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estimated past and present spatial manipulation play predicted both genders' proficiency in the water‐level task and Embedded Figures Test, as did mothers' socioeconomic status for Block Design performance. Contrastingly, a negative relation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spatial manipulation play and vocabulary scores. Similar to the activity‐ability association often identified among adults, the relation established here between spatial play experience and visuo‐spatial ability was only modest.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aim at more definitive conclusions through augmenting both diversity in the visuo‐spatial skills measured and sophistication in play behaviour appraisal.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5.
赵亚军  张智君  刘炜 《心理科学》2012,35(2):304-308
采用注视-西蒙范式探讨了注视方向知觉的空间编码机制。实验一让被试采用双手交叉的反应方式,发现注视-西蒙效应并不随反应手的交叉而反转,说明它涉及抽象的空间方向编码,而非基于以手为参照系的半侧优势效应。实验二采用纯音音调辨别任务,发现了典型的注视-西蒙效应,结合实验一视觉通道的结果,说明注视-西蒙效应并非特异于视觉通道,它可能发生在晚期的反应选择阶段,而非早期的知觉阶段。结果支持注视线索能够自动诱发观察者形成抽象的方向表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66.
以往研究表明幼儿不能有效地整合利用路标等非几何信息,主要依赖几何信息进行再定向。即使能利用路标信息,也只是建立了靶物体与路标之间的直接联结,而不是用于空间再定向。本研究在矩形房间的四角设置颜色不同的档板作为路标线索,以平均年龄为3.5岁的幼儿为被试,结果发现,在几何信息与路标信息同时存在的情形下,幼儿可以整合利用空间中的几何信息与路标信息;即使只有路标信息,幼儿也能依赖路标信息结合左右方位感准确地再定向,这些结果表明幼儿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中的路标信息以重新确定自己的方位。  相似文献   
67.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rime patterns of 76 New Zealand serial sexual offender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offenders display locational consistency in their choice of crime locations. More specifically, the hypothesis was that there would be intraseries consistency in the distances travelled (spatial consistenc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me sites selected (environmental consistency) by serial sexual offenders. For spatial consistency to be tested, the distances travelled from home to offend and the criminal range for each offence series were analysed. Support was found for spatial consistency, and, in line with much overseas research,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offenders typically did not travel very far from home to offend (median distance of 3 km). The environmental consistency measure was made up of various physical, temporal, and contextual variables that described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offence. As hypothesised, it was found that offenders displayed intraseries environmental consistency in offence site selection beyond the level of that expected by chanc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both for understanding offender spatial decision making and for geographical profiling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8.
赵杨柯  钱秀莹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64-1871
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通过调整自我中心参考系以认知外界物体的心理过程,是相对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的另一种心理空间转换方式。行为数据显示自我中心视角转换存在观察者优势,脑成像结果也表明这类转换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存在脑区上的分离,这些结论都支持了多系统模型,说明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一种拥有独立脑机制的心理转换方式。自我中心视角转换的研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
视觉空间关系分为类别与数量两种表征。研究通过控制起参照作用的运动客体消失状态与定位客体出现时间,分析客体运动信息对两种关系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运动信息在各间隔时间对类别任务影响呈序列排列,运动方向较轨迹信息有优势,轨迹较法线信息有优势;数量表征仅在0ms间隔受运动方向促进,在其他间隔下,三种位置上的判断均无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客体类别表征比数量表征更持久;且相对类别表征,数量判断作为精确距离表征不易受运动方向和轨迹信息影响。  相似文献   
70.
以90名4-6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儿童在小模型旋转任务中利用线索学习和位置学习表征空间位置的年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线索学习的利用要优于对位置学习的利用;(2)4岁儿童已经可以使用线索学习的方式表征空间位置,但到6岁左右才开始能够使用基于方向的位置学习;(3)线索特征对于儿童的线索学习有显著影响,明显、突出的线索有利于儿童的线索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