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个体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不同亲属的加工特征及其亲属偏见效应。道德两难情境中的主人公为被试的两个亲属(父亲、叔父)和一个熟人,要求被试阅读道德两难情境故事后,对是否愿意救助故事中主人公作出判断。结果发现,直系亲属(父亲)比旁系亲属(叔父)和熟人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C平均波幅,而旁系亲属与熟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了个体对直系亲属更为关注和敏感,表现出明显的亲属偏见效应。  相似文献   
172.
情绪刺激的特定加工路径使其能够有效捕获注意并获得加工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加工优势。然而,由于信息加工资源的有限性,由情绪信息引发的、不受自上而下认知因素影响的加工优势并非一直存在。本文根据情绪刺激在信息加工过程不同阶段的加工特点,阐述了情绪注意效应与自上而下注意效应在知觉阶段的注意选择过程中的交互影响,以及在执行控制阶段,情绪刺激加工与执行控制功能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3.
174.
We experimentally approach the discursive dilemma to gain insight into people's procedural appropriateness judgments. We relied on a vignette in which three people had formed opinions about two skills (premises) of a candidate to decide whether to hire her/him (conclusion). The dilemma arises when different outcomes (hire vs. not hire) are achieved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majority opinion is independently considered for each premise or for the global conclusion of each judg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hoose the procedure they thought to be more appropriate to reach a decision. In Experiment 1, we found a leniency effect (a bias to prefer the aggregation procedure that led to hiring the candidate), which was reduced by introducing the participant as a juror with an exogenously provided negative opinion about the candidate's skills. In Experiment 2, we replicated the opinion effect, even when subjects did not participate as jury members. In Experiment 3, we found that the leniency bias was only reduced when participants' negative opinion was aligned with a majority of negative premises, but not with a majority of negative conclusions. We discuss present findings in terms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pirical regularities that may affect people's procedural legitimacy judgments.  相似文献   
175.
对卫生法制资源要素进行有效配置是推进卫生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卫生法律组织机构、卫生法律人才队伍等资源要素,作为考察和分析卫生法制建设情况的基本依据,反映浙江省卫生法制建设的基本现状,为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改进和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6.
文章对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阐述,指出要成功走出目前的困境,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融合多元方法,加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质与量的整合;加强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促进相邻学科的对话与合作,注重对综合性民族心理研究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立足于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增强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7.
李晶  朱莉琪 《心理学报》2014,46(9):1301-1316
合作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 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而孤独症儿童的典型特征是社会功能存在缺陷, 从而导致合作行为的缺乏。以往研究未能就孤独症儿童在不同合作任务类型中的表现做出区分,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和合作性工具任务比较了6~12岁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发展儿童在不同任务中的合作行为。结果显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囚徒困境中的合作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然而, 他们在工具性任务中表现出比正常儿童更低水平的合作行为。这说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对认知能力有不同要求的合作任务中的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78.
张慧  施建农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67-1874
无意视盲现象是指即使某些刺激物出现在视野中, 观察者也并没有觉察到这些刺激物的存在。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 它是许多交通和医疗事故的罪魁祸首。回顾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 从认知行为角度出发, 无意视盲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 即“资源有限”与“注意定势”。一般情况下, “资源有限”与“注意定势”会共同导致无意视盲; 但有时候, “注意定势”也会独立于“资源有限”直接导致无意视盲。另外, 从大脑神经机制的角度来看, “资源有限”与“注意定势”作用于大脑加工的中后期, 即使产生无意视盲, 意识加工脑区对非预期刺激也进行了一定的认知加工, 但是否能进入到意识层面, 一方面取决于刺激呈现后中期枕顶部位的意识输入, 另一方面取决于与刺激驱动相关的颞顶联合区的激活程度以及与记忆负荷相关的顶内沟的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79.
卫生资源配置与改善医患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本卫生资源配置角度来探讨如何改善医患关系,认为基本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是引起医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从而指出公平优先原则指导下的基本卫生资源配置有利于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并据此观点提出实现基本卫生资源配置公平优先的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0.
How young, middle-aged, and young-old adults use individual resources to cope with challenges and changes in their lives is likely to influence the ways they will approach late lif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rriers to using available resources is the subjective appraisal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of the potential use of these resources. The present study based on 2,313 individuals (25–74 years)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f Midlife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MIDUS) examines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 between available social, financial, and health resources, the subjective appraisal of these resources, and well-being in young, middle-aged, and young-old ad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bjective appraisal of resources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available social, financial, and health resources on well-being irrespective of age groups.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appraisal of available resources as a precondition to successfully cope with stress, and points out avenues for interven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