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比较应用题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虹  阴国恩  安蓉 《心理科学》2007,30(1):37-40
采用2×2×4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生产的504型台式眼动仪,对不同年级学生解比较应用题过程中的解题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各种眼动指标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解题时数学成绩优生与差生的眼动模式差异显著,解一致性不同题目时的眼动指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92.
There is no consensus and very little overlap in the criticisms of my target article. Because the primary consequences of avoidance behavior are by definition altera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hocks in time, any theory about the reinforcement of such behavior necessarily must begin with that dimension. However, the safety‐signal version of two‐process theory calls on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stimuli, including the responses themselves serving as stimuli, to transmit the effects of those alterations to the relevant behavior. Meanwhile, the Herrnstein—Hineline single‐process theory hypothesizes an additional source of reinforcement: a direct effect of reduction in the density of shock over some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I can find no data that selectively support that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993.
Ian Tattersall 《Zygon》2001,36(4):657-666
The pseudoscience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purports to explain human behaviors by reference to an ancestral environment (essentially, a hunting-gathering way of life) in which we evolved. Contemporary human behaviors are allegedly governed directly by genes that reflect adaptation to this environment by natural selection. However,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is much more complex than this reductionist approach implies, and adaptation cannot involve the fine-tuning of structures or behaviors within individuals or species: natural selection can only affect entire organisms, not their components. Similarly, genetic processes are too complex to admit this simplistic view. Instead, our flexible, complex human behaviors probably represent an emergent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rplay between therapy and supervision; and how the therapist who has particular similarities to the patient brings her own armentarium of defenses as well as life problems into the therapeutic and supervisory space. The paper explores how unconscious factors from childhood become reenacted in the therapeutic space and produce emotions that affect both patient and therapist. The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an upward as well as downward parallel process acted out by the therapist and patient in the transference–countertransference encounter along with the supervisor's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role in this proces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offering recommendations to beginning analytic therapists.  相似文献   
995.
袁登华  付春江  罗嗣明 《心理学报》2014,46(10):1534-1548
为了探讨品牌印象的双重结构及其形成与改变的心理机制, 在双重加工模型理论基础上, 采用2×2×3完全随机被试间实验设计, 先后进行两个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外显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规则加工, 内隐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联想加工, 说明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心理结构, 为双重加工的双重系统观点提供了新证据。Smith和DeCoster (2000)的双重加工模型未考虑被试对信息的卷入程度对联想加工和规则加工的影响, 使其理论解释力不够, 此研究结果正好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参照性交流范式,设计虚拟学习材料并创设功能预测和维度选择任务,探查比较参照性交流双方学习过程与选择性注意特点。结果发现:与低分组比较,高分组从学习阶段2开始得分显著更高;且维度选择整体结果显著优于低分组,这主要表现在对无关维度的抑制水平显著更高。结果表明:参照性交流双方的学习过程表现出不平衡性;参照性交流双方的选择性注意整体水平表现出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于选择性注意的集中性水平。  相似文献   
997.
侠牧  李雪榴  叶春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556-1563
面部表情加工的ERP成分主要包括P1 (80~120 ms)、N170 (120~200 ms), 早期后部负电位(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 EPN, 200~300 ms)和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 300 ms以后)。这些成分代表了表情加工的不同阶段, 具有不同的心理含义。P1成分只对威胁类表情(恐惧, 厌恶和愤怒)敏感, 反映了对威胁面孔的快速探测, 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N170成分与表情结构信息的编码有关, 同样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EPN反映了对情绪信息的选择性注意, 具有情绪普遍性, 情绪场景图片和表情刺激都会对它产生影响, 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LPP则反映了对情绪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 较易受注意控制的影响。在对上述成分的特性了解的基础上, 将来的研究应该探索以下问题:(1) P1是否受表情威胁程度的影响?(2) N170受到哪些自上而下因素的影响?(3)那些不能影响N170成分, 却能影响EPN成分的表情刺激是否被当成了普通的情绪刺激来看待?(4)表情加工引发的LPP是否能具有自动加工的性质?(5)不同的基本表情类型(如恐惧和厌恶)是否具有特异性的ERP成分?  相似文献   
998.
张喆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13,36(1):67-71
数字空间表征是人类对数字进行表征的重要方式。数形联觉(number-form synesthesia)是一种数字可以有意识地引起空间知觉的独特现象,与此类似的是非联觉者中广泛存在的无意识的心理数字线(mental number line)现象。两者在行为和脑机制上存在着很多重叠,也存在着值得思考的差异。数形联觉的研究能够提供实质性的行为和脑机制数据,用以解决数字空间表征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于数字空间表征的理解;也为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成为数字空间表征研究中值得推崇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阐述了相似性判断和差异性判断不对称性的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不对称性的发展及理论解释。其次,根据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结果,阐述了图-词信息的双编码模型对相似性判断的影响。接着分析和介绍了相似性判断的双编码过程及其时间进程。最后,作者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1)差异性策略在分类和推理中的应用;(2)相似性双编码过程的实证研究及其应用;(3)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不对称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基于不可识别模糊字词仍能诱发N400的词汇加工理论的假设,让被试对模糊字进行同一字延迟判断,利用脑电技术记录不同模糊程度靶字的认知过程,来探讨N400出现的条件,以阐明N400反映的是词汇加工,还是词汇后加工。实验结果表明:与可识别、轻度模糊汉字一样,不可识别、高度模糊汉字仍然可以诱发N400;这种N400语义启动效应反映了词汇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