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COVIS模型与认知加工阶段假设,通过2个实验探讨嵌套范式下, 视空工作记忆对基于规则类别学习的影响。实验1采用类别学习中嵌套视空工作记忆的范式,结果发现视空工作记忆削弱基于规则类别学习成绩,与COVIS模型预测相一致。实验2则采用视空工作记忆中嵌套类别学习任务的范式,结果却发现视空工作记忆对基于规则类别学习的影响消失。实验结果表明嵌套范式下视空工作记忆的位置影响基于规则类别学习,初步验证了类别学习存在多个认知加工阶段的假设,视空工作记忆主要影响基于规则类别学习中规则的发现和检验阶段。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探讨了色词与颜色重组训练能否让被试习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色词与颜色范畴联结, 并引起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 从而进一步揭示语言编码对颜色范畴知觉的影响。采用六种蓝色作为材料。B1与B2为先前研究的两种蓝色。B11和B12, B21和B22分别为使B1, B2变浅和变深所得, 四者是连续的蓝色。训练被试分别用“duān”和“kěn”命名B1和B2。由于被试可能习得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因此B12与B21为可能变范畴间颜色, B11和B12, B21和B22为可能变范畴内颜色。训练前后分别让被试完成一个视觉搜索测验。结果发现:前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且在左视野呈现时更显著; 后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同样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但在右视野呈现时更显著。这提示:(1)人们在知觉同一语言范畴的不同颜色时可能会区分深浅范畴, 并因此引发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2)短期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引起偏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且使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转为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3)被试在训练中习得了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4)范畴学习可以在仅学习一个样例的条件下自动发生。  相似文献   
103.
视觉隐喻是众多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领域, 当前多以物体简笔画、漫画及广告等方面的研究为主, 但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的视觉隐喻研究甚少。因此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李克特9点量表及语音生成等研究方法, 在物体概念类型(概念相同、概念相异)及形状类型(形状相似、形状相异)条件下, 针对实物图片的形状知觉相似性是否对视觉隐喻加工产生影响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无论物体概念是否相同, 形状相似性对个体的物体识别具有“促进”作用, 并有利于视觉隐喻加工; 在物体识别中, 当两个物体概念不同时, 个体会试图建立一个特设类别来对形状相似的物体进行归类, 从而实现了视觉隐喻的加工。因此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实物形状的知觉相似性有利于视觉隐喻的加工。  相似文献   
104.
陈琳  莫雷  郑允佳 《心理科学》2013,36(2):356-363
通过对类别学习中的阻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尝试性的提出了类别学习的双机制理论。三个实验分别考察:当样例特征随机呈现时;定义特征固定呈现在样例首位时;以及刺激材料为知觉图形材料时,类别学习中的阻碍效应。三个实验的研究结果都发现:在类别学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效应,支持类别学习同时存在联结学习机制和认知学习机制的双机制观点。  相似文献   
105.
106.
陈庆飞  雷怡  李红 《心理学报》2010,42(2):241-250
为探讨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采用2(概念范畴: 生物类别与非生物类别)´2(特征类别: 不可见的隐蔽特征和可见的外显特征)的实验设计, 设计了四组任务来考察5~6岁、8~9岁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结果显示: 在非生物类别范畴材料上, 5~6岁儿童在两种特征类别上均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8~9岁儿童在隐蔽特征类别上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在生物类别材料上, 5~6岁、8~9岁儿童在外显特征和隐蔽特征上均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8~9岁儿童的归纳判断力有显著影响: 在概念范畴上, 儿童在非生物范畴材料上的表现显著高于生物范畴; 在特征类别上, 儿童在隐蔽特征上的表现高于外显特征。  相似文献   
107.
刘凤英  姚志刚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92-1898
分类及类别特征推理是类别知识的两大重要功能。研究表明, 两种任务之间存在本质差异。因此, 探讨类别特征推理的认知及神经机制对于拓展类别相关理论非常重要。已有研究发现, 类别标签、典型性程度以及类别特征间的因果关系都会影响类别特征推理任务, 而且, 类别特征推理任务与分类任务的神经基础不同。未来研究方向应当关注类别标签以及类别特征间的因果关系分别与典型性程度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未来神经机制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应当设计更符合自然情境下的特征推理任务范式。  相似文献   
108.
概念组合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念组合是将两个或多个概念组合成一个新概念的过程,生成的新概念被称为组合概念。组合概念的解释策略及影响因素已成为概念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者相继提出了关系竞争理论、双重加工理论和约束理论等模型。但是,这些理论模型只能解释特定的实验现象,对某些稳定的实验现象(如涌现特征、范畴效应等)却缺乏解释力度。文章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整合已有的实验现象和理论模型,关注概念组合的时间进程,深入考察语境的作用,并系统地研究组合概念的涌现特征和范畴效应。  相似文献   
109.
从刻板印象到类属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类属性思维准确性的定义和研究历史,着重阐述了与类属性思维准确性有关的理论模型:Allpon的分类学说,McCauley的或然性模型以及EPA模型。不可否认类属性思维中有偏见成分的存在,但准确性也是其构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任何理由的厚此薄彼都是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110.
常静  莫雷 《心理科学》2005,28(3):626-632
本研究基于人格的交互作用理论,通过时间与金钱两种助人决策情景,设计两个实验考察了人际敏感性特质对个体助人决策的影响,以及决策角色与社会压力两种情境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相比低人际敏感性,高人际敏感性个体更容易做出助人决策;(2)相比低社会压力,高社会压力下,高人际敏感性比低人际敏感性个体捐助的金钱更多; (3)高社会压力下,相比低人际敏感性个体,高人际敏感性个体为朋友与陌生人决策时会捐助更多的金钱。研究表明:人际敏感性影响个体的助人决策,决策角色与社会压力会对不同人际敏感性个体的助人决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