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3篇 |
免费 | 280篇 |
国内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28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55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350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94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临床药师在药学查房工作中建立药学评价和药师干预评估思维,为药学查房工作提供参考。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的治疗全过程做出药学评估,包括对初始治疗方案的合理性、风险、矛盾的评估,治疗过程中对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变化的评估,出院时对出院后病情防复发、防进展、防恶化以及如何康复的评估。临床药师应将药学评估思维运用到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利用药学专业优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团队中真正发挥作用,能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3.
24.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取11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自编“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考察了高中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以及学科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水平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从创造性思维总分上看,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发展比较平缓,各年级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独特性:从高一到高二年级处于较为平稳的水平,二者无显著差异;高三比高二(P<001)和高一(P<0001)有显著提高;(2)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中学生语文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总得分及部分项目得分有一定相关,与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及各项目上的独特性均无显著相关.数学成绩与创造性思维的诸方面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5.
《心理与行为研究》2025,23(1)
以722名小学生为被试开展为期1年的3次追踪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睡眠质量潜在类别的转变及情绪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睡眠质量存在异质性分化;每个时间点下存在3个类别;(2)“双减”政策颁布后;小学生良好组稳定性较强;其余存在睡眠问题的亚组易向良好组转变;且T2~T3较T1~T2的转变概率增大;(3)“双减”政策颁布9个月后;积极情绪对小学生睡眠质量的转变具有积极影响;而消极情绪则会产生消极影响。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生睡眠质量潜在类别的发展变化及情绪的影响作用;还为小学生睡眠质量的“分类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刘茹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26(4):15-17
通过分析社会焦虑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危机后果 ,从积极的角度予以心理干预 ,使人们失衡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反应趋于稳定 ,行为合理化 ,并指出目前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7.
以658名儿童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流畅性和独特性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开放性可以调节创新效能感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开放性高时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开放性低时该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教育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创造性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认知易感性模型,本研究拟探讨初中生亲子关系对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自尊、情绪弹性与抑郁之间呈两两显著相关,且亲子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2)自尊和情绪弹性在亲子关系与抑郁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包括三条路径: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情绪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和情绪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初中生亲子关系通过内在心理因素对抑郁水平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小学儿童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认知策略,同时,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检验。被试为城市中等小学7岁、9岁、11岁儿童各24名,男女各半。单模型和双模型两种实验任务均为四前提。采用个别实验,儿童在前提呈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主要研究结果:(1)7岁儿童开始萌发了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9岁儿童和11岁儿童的推理能力处于发展和提高过程中;(2)随着年龄增长,使用模型建构策略解决问题的儿童人次越来越多,绝大部分11岁儿童都能使用这一策略进行推理。但即使儿童使用了模型建构策略,他们的推理成绩也没有反映出模型数量所造成的任务难度差异,即不符合心理模型理论关于模型数量的主要预期;(3)即使儿童能自发生成模型建构策略,儿童在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中使用这一策略的有效性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30.
运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自编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1247名小学生作心理素质团体测试。利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学业成绩高分组心理素质优于学业成绩中等组和低分组,学业成绩中等组优于学业成绩低分组。(2)分年级看,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成绩组的小学生在心理素质因素上的差异有不同。(3)学业成绩高分组学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较好的水平层次,学业成绩中等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中等水平层次上,而学业成绩低分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不好的水平层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