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7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Sarah M. Shuwairi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9,104(1):115-123
Can infants use interposition and line junction cues to infer three-dimensional (3D) structure? Previous work has shown that in a task that required 4-month-old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static two-dimensional (2D) pictures of possible and impossible cubes, infants exhibited a spontaneous preference for displays of the impossible cube but left ope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y did so on the basis of purely local “critical regions” or whether they were able to employ more global clues. Here infants were presented with possible and impossible cubes in which the strictly local cues that could have derived from exterior binding contours were deleted. Results showed that infants were still able to discriminate possible cubes from impossible cubes, suggesting that longer looking infants are sensitive to global properties and that the capacity to integrate pictorial information to perceive aspects of global 3D shape may develop earlier than demonstrated previously using reaching tasks. 相似文献
112.
词汇识别与记忆受到词汇之间语义联想关系的影响。鉴于自由联想方法建立词汇语义联想关系的局限性, 研究者们提出用共现联想法建立词汇之间的语义联想关系。本文对词汇共现频率视角下的语义联想效应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 语义联想的丰富程度和关联程度影响词汇的加工; 与少语义联想词相比, 多语义联想词导致P200波幅增大和N400波幅减小; 语义联想加工涉及的脑区主要是额上回和左内侧颞叶区域。未来研究需要探讨自由联想法和共现联想法建立语义联想关系的差异, 基于共现联想法进一步地探究语义联想的行为规律和神经机制, 并从共现联想的角度开展汉语语义联想效应及神经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3.
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熟练手语使用者和无手语经验成年听人的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在象似词条件下,两组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的反应时均快于语义无关词,说明手语象似词和汉语词之间存在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2)在非象似词条件下,仅手语熟练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的反应时快于语义无关词,无手语经验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和无关词的速度没有差异。这是由于前者心理词库中的手语词和口语词共享语义表征,而后者主要依赖手语象似词的视觉模拟性。整个研究表明,中国手语和汉语间存在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但该效应受到手语词象似性和手语学习经历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4.
《心理学报》2024,57(1)
时间顺序信息作为记忆项目之间的重要联结要素之一, 易受到情绪的干扰。本研究通过3项实验探究编码方式与叙事连贯性是否以及如何调节情绪对于时间顺序记忆的干扰。实验1采用2 (编码方式:叙事编码/离散编码) × 3 (情绪类型:正性/负性/中性)的混合实验设计, 其中编码方式为被试间变量, 探究编码方式是否能调节图片材料中情绪信息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干扰。结果显示, 在离散编码组, 负性情绪条件下的时间顺序记忆正确率显著比其他两种条件低; 相反, 在叙事编码组, 三种情绪类型下的时间顺序记忆没有显著差异。实验2采用两种情绪类型(中性和负性)的词语刺激, 检验编码方式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影响是否跨材料具有普适性。实验3通过操纵项目之间的叙事连贯性程度, 进一步探究上述效应是否依赖于项目间连贯性程度。结果显示, 上述叙事编码效应仅在项目之间具有高连贯性时出现。本研究不仅发现了叙事编码对于情绪记忆中时间信息的保持机制, 还指明了叙事编码效应中连贯性程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5.
背景线索效应揭示了个体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对刺激之间具有的稳定空间关系(刺激间不变的相对空间位置)的学习能够提高搜索效率。本文基于经典背景线索效应在内隐习得空间布局的机制下结合真实场景视觉搜索的相关理论,对真实场景背景线索效应的实验范式、学习性质与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真实场景视觉搜索中影响背景线索效应的视觉信息分为低水平物理特征及高水平语义信息两个维度进行论述。虽然当前研究涉及真实场景背景线索效应在不同场景维度信息的加工机制,但对于发挥作用的场景信息类别以及作用阶段还较少涉及,未来研究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6.
读者能够从副中央凹中提取到什么类型的信息, 是当前阅读眼动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普遍认为低水平信息(如正字法信息)可以在副中央凹中得以加工, 但是高水平的信息(如语义和句法信息)能否从副中央凹中进行提取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高水平信息在副中央凹加工的研究进展, 包括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如中文)阅读过程中语义和句法预视效益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 当前眼动控制模型(如E-Z读者和SWIFT)对预视效益的解释和不足之处, 最后提出未来关于语义和句法预视加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7.
已有研究显示,关联再认可记录到分别反映双重加工模型的两阶段(即熟悉和回忆)的ERP成分(即FN400和LPC成分),且具有高语义联系配对的关联再认可通过整合在基于熟悉加工的基础上完成。然而,不同语义联系对关联再认神经机制的影响及单个项目的熟悉和回忆加工的调节作用尚未揭示。为此,本研究比较了主题相关和类别相关图形关联再认的波形波幅异同,并分析了单个项目的熟悉和回忆加工对配对识别的影响。结果显示,主题相关和类别相关条件的旧配对、重组配对和“旧+新”配对均记录到反映熟悉加工的FN400成分,主题相关条件的旧配对、重组配对和“旧+新”配对均记录到反映回忆加工的LPC成分,类别相关条件的旧配对记录到LPC成分。表明关联再认的神经机制受语义联系所调节,单个项目的熟悉程度可影响配对识别时的神经机制,上述结论支持双重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118.
119.
长时间注视一个字或词语后,感觉这个字词变得奇怪且陌生,这种现象称为饱和现象。本研究采用快速类别/词汇匹配范式,考察中文词汇加工中的饱和现象。实验1-3发现单纯的语义或字形的重复均未能引发饱和,只有类别标签在字形和语义上的同时重复才引发饱和,表明与英文饱和相似,中文饱和发生在字形加工和语义加工的联结阶段。实验4结果表明,中文饱和还能够由表义部件的重复引发,体现了中文饱和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