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40篇
  免费   1258篇
  国内免费   63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676篇
  2018年   671篇
  2017年   728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456篇
  2014年   535篇
  2013年   1993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7篇
  1985年   361篇
  1984年   439篇
  1983年   322篇
  1982年   354篇
  1981年   372篇
  1980年   391篇
  1979年   369篇
  1978年   409篇
  1977年   309篇
  1976年   279篇
  1975年   267篇
  1974年   280篇
  1973年   2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心理健康服务的文化胜任力随着欧美对多元文化群体的重视而逐渐发展起来。该领域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及相应的实践策略。内容取向关注静态的、结构化的文化胜任力; 过程取向则关注动态的、非结构化的文化胜任力。两种取向的异同体现了文化胜任力的研究和实践中对文化特异性和普遍性因素的平衡。在此基础上, 本文最后讨论了如何参考国外经验, 立足中国现实问题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 来发展中国的文化胜任力。  相似文献   
992.
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关系着个体和国民的健康和福祉。目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参考传统金钱领域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的阶段, 但健康跨期决策具有领域特异性, 沿袭金钱领域理论模型和方法, 导致该领域在研究方法和结果上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健康跨期决策的行为后果是该领域关注重点, 多数研究均报告个体的低时间折扣率、高未来时间取向与其健康保护行为正相关, 与健康风险行为呈负相关。该领域也关注健康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 如决策对象和决策主体的核心特征等因素。未来研究亟需发展适用于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模型和研究范式, 明确健康行为与跨期决策偏好的关系, 深入探讨健康跨期决策的内在选择机制, 并在健康行为干预和医疗卫生政策应用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993.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隔代教育”已成为“亲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隔代教育对祖孙两辈人的身心健康均存在“双刃剑”效应。生物进化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为理解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角色紧张和角色强化理论可以加深隔代教育对祖辈影响的认识。未来研究应明确隔代教育的定义和类型, 控制边界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综合性研究, 并进一步推进隔代教育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994.
李佳洁  于彤彤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052-2063
在干预国民健康饮食行为方面, 更“隐性”的助推策略因其针对直觉思维系统发挥作用, 比传统的干预政策更具优势。基于助推策略对食物选择决策影响机制的不同, 健康饮食助推策略可构建为提供决策信息、改善决策选项、影响决策结构和提醒决策方向4个大类及9个小类的框架体系。助推策略在实践中仍存在争议, 因而在中国实施时需与传统政策结合使用, 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消费群体特征, 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优势, 助力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995.
慈悲冥想是一类旨在培养对自己和他人无条件的善意与同情的冥想练习方法, 主要包括慈心禅和怜悯禅修。诸多研究表明, 慈悲冥想可以促进练习者的利他行为。就影响机制而言, 慈悲冥想可能是通过增强对他人不幸的共情反应, 促进情绪的有效调控和提高亲社会动机来影响练习者的利他行为。未来的研究需选择更具生态效度的利他行为测量方法, 深入挖掘慈悲冥想影响利他行为的动态神经加工过程, 并尝试将慈悲冥想应用于临床群体。  相似文献   
996.
隐藏情绪识别对公共安全防范与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表情是揭示隐藏情绪的一条重要通道。但目前隐藏情绪研究较少且微表情因其细微幅度与快速出现等特性难以识别, 其研究尚未在实际中广泛应用。因为, 隐藏情绪的认知与表达机理亟需系统的研究,采集实际场景中的微表情数据, 并以脑电信号辅助微表情的精确标注是提高微表情标注效率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微表情识别方法, 并辅以人脸颜色、注视估计和非接触生理信号等多通道数据, 以检测与识别隐藏情绪。社会公共安全是隐藏情绪分析和识别的典型场景。面向精神疾病患者两害行为(即危害自身或他人的危险行为)风险评估和服刑人员会见场景隐藏情绪检测, 可以有效地对相应系统和方法进行验证和修正。  相似文献   
997.
Greater client resistance has been consistently found to b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outcome in psychotherapy. However, the pathways through which resistance impacts such outcomes are underexplored. Given that client outcome expectation (O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important common factor in psychotherapy, the goal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examine: (a) the impact of resistance on subsequent client and therapist OE (COE & TOE, respectively); and (b) whether COE and/or TOE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ance and outcome.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tested among 44 clients with severe 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 treated with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in the context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Westra, Constantino, & Antony, 2016). Resistance was measured at a mid‐treatment session, and COE and TOE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immediately after the resistance session. Treatment outcome was measured via client‐rated worry severity at post‐treatment. As predicted, higher resist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subsequent COE and TOE; B = ?.73, p < .001 and B = ?.46, p < .001, respectively. In turn, lower post‐resistance COE predicted higher post‐treatment worry (B = ?.5, < .001), indicating mediation. In contrast, TOE did not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ance and outcome (B = ?.02, p = .876).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sistance can be demoralising to both clients and therapists. However, only lower client morale may be detrimental to therapy outcome.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outcome pathways through two common therapy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张严文  刘拓 《心理科学》2020,(5):1103-1110
中国性少数群体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是其最大的压力来源。在性少数压力模型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Bifactor模型探究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中国性少数(LGB)心理健康的特殊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金赛量表对649名LGB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Bifactor模型存在部分差异;(2)对于LGB心理健康,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一般因子和拒绝特殊因子具有损害作用,过度保护特殊因子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