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70篇 |
免费 | 572篇 |
国内免费 | 162篇 |
专业分类
49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7篇 |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257篇 |
2019年 | 187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175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154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408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187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66篇 |
2008年 | 156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70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1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32篇 |
1978年 | 29篇 |
1977年 | 52篇 |
1976年 | 41篇 |
1975年 | 2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冒险行为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以及是否受青少年自尊的调节。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自尊量表和青少年冒险行为量表对北京石景山区、山东省德州市和河北省邯郸市的四所普通中学七至九年级共2520名(男生1226人,女生1294人)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冒险行为与父亲心理控制呈U型曲线关系,而与母亲心理控制呈倒U型关系。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父、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非线性关系仅体现在中低等自尊青少年上,而高自尊青少年的冒险行为与父母心理控制无关。这表明,青少年自尊调节了父、母亲心理控制对其冒险行为的作用,父、母亲相同教养行为对中低等自尊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可能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2.
因果报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当下社会大众。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社会大众对因果报应的认知与理解,并进一步通过启动实验考察因果报应启动对厚黑行为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大众对因果报应的认知与接纳是一种客观存在,55.83%的被试知晓因果报应,33.81%的被试表示相信因果报应的存在,10.09%的被试表示因果报应很灵验,23.67%的被试表示因果报应影响自己的行为处世,22.96%的被试表示会用因果报应提示教育身边的亲友。(2)因果报应材料的启动能显著地抑制厚黑行为,中性材料的启动不能抑制厚黑行为,因果报应启动的内容与厚黑人格对厚黑行为具有交互效应,因果报应启动能更显著地抑制高厚黑人格被试的厚黑行为。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社会公众对因果报应的接纳成就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能性,因果报应内蕴的道德自律、匡扶正义、累德向善等价值内核成就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效用性,因果报应观念应建设性发掘和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下的社会治理所用。 相似文献
943.
《心理科学进展》2024,33(2)
权力接近−抑制行为理论是解释权力和行为关系的重要理论, 但应用该理论的实证研究却存在与理论相矛盾的结论。通过对2003~2023年探索权力与接近和抑制行为关系的154篇文献、245个实证样本的261个效应值的元分析整合, 本研究检验了权力与接近−抑制行为关系的双刃剑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 以期解释以往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结果显示权力与接近−抑制行为的关系具有双刃剑效应, 客观权力既会通过主观权力间接增加接近行为并减少抑制行为, 也会对抑制行为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 且主观权力对行为的解释力强于客观权力。调节效应结果显示, 权力距离能够加强主观权力对接近行为的正向影响, 并强化主观权力对抑制行为的负向影响。上述结论有助于深化和拓展权力接近−抑制行为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44.
《心理科学进展》2024,33(1)
面对错综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 组织要想做出快速响应, 领导者的有效倾听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文献综述发现, 现有研究尚未对领导倾听的概念形成统一界定, 且理论视角和研究层次较为单一, 这不利于我们深入理解领导倾听的内涵及其多层次效应。事实上, 作为一种领导行为, 领导倾听不仅会对领导者自身产生影响, 而且会给团队及其下属带来影响。因此, 本研究基于二元互动情境, 从沟通信息和支持员工两方面对领导倾听的内涵进行探索性研究, 并从领导力效能的评价对象(领导者、团队、员工)出发, 结合多层次、多理论、多研究方法的全景研究范式逐步揭示领导倾听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效应、黑箱机制及边界条件。本研究不仅开拓了倾听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而且为企业增强领导倾听的积极效能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45.
946.
947.
948.
为探讨社会排斥和社会接纳情境下儿童奖惩分配公平性,研究采用个体-偶然排斥范式和第三方奖惩分配范式,对8~9岁儿童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和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排斥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显著多于社会接纳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行为显著少于社会接纳组。9岁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显著多于8岁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行为显著少于8岁组;(2)社会排斥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显著高于社会接纳组,9岁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显著高于8岁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判断显著低于8岁组。结论:社会情境影响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在排斥情境下,8~9岁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明显提升;8~9岁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49.
950.
为探讨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023名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育儿压力在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焦虑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行为问题与育儿压力的关系受到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调节作用只在智力障碍儿童父母群体中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改善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育儿压力与焦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