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青少年的时间透视、人际卷入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雷雳  李宏利 《心理学报》2004,36(3):335-339
通过问卷法调查了589名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状况,拟探讨影响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变量。研究发现不同时间定向可以通过不同人际卷入变量预测青少年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指出,重视不同人际卷入变量(如积极同伴卷入与适度父母卷入)对于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中介作用,可能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受益于互联网使用。  相似文献   
82.
本文试图截取“西方易学”的三种重要研究路径,对其发展历史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著做简要慨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他们在《周易》文本性质、作者、经传关系及历史诠释上的差异,从而表明,“西方易学”作为西方学术和思想的组成部分,在中西交流的背景之中,是如何根植于西方文化背景之中的.而他们对《周易》的探讨又超越西方文化本身,进入到人类生存基本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83.
When recalling autobiographical memories, individuals often experience visual images associated with the event. These images can be constructed from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irst person, in which the event is visualized from the viewpoint experienced at encoding, or third person, in which the event is visualized from an external vantage point. Using a novel technique to measure visual perspective, we examined where the external vantage point is situated in third-person images. Individuals in two studies were asked to recall either 10 or 15 events from their lives and describe the perspectives they experienced. Wide variation in spatial locations was observed within third-person perspectives, with the location of these perspectives relating to the event being recalled. Results suggest remembering from an external viewpoint may be more common than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84.
The discussion comments firstly on the role of synchronicity which seems so natural and significant for Jungians but which Freudians would think no more than interesting coincidences. This gives an idea of how different the two schools' approach to the psyche can be. Some theoretical elaboration is made regarding archetypes and primal phantasies: primal phantasies are much related to sexuality, but sexuality understood as intimately linked to the great mysteries of life. The discussion of the clinical work shows more similarities than differences. This suggests that for both perspectives the clinical is sovereign. As we know, respect and care for the patient's evolution, true concern for the patient and skilful use of technique remain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successful therapeutic work in the different psychotherapeutic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85.
赵杨柯  钱秀莹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64-1871
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通过调整自我中心参考系以认知外界物体的心理过程,是相对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的另一种心理空间转换方式。行为数据显示自我中心视角转换存在观察者优势,脑成像结果也表明这类转换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存在脑区上的分离,这些结论都支持了多系统模型,说明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一种拥有独立脑机制的心理转换方式。自我中心视角转换的研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孤独感是儿童觊觎自己对同伴关系与友谊质量的自我知觉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弥漫性的主观情绪体验。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探讨同伴关系、认知因素、家庭环境、师生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但缺乏适合本土化的儿童孤独感的量表;探讨单一因素对孤独感的研究较多,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孤独感的影响的较少;调查研究较多,追踪研究较少。今后,将创建适合我国本土化的儿童孤独感量表并注重横断与追踪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儿童孤独感将会趋于追踪研究的发展并会构建出适合我国儿童孤独感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87.
叙述方式、自我视角与自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新建  朱艳丽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58-1863
叙事取向的自我研究认为, 个体在叙述人生故事与回忆自传体记忆的过程中建构与发展自我。新近研究探讨了影响叙事的因素及其对于自我发展的意义, 相关结果显示, 一致性积极叙事、叙事模式、人格特质等与人生故事和自我发展程度存在一致性关系; 一系列实验结果也证明, 回忆自传体记忆时采用的不同视角和不同人称会对个体的情绪、行为和身体生理等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 研究者应用研究结论进行临床干预, 开展脑神经活动机制等基础研究工作。未来的工作是扩大叙事材料, 更深入探讨影响因素, 如叙事方式和自我视角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8.
选取幼儿园大、中、小12个自然班,共317名幼儿为被试,进行为期四周的观点采择合作认知故事及游戏形式的合作行为训练。结果表明:①合作认知故事及游戏形式的合作行为训练,对提高学前儿童合作认知及合作行为水平影响显著,两者结合的训练方式最有效。②合作认知故事的培养训练对不同年龄儿童合作认知水平的提高影响显著;合作游戏训练对中班儿童合作水平的提高影响显著。③合作认知及合作行为训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9.
为了探讨观点采择与共情倾向对高中教师共情反应的影响,164名高中教师完成了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并在三种不同的观点采择指导语下完成共情反应问卷。结果表明:(1)观点采择通过指导语操作检验有效;(2)情感观点采择下的共情反应显著高于认知观点采择下的共情反应;认知观点采择下的共情反应显著高于技术观点采择下的共情反应;(3)情感观点采择通过共情倾向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共情反应产生影响,认知观点采择通过共情倾向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共情反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0.
张辉华 《心理学报》2014,46(11):1691-170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分别以社会资本的关系性维度为中介变量, 以社会资本的结构性维度为跨层调节变量, 探讨了个体情绪智力对任务绩效的影响。通过收集模拟网络实验背景中46个项目团队210位个体的调查数据,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个性的前提下, 关系性社会资本在个体情绪智力影响任务绩效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结构性社会资本(咨询网络密度)跨层正向调节影响个体情绪智力与任务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层次的社会资本及其维度在情绪智力影响绩效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运用社会资本概念框架有助于解释情绪智力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