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64篇
  1317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合成词加工中的词频、词素频率及语义透明度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茂  彭聃龄 《心理学报》1999,32(3):266-273
通过变化汉语合成词的词素累积频率的方法,考察表面频率和语义透明度对加工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控制透明度时,高表面频率词中存在词素累积频率效应,即词素频率越高反应越快;而在低表面频率词中没有。当控制表面频率,变化词素频率和透明度时,在透明词中,词素累积频率高的比低的加工快;但在不透明词中;这种反应趋势反转了:词素频率越高反应越慢。  相似文献   
992.
重复启动作业中词的语义透明度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茂  彭聃龄 《心理学报》2000,32(2):127-132
用词素重复启动的方法考察合成词的心理表征。目标刺激为24个语义透明度词、24个不透明词以及48个非词(都是两个字)。启动刺激有5种:(1)目标词本身,(2)目标词的第一词素,(3)目标词的第二词素,(4)由目标词的两个词素颠倒后形成的非词,(5)包含目标词的一个词素的非词。启动刺激的呈现时间是100毫秒,随后是目标刺激400毫秒。被试的任务是尽快准确地按键判断目标刺激是否是一个词。研究发现,(2)、(3)、(5)条件下的重复启动中,透明度表现出显著的效应:透明词的启动量显著大于不透明词。结果支持合成词的表征受语义透明度的影响,透明词和不透明词的词素和整词在心理表征中的关系可能不同:前者是一种兴奋性的连接,后者是一种抑制性的连接。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多维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MCAT)选题策略,并将现有及本研究新提出的MCAT选题策略归纳为三类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Monte Carlo模拟实验比较。结果表明:A-优化方法、后验期望KL信息方法 (KB)和本文提出的修正的连续熵方法 (MCEM)在各自类别中估计精度最高;结合题库安全性来看,MCEM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994.
3个实验探讨情感强度不同正性生活事件对个体情感和行为反应的影响。发现:(1)面对复合正性生活事件(1高正+1低正),个体会感觉比面对1个单独的高正性情感强度事件的正性感受更低,出现平均效应,2个正性生活事件不如1个好;进一步研究发现:(2)当复合正性生活事件为异类时,出现平均效应;当事件为同类时,出现累加效应;(3)当复合正性生活事件有明显的时间特点时,个体加工符合峰-终定律的解释。  相似文献   
995.
从神经网络的角度研究词汇阅读的大脑神经机制, 需要揭示语义和语音神经回路的动态协作机制, 而语义加工神经回路是探讨该问题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利用汉字表义的独特性, 以形旁语义作用的神经机制为切入点, 计划开展的4个fMRI实验拟探讨汉字阅读的语义神经回路及其与语音回路的动态协作机制。实验1利用多参数相关分析技术, 识别与汉字语义和语音属性相关的功能脑区; 实验2和实验3集中考察形旁语义加工的大脑神经机制, 深入探讨形旁语义作用的实质, 揭示汉字阅读中语义加工的神经回路; 实验4通过建构汉字阅读的动态因果模型, 考察在刺激驱动和任务调节下, 阅读相关脑区联结模式的动态变化, 阐明语义和语音神经回路的相互协作机制。研究结果将从跨语言的角度, 阐明阅读神经网络的内部动态机制, 为联结主义理论提供神经生理方面的直接证据; 并为基于脑科学的教育教学和阅读障碍矫治等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王慧媛  隋洁  张明 《心理学报》2018,50(10):1071-1082
采用线索化范式, 操作性地建立线索和靶子的语义关联, 考察语义关联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实验1采用特征线索意义靶子的形式, 建立某一特定语义水平的注意控制定势, 发现线索靶子语义一致时线索捕获注意, 线索靶子语义不一致时同样的线索失去捕获注意的能力。实验2随机呈现线索颜色和靶子汉字, 建立两种语义概念的注意控制定势, 发现所有的线索都出现了捕获效应, 而不论其在某一具体试次中是否与靶子意义一致。实验3交换了线索与靶子的属性及概念, 采用意义线索特征靶子的形式, 结果与实验1一致。这些结果表明, (1)语义关联的注意捕获符合关联性的无意注意定向假说, 刺激的捕获能力受当前的注意控制定势调节; (2)由语义概念激活的知觉表征在调节空间注意分配上与其自身相比形式相同, 但程度有所下降; (3)知觉特征水平的注意控制定势能够激活与其相应的语义概念, 使其吸引注意并调节空间注意分配; (4)知觉表征和语义概念的激活可能是双向的, 激活后在指导注意转移上表现出相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997.
颜色范畴知觉究竟是语言的还是知觉的, 或两者交互引起的认知冲突所致仍在探究与争议之中。本研究采用色觉疲劳和语义饱和操作分别独立地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 观察二者对颜色范畴知觉效应的即时影响, 以期探究语言和知觉对颜色范畴的作用。结果显示, 色觉疲劳操作导致范畴间颜色辨别反应时减少, 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语义饱和操作导致被饱和颜色词所属的范畴内颜色辨别反应时增加, 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说明单独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能力均能影响CCP效应, 支持了语言标签对比模型, 即语言与知觉的交互作用引起颜色范畴知觉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8.
吴奇  钟春艳  谢锦源 《心理学报》2021,53(1):95-110
研究以性选择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与同性竞争者的相对身高劣势和求偶动机对男性冒险行为的影响。4个研究一致显示, 与同性竞争者存在的身高劣势会导致男性提高自身冒险性; 且高求偶动机水平的男性, 会更多地表现出这种补偿性行为。这些结果提示, 拿破仑情结具有进化的基础, 男性在自身身高与竞争者相比处于劣势时, 采用冒险行为进行补偿是男性用以解决性内竞争和性间竞争问题的一种适应器。  相似文献   
999.
采用2(年级)×2(声旁家族大小)×2(形旁家族大小)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在形声字识别中考察了三、五年级儿童的形旁和声旁家族效应。结果仅在三年级中发现了显著的形旁家族大小效应,而五年级中却没有发现。但两个年级中形旁和声旁家族的交互作用均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声旁处于大家族时,形旁也处于大家族时,三、五年级儿童的反应时更快。此结果说明声旁和形旁家族共同影响形声字识别,但在三年级儿童中,形旁家族效应可以不依赖于声旁家族单独发挥作用,五年级儿童中却没有独立的形旁家族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gnitive Diagnosis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D-CAT)是认知诊断评估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两者的结合,兼具认知诊断和自适应测验的特点。目前,针对CD-CAT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0-1二级计分的数据。然而,在教育和心理评估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大量的多级计分的数据。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多级计分CD-CAT(Polytomous CD-CAT, PCD-CAT)的实现技术,并提出了2种新的选题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新选题方法和传统选题方法在PCD-CAT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定长PCD-CAT条件下,2种新选题方法的模式分类准确率是最高的,而在非定长PCD-CAT条件下,2种新方法的测验效率也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