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9篇
  免费   1292篇
  国内免费   107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575篇
  2019年   548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1227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自我中心性偏差是社交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以往研究存在抑制性选择模型与流利性错误归因两种理论观点:前者认为对自身观点的抑制失败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后者则认为错误地选择自身更为流畅的信息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为整合上述争论,提出抑制-归因协同作用模型,认为抑制和归因两种加工或可共同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未来研究应借助精巧的研究范式和特殊被试群体,进一步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202.
方杰  温忠麟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83-1190
使用多元回归法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在社科领域已常有应用。简述了目前多元回归法的调节效应分析存在的不足,包括人为变换检验模型、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区分不足、误差方差齐性的假设难以满足、调节效应量指标ΔR2没有直接测量调节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调节程度。比较好的方法是用两水平回归模型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并使用相应的效应量指标。在介绍新方法和新效应量后,总结出一套调节效应的分析流程,通过一个例子来演示如何用Mplus软件进行两水平回归模型的调节效应及其效应量分析。最后讨论了两水平回归模型的调节效应分析的发展,包括稳健的调节效应分析、潜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和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分析等。  相似文献   
203.
近年来社会阶层心理学研究领域对于主观阶层的研究取向高度重视,突出表现为强调社会阶层概念中的主观阶层成分,在理论阐述、概念测量、研究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上都倾向于关注主观阶层。这一取向为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扩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及关注问题的视野。但它也造成了部分研究在理论层面与社会现实有所脱节、在概念层面过于忽视客观阶层、在方法层面过于依赖操纵主观阶层,以及在问题层面只关注高低二元阶层划分、对现实阶层多样性关注不足等弊端。未来应进一步深入开展基础研究以厘清客观阶层和主观阶层的关系及其不同的预测效应,在研究设计时对于客观阶层和主观阶层进行更细化的区分,同时可以更多关注于现实中的具体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4.
为考察农村留守儿童领悟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抑郁之间的双向预测关系,本研究对河南省159名留守儿童进行两次间隔四个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控制年级、性别后,T1抑郁显著负向预测T2领悟家庭支持与朋友支持;T1领悟朋友支持显著预测T2领悟家庭支持。研究揭示了农村留守儿童抑郁对领悟家庭支持与朋友支持的耗损效应以及朋友支持对家庭支持的溢出效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和预防干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5.
为了考察入学过渡期高中新生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SSS)的变化轨迹及人格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546名高一新生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4次追踪测试。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1)SSS呈阶段化线性增长,且个体间差异显著;(2)人格中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性均能显著预测SSS的初始水平;(3)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对SSS的第一阶段变化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SSS会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初步形成,且人格与其变化轨迹有关。  相似文献   
206.
张超陈冰  赵玉芳 《心理科学》2022,45(6):1428-1435
亲群体行为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三个研究探讨了社会排斥对亲群体行为意向的影响以及权力感的调节作用。研究1采用问卷法考察社会排斥与亲群体行为意向的关系,发现社会排斥能够正向预测亲群体行为意向;研究2与研究3采用实验法操纵社会排斥,并分别通过回忆法启动个体状态权力感(研究2)、测量特质权力感(研究3),发现在社会排斥下,相比于低权力感者,高权力感者的亲群体行为意向更高,结果证实了权力感能够调节社会排斥对亲群体行为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7.
运用基于学校的研究范式,以上海市某中学为样本学校,考察社会参与特色课程学习经历对青少年社会参与素养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修学的特色课程门数(量)、情感体验(质)、公共服务动机和社会参与素养两两显著正相关;(2)情感体验和公共服务动机在课程学习数量和社会参与素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未发现基础课程成绩在链式中介中起调节作用。研究为通过加强课程情感体验进而提升青少年核心素养提供了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208.
杨柳  黄敏儿 《心理科学》2022,(1):126-132
研究通过问卷星收集了150对异性恋情侣的情绪分享、感知恋人回应、亲密关系满意度的数据,并采用行动者-对象互依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情绪分享通过感知恋人回应的中介作用影响亲密关系满意度。女性的积极情绪分享与男性的消极情绪分享直接正向影响自身亲密关系满意度。(2)男性的积极情绪分享正向影响女性的亲密关系满意度。研究揭示了亲密关系中情绪分享和感知恋人回应对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特点。  相似文献   
209.
小学儿童谦虚行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谦虚行为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亲社会行为,在有关儿童道德判断的跨文化研究领域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对311名7、9、11岁小学儿童的谦虚行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果发现,儿童的谦虚行为不仅与年龄因素有关,而且还会受到社会情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0.
钦佩感是对优秀他人或榜样的一种高度喜欢和尊敬, 是看到他人的优秀行为或品质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 其典型成分是欣赏和鼓舞。他人的优秀能力、美德、积极态度、自我提升动机、相似的价值观等因素影响钦佩感的产生。美德钦佩感会导致后叶催产素分泌, 和能力钦佩感分别激发不同但又相互重叠的脑区。钦佩感具有激励作用, 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期望并影响其职业意向, 激发个体的亲社会动机与行为。拓展钦佩感的概念与成分、辨析与崇拜的相似与不同、开展钦佩感的应用研究以及跨文化或本土化研究等是该领域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