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6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摘要:本研究致力于探讨自上而下的因素对自动加工的影响。选取的自上而下因素为任务定势,自动加工过程为自动语义激活过程。研究采用ERPs技术,中文词汇为刺激,利用掩蔽启动范式,采用反应时和N400为指标。实验任务有三个:对问号后出现的词进行生物/非生物的词汇分类判断;对圆圈后出现的词进行是否含上下结构的字的词汇结构判断;对带“*”的词进行真词/假词判断。研究发现先前完成的任务形成的任务定势会对随后的自动语义激活过程产生调节作用:在词汇分类判断任务后,掩蔽启动刺激对靶刺激产生启动效应。在词汇结构判断任务后,掩蔽启动刺激对靶刺激没产生显著的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2.
运用跨语言即时启动和延时启动范式,要求被试完成生物属性的语义判断任务,研究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影响目标语言语义理解的时间进程。实验1非目标语言为英文,目标语言为中文,结果表明,无论是即时启动(t = -0.423, p = 0.676),还是延时启动(t = -0.82, p = 0.419),语义相关组与语义无关组都无显著差异。实验2非目标语言为中文,目标语言为英文,结果表明,在即时启动条件下,语义相关组显著快于语义无关组(t = -3.05, p = 0.006),但延时条件下语义相关组与语义无关组无显著差异(t = -0.63, p = 0.536)。综合两个实验结果表明,晚期熟练双语者在双语语言理解转换过程中语义的即时启动影响存在不对称性,语义相关的非目标语言中文对目标语言英文语义理解起促进作用;但是语义启动效应没有得到延时体现。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采用句子为阅读材料,变化句子中一个单字词形成语义连贯与语义违背两种实验条件,通过两个眼动实验探讨中文句子阅读中预视效应的产生是否受语义信息的影响。实验一运用自然阅读范式,考察当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信息被读者直接注视时,读者眼动模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种条件下,读者的眼动模式在目标位置立即产生差异,违背条件下首次注视时间更长,说明中文句子理解中语义加工可以进行得十分即时。实验二运用边界技术,使实验一的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关键字只呈现在预视位置上,当读者的注视点越过边界时,两类预视字均变为另一个与句子意义连贯的目标字。结果发现,语义违背预视条件下,读者对预视位置将进行更长时间的加工。上述结果表明,中文句子阅读过程中,语义信息可以对预视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6.
107.
研究分别从认知评价理论和习得性努力理论视角考察了绩效薪酬对员工突破性创造力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并检验了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对上述两条路径的调节效应。基于24家企业的364对上下级匹配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绩效薪酬对内在动机和突破性创造力没有显著的影响, 对外在动机和渐进性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变革型领导调节绩效薪酬与突破性创造力的关系:高变革领导情境下, 绩效薪酬通过正向影响内在动机间接对突破性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 低变革领导情境下, 绩效薪酬通过负向影响内在动机间接对突破性创造力产生负向影响。交易型领导调节绩效薪酬与渐进性创造力的关系:交易型领导通过强化绩效薪酬对外在动机的影响进而放大了绩效薪酬对渐进性创造力的正向效应。针对上述结果, 讨论了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智力落后儿童词汇语义记忆组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类别概念例举法.对49名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和49名智龄匹配的正常儿童以及22名实龄匹配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比较这三类儿童的心理词典中词的语义储存的区别。研究表明,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心理词典中词的语义储存有类似的组织结构.但在储存信息的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词典中储存同的组织较为松散,而且混杂了一些错误的信息;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储存有污的组织则更加松散,错误信息也更多,总之,正常儿童的心理词典中词的语义边界清晰,而智力落后儿童的语义边界模糊。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报告一项针对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制约中国英语学习者第二语言语义提取效率的实验。实验考查了工作记忆广度中的个体差异是否抑制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单词语义信息的提取问题,还探索了工作记忆广度和第二语言词汇知识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以通用容量工作记忆模型为基础,采用运算广度的工作记忆测试,得出工作记忆广度对单词语义信息的提取没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结果。结果还显示工作记忆广度与第二语言词汇知识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0.
According to the conjunction rule, the probability of A and B cannot exceed the probability of either single event. This rule reads and in terms of the logical operator wedge, interpreting A and B as an intersection of two events. As linguists have long argued, in natural language "and" can convey a wide range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juncts such as temporal order ("I went to the store and bought some whisky"), causal relationships ("Smile and the world smiles with you"), and can indicate a collection of sets rather than their intersection (as in "He invited friends and colleagues to the party"). When "and" is used in word problems researching the conjunction fallacy, the conjunction rule, which assumes the logical operator wedge, therefore cannot be mechanically invoked as a norm. Across several studies, we used different methods of probi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and-conjunctions, and found evidence that many of those respondents who violated the conjunction rule in their probability or frequency judgments inferred a meaning of and that differs from the logical operator wedge. We argue that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whether judgments involving ambiguous and-conjunctions that violate the conjunction rule should be considered manifestations of fallacious reasoning or of reasonable pragmatic and semantic inferenc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