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98篇
  1535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空格在文本阅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空格在文本阅读中作用的相关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删除或替代有空格文本中的空格, 对阅读产生的干扰作用; (2)在无空格的文本中插入空格, 对阅读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空格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受被试阅读经验、阅读方式和空格大小等因素影响; (3)被试母语和第二语言呈现方式的一致性会影响空格在第二语言阅读中的作用; (4)今后应结合眼动控制理论, 从注视点落点位置和熟悉性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02.
文本阅读过程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雷  王瑞明  何先友 《心理学报》2003,35(6):743-752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问题。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20名。实验材料按照主 人公特征与其目标句行为的关系总体上分为一致与恢复一致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两个目标句,出现在不同位置。实验1主 要探讨阅读过程中背景信息的激活与协调性整合的性质与特点,实验2主要探讨阅读过程工作记忆中前后信息的协调性整合 问题。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个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通过共振激活的背景信息,还是保留 在工作记忆的文本信息,如果与新进入的文本信息有局部的不协调,那么就会产生协调性整合,整合的结果不仅维持了文本的连 贯,而且将相关的信息建构成整体的信息块  相似文献   
303.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考察有意义言语、无意义言语和安静环境对老年和青年读者篇章阅读和词汇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安静和无意义言语条件,所有被试在有意义言语条件下的篇章阅读速度降低,平均注视时间更长,向前眼跳长度缩短,目标词上的总注视时间更长,表现出显著的无关言语效应,而这一效应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与青年人相同,老年人的后期词汇加工和篇章语义信息加工受到了无关言语中语义成分的干扰。说明在自然阅读过程中,老年人抑制背景言语语义信息干扰的能力与青年人相似。  相似文献   
304.
学前和小学低段不同识字量儿童的认知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3名学前儿童和291名一到三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不同年级、不同识字量儿童在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快速命名、视觉技能和正字法意识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 不同年级、不同识字量儿童分别在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的不同层面存在差异, 学前主要表现在音节删除和语素建构任务中, 小学阶段表现在韵母识别、音位删除以及语素判断和语素产生方面;快速命名能力是区分各阶段儿童汉字识别能力的有效指标, 学前儿童的视觉能力与识字量密切相关, 而小学儿童的正字法意识与识字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5.
本实验以初中学生为被试,围绕着快速阅读训练的作用及其条件问题,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结果如下:(1)对初中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快速阅读训练,可以显著提高阅读成绩;(2)难度较大的文章,不适于采用快速阅读;(3)问题-文章的阅读方式在阅读速度、有效读速方面优于文章-问题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306.
赵冬梅  莫雷 《心理学报》2007,39(2):225-234
探讨回指距离、干扰词的精细描述、干扰词的典型性 对回指推理(先行词通达)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被试是华南师范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164名。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要求被试阅读一定篇数(如,实验1a每个被试阅读15篇)的文章,对不同条件的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实验1探讨干扰词精细描述类型(精细描述高和精细描述低)对回指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的精细描述并非是影响回指推理的主要因素。实验2探讨干扰词和先行词的典型性类型的相对变化对回指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典型干扰在不同回指距离条件下都会对回指推理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在影响回指推理的干扰典型性和干扰精细描述的二个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干扰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307.
用EyelinkⅡ眼动仪记录23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汉语和英语对照材料的眼动情况。结果发现:(1)被试阅读汉—英对照材料时,理解率没有差异,但汉语材料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等明显优于英语材料的;(2)在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注视频率、平均眼跳幅度和回视入次数等指标上,被试阅读汉语材料的成绩明显高于英语材料的;(3)对汉—英同义目标词加工的眼动特点分析发现,相对于英语目标词,被试对相同像素汉语目标词的加工更难。  相似文献   
308.
阅读中自然学习生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儿童阅读时从语境中自然学习生词的过程及其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301名三、五年级小学生参加了实验。首先要求他们阅读文章,然后测验他们对文章中生词的知识。本研究在不同年级和能力的儿童中都发现了显著的自然学习效应。结果还表明,词的概念难度、词结构的语义透明度、语境线索强度和儿童课外阅读量对儿童的自然学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09.
文学阅读不但能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 还能影响其心理状态。然而, 文学阅读经验是否一定能提高读者的心理理论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有关文学阅读与心理理论关系的实验性探讨不断增加。鉴于此, 作者从文本体裁、测量手段和个体差异角度分析了争议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 归纳了文学阅读影响心理理论的潜在机制, 即镜像神经系统和默认网络很可能是文学阅读促进心理理论提高的重要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310.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对其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推理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及多种阅读相关认知技能之后,儿童一年级时的字词流畅性可以预期其二、三年级时的阅读理解水平,句子流畅性对二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有独特解释作用,但对三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相对于句子流畅性,字词流畅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理解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