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130篇
  16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8名11~14岁初中生的深入访谈,初步探讨了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发现:(1)初中生最认同的亲社会行为是帮助行为,其次是交往行为。此外,安慰行为、公益行为、礼貌行为和遵规行为也被他们认同;(2)初中生对不同行为主体间发生的亲社会行为的认同有明显差异,他们更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亲社会行为;(3)普通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对帮助行为和交往行为认同的比率差异明显;(4)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种类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3.
中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选取北京市428名中学生,考察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发现:(1)有偶像的学生人数显著高于无偶像的人数,“歌星影星”与“著名人士”是其崇拜的主流。(2)有偶像的学生的自我概念显著高于无偶像的学生,主要在同性关系自我、异性关系自我、非学业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3)在有无偶像维度上,女生的同性关系自我、一般学校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同性关系自我、一般自我、非学业自我和量表总分存在显著差异。(4)在有无偶像维度上,初一学生的体能自我、初二学生的数学自我、初三学生的语文自我和同性关系自我、高一学生的外貌自我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偶像类型的学生的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考察新冠疫情期间,工作-家庭冲突是否通过职业倦怠增加中小学教师抑郁水平,以及心理弹性是否调节该中介作用。1127名中小学教师参与线上调查,完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结果发现:(1)大多教师疫情前后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的状况变化不大,少数教师疫情期间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状况变差或好转;(2)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三者均与心理弹性负相关;(3)控制额外变量后,职业倦怠是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间的中介变量,在疫情期间工作生活状态更好、更差以及与疫情前后没有差别的教师中均成立;(4)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好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差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因此,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提高心理弹性可减少中小学教师抑郁,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5.
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自我批评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33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的自我批评和自我伤害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批评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我批评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亲子关系的调节,即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我批评的正向影响随着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的增强而减弱。因此,负性生活事件和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班级团体依恋问卷、自悯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编学业满意度问题对6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当代初中生对其所在班级的团体依恋和自悯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并检验自悯在班级团体依恋和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父母依恋、同伴依恋、学业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之后,(1)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和回避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倦怠;(2)自悯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3)自悯在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在班级团体依恋回避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从班级团体依恋和自悯的角度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Gatekeeping is the subject of continued discourse in the counseling profession. With revisions to the ACA Code of Ethics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2014 ), recent litigation (Keeton v. Anderson‐Wiley, 2010 ; Ward v. Wilbanks, 2009 ), and focused attention on value conflicts in counseling (Francis & Dugger, 2014 ), counselor educators' role as gatekeepers is expanding. In addition to this expanding role, counselor educa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being culturally and developmentally sensitive in interpreting, applying, and enforcing the codes and standards with counseling student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decision‐mak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feminist, multicultural, systems theory, and social‐constructivist ethical decision‐making principles to address problematic behaviors in counseling students.  相似文献   
58.
This study is a follow‐up to Sackett, Lawson, and Burge's ( 2012 ) study that explored the meaningful experiences of clients and counselors‐in‐training (CITs). Using the previous study's themes of clients’ experiences in counseling with CITs as a launching pad, the authors examined in greater depth the meaningful experiences of clients who are in counseling with CITs through qualitative phenomenological interviews. Findings, as well as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or education, supervision, and counsel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9.
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教师和家长报告法,对农村135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学前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小学生越多地表现出积极社会行为,但这种优势仅体现在小学入学初期;(2)母亲受教育水平越低,小学生越多地表现出敏感退缩行为和受拒绝同伴关系;(3)对于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小学生,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其攻击冒犯行为越多;而对于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其攻击冒犯行为越少。可见,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学前教育年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发展结果,且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0.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入学准备状态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外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研究的新进展:(1)儿童学校适应结果的早期预测因素和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生态学模型;(2)入学准备状态评定工具的发展状况和效度评价; (3)国外针对入学准备状态不足儿童采用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最后,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文化差异对开展中国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