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We propose that individuals underestimate the costs of making choices relative to the benefits of finding the best option. Specifically, we demonstrate that research participants make systematic mistakes in predicting the effect of having more, vs. less, choice freedom on task performance and task-induced affect. Even when participants have the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that the costs of choice freedom outweigh its benefits, they still predict that choice freedom will lead to better performance and more positive affect. As a result, those who have the option to choose exercise it, yet end up performing worse and feeling worse than those who do not have that option.  相似文献   
232.
汪祚军  欧创巍  李纾 《心理学报》2010,42(8):821-833
实验从齐当别模型的视角,通过对决策过程反应时的考察分别对以累积预期理论(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为代表的整合模型和启发式模型家族的重要成员--占优启发式模型(priority heuristic)--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决策过程反应时并未随着占优启发式模型所假定的决策步骤的增加而变慢;也未随着选项之间整体值差值的变大而变快;模糊决策过程的反应时反而快于风险决策过程的反应时。无论是以累积预期理论为代表的整合模型还是占优启发式模型均不能满意地描述和解释人们的实际决策过程,而齐当别模型则能解释大部分实验结果。文章建议多角度、多指标探讨人们的决策过程,检验、修改、完善,以及建立新的启发式模型或决策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以增进对人们如何进行风险决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33.
视觉选择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眼跳行动和注意转移,两者对于视觉选择目标物的加工都有促进作用。鉴于此,视觉研究领域产生大量关于二者关联如何的实验研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眼跳和注意转移存在密切联系。该文将关于两者关系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和简要比较,主要介绍五种理论假说:眼动准备假说、动前假说、顺序注意模型、视觉注意模型和竞争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234.
风险决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进行风险决策是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遇到的未解之谜。主流风险理论认为, 风险决策是一个补偿性的、期望值最大化的过程; 而非主流的风险理论则认为, 风险决策是非补偿性的, 并不遵循期望法则所假设的加权求和等过程。这一谜团为何一直没有得以破解, 或许是因为我们未找到揭示其心理过程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近10年来, 我们针对风险决策过程, 借助行为实验、眼动记录法、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 系统探索风险决策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为回答“风险决策是否遵循补偿性规则”这一问题提供了汇聚性证据。本文依据期望法则所假设的概率函数推导、加权过程、加权求和过程、总分最大化等步骤, 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 以期加深人们对风险决策机制的理解, 并为建立、健全与风险决策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5.
陈海贤  何贵兵 《心理学报》2014,46(5):677-690
通过考察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概率距离对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的影响, 探究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心理过程的相似性, 并检验不同心理距离影响决策的相似性。结果发现, 无论是时间距离(实验1)、社会距离(实验2)、还是概率距离(实验3), 心理距离越远, 被试在跨期选择中越倾向于延迟选项, 在风险选择中越倾向于风险选项。研究认为, 在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中, 选项的表征结构和选项整体评价时不同选项特征的相对权重具有相似性。随着心理距离增加, 与高识解相联系的金额特征的相对权重增加, 与低识解相联系的时间和概率特征的相对权重降低, 这使得被试更倾向于选择金额较大的延迟和风险选项。同时, 研究发现三类心理距离对两类决策有相似影响, 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心理距离的本质相似性。  相似文献   
236.
唐辉  周坤  赵翠霞  李纾 《心理学报》2014,46(10):1549-1563
主流决策理论认为人们当遵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基于“价” (value)做选择—— 挑选能直接给自己带来最大获益的选项。但决策者实际上经常会基于“值” (worth)做选择—— 挑选令自己当下吃亏或损失的选项, 并认为“值得”。为探索选择吃亏的选项究竟“值”在何处, 研究1利用情境实验操纵“基于‘值’选择”, 发现选择表面吃亏的“值”选项反而能给个体带来更大的延迟获益。研究2a采用归纳法, 确定了吃亏选项会在“惠、善、义、法” 4个潜在维度上被决策者赋予更大的“值”; 研究2b利用测量4个潜在维度的情境测验, 以销售群体的销售绩效和主观幸福感为真实获益的衡量指标, 验证了“基于‘值’选择”与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获益间存在正向的线性预测关系。研究首次为中国文化中的“吃亏是福”提供了实证证据的支持, 揭示诱使人们选择吃亏选项的是“后福”—— 赋在潜在维度上的延迟获益。  相似文献   
237.
成瘾可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 两类成瘾人群在跨期选择上都表现出高时间折扣率的缺陷, 但也有各自的特异性特征。成瘾人群跨期选择缺陷的神经基础主要集中在评估网络(腹内侧前额叶、纹状体、后扣带皮层等)、认知控制网络(前额叶皮层、前扣带皮层等)和预期想象网络(海马、杏仁核等); 可利用心理训练来改善成瘾人群跨期选择缺陷, 其干预方法包括工作记忆训练、预期想象训练、金钱管理指导等。未来研究应该从成瘾者跨期选择缺陷的认知机制、3个神经网络系统的交互作用机理、行为遗传学以及开发有效的干预方法等方面展开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238.
多项选择题是认知诊断中常用的测验项目形式, 其正确答案选项和经过特殊编制的干扰项都能提供诊断信息。为了提取干扰项的信息, 需要采用不同于传统认知诊断模型的心理计量模型。分类介绍能使干扰项提供诊断信息的多项选择题编制方法, 分析这类多项选择题的认知诊断模型, 认为未来应加强干扰项编制方法和能提取干扰项信息的认知诊断模型的选择和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9.
李晓明  谢佳 《心理学报》2012,44(12):1641-1650
本研究旨在探讨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 在被试进行决策前, 分别采用图片和短片诱发其与当前决策任务无关的偶然情绪, 然后要求被试完成选择任务, 并从决策结果和决策过程两个角度考察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发现, 当可选项中不存在1个优势选项时, 与正性情绪相比, 个体在负性情绪下会更倾向于延迟选择, 而个体对决策信息的加工深度在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相比于正性情绪, 个体在负性情绪下会采用更深入的加工策略, 增加了决策难度, 进而提高了个体的延迟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240.
大量实验研究显示, 成瘾患者、多动症患者和病态赌博者在决策中表现出冲动偏好。目前研究冲动性决策偏好的经典实验范式是延迟折扣任务。通过延迟折扣任务, 心理学家揭示了冲动性决策偏好的神经机制并构建了多种理论, 包括单一系统评价理论、双系统评价理论、自我控制理论和自我参照加工理论。基于这些理论, 已经发展出了多种降低决策冲动性的方法, 包括想象未来具体事件、工作记忆训练、预先承诺以及提高血液中葡萄糖水平, 其背后的神经机制是通过认知控制和价值表征理论来实现的。未来研究方向需集中于价值计算、价值系统和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在改善决策冲动性以及内在机制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