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表征层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矛盾式与潜藏式两类情境中, 用出声思维的方法考察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表征层次特点。4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 高低分组被试各20名。研究结果显示:(1)高分组大学生在问题总数量和核心问题数量上高于低分组, 矛盾式情境中发现的问题数量和质量均高于潜藏式情境。(2)充分的表征是发现高质量问题的基础;联系性表征对问题发现有积极影响, 但目的性表征对问题发现有负面作用;潜藏式情境的问题发现更需要借助内部信息表征。(3)各类表征层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存在差异, 高低分组大学生遵循同样的表征次序。  相似文献   
152.
伍丽梅  莫雷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124-1132
情境模型概念出现后,有关情境模型研究重点解决以下两大问题:其一,情境模型不是课文基础表征;其二,情境模型具有多维结构。前者表现为情境模型与课文基础表征的分离研究,后者表现为情境模型从单维向多维的整合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统合情境模型研究,初步考察情境模型的实质问题。基于情境模型研究的分离与整合的趋势,情境模型的未来研究将进一步发展研究范式,深入探讨“情境模型是什么”与“情境模型的加工机制是怎么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3.
首因效应可能通过对他人情绪真实性判断的影响间接作用于情绪感染的效果。研究采用两因素混合设计。首先向两组被试散布有关教师的“正面信息”或“负面信息”,然后通过观看该教师的朗诵视频来测量教师的情绪感染力以及教师的情绪真实性。所不同的是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使用了不同的信息散布方式,实验组采用情境引导,对照组采用抽签引导。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成功建立了关于教师的第一印象,并对情绪真实性判断和情绪感染产生影响,出现首因效应。而对照组未成功建立第一印象,因此没有出现情绪感染的首因效应。路径分析表明,首因效应通过情绪真实性判断对情绪感染产生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4.
计算机模拟动态心理测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进  李劲松 《心理科学》2000,23(3):301-305
本文通过对心理测验的回顾与计算机模拟文献综合,把传统的纸笔测验与动态心理测验相比较,认为动态心理测验具有目标性、过程性与情境性三个特点,能够适应动态复杂的环境与群体作业任务,并且能够对阶段性的问题作出考察,具有传统的纸笔测验所不具备的优点.同时也提出,计算机模拟测验要更加注意外部效度与构思效度,注意计算机与人的交互作用的局限,才能够避免实验室实验的缺点,达到良好的模拟.  相似文献   
155.
工作情景中管理人员的风险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晓非  徐联仓 《心理学报》2000,32(1):115-120
我国持续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可能不对企业有深刻的影响。不管是主动还是被迫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都在强烈地冲击着人们,对于管理人员尤其如此。因此,作者选择从“风险认知”的角度,探讨处于改革浪潮前列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其工作情景下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认识。研究发现,不同所有制形式对管理人员的风险认知有一定的影响。“企业效益”仍然是困扰企业管理人员的最大问题。“企业效益”被知觉为最高风险因素。并且,企业经营策略(冒险或保守)与企业效力有很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6.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伦理社会处境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绝对数量也大大增加,成为高校必须正视、重视和关注的特殊群体。从共性角度对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两大伦理困境:挫折感强和社会认同感弱进行了深层解析;从类特性的角度对其他伦理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7.
马福成  周剑平 《心理科学》2005,28(3):764-766
情境模型空问维度更新是文本阅读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研究集中在更新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该文对空间维度更新研究巾的研究角度、研究范式和研究结果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关于空间信息加工的实时更新与条件更新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其争议,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58.
摘 要:迄今国内对德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了解、评介甚少。在全球化的今天,将目光聚焦于曾对心理学,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做出过巨大贡献,至今仍在国际心理学界占一席之地的德国十分必要。文章以三种德文教育心理学权威学术期刊近十年发表的论文为资料源进行分析,概括出德国教育心理学的新近发展特点是:以教育现实情境为基本研究取向,以学习者心理研究为中心,以量化研究为主并注重多方法结合,凸现了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德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走向为:重视校外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重视教与学双主体的相关能力及面临的问题的解决,重视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作用、重视整合研究及国际交流等。  相似文献   
159.
Two experimental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format and instructions on the validity of SAs, using participants applying for junior management positions in a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 In Study 1 (607 participants) self-assessments (SAs) were valid when applicants rated overall competencies or the same competencies broken down into discrete elements, but not when providing behavioural evidence prior to rating competencies. The effect of social comparison instructions was also explored but found to have no impact on validity. Study 2 used a subset of 193 candidates from the previous study who attended the next stage of the selection process.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s it was found that unbalanced, positively toned scales were more valid than conventional scales, and highest validities were achieved when used with instructions requesting a realistic SA of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terestingly,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both studies.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implications for both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0.
According to philosophical “situationism”, psycholog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human action is typically best explained by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and not by “global” and robust character traits of the agent. As a practical implication of their view, situationists recommend that efforts in moral education be shifted from character development to situation management. Much of the discussion has focused on whether global conceptions of virtue and character, and in particular Aristotelian virtue ethics, can be defended against the situationist challenge. After several rounds of debate, both sides claim victory, and they seem to have reached a stalemate. In this paper, I refocus the debate on the arguments offered in support of situationism itself. I argue that two serious problems have so far gone unnoticed in the literature. First, the argument in support of situationism is unsound. It is based on evidence that agents’ morally relevant behavior reliably covaries with morally irrelevant situational variables. Using the example of egoism, I show that this evidence does not warrant the situationist inference because the evidence permits a plausible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Second, I argue that the situationists’ advocacy of situation management is at odds with their core thesis because situation management requires exactly the type of agency they reject as unrealis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