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84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We tested an embodied account of language proposing that comprehenders create perceptual simulations of the events they hear and read about. In Experiment 1, children (ages 7–13 years) performed a picture verification task. Each picture was preceded by a prerecorded spoken sentence describing an entity whose shape or orientation matched or mismatched the depicted object. Responses were faster for matching pictures, suggesting that participants had formed perceptual-like situation models of the sentences. The advantage for matching pictures did not increase with age. Experiment 2 extended these findings to the domain of written language. Participants (ages 7–10 years) of high and low word reading ability verified pictures after reading sentences alou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ven when reading is effortful, children construct a perceptual simulation of the described events. We propose that perceptual simulation plays a more central role in developing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han was previously thought.  相似文献   
42.
阅读保持的类比结构映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莫雷  郭淑斌 《心理学报》1999,32(2):169-176
探讨文章阅读过程中类比结构映射效应与共同元素效应对阅读信息保持的迁移作用,包括两个实验,实验I探讨前阅读的源文章与目标文章在结构上与命题上的共同性对目标文章信息保持的迁移效果,结果表明,前后阅读文献的结构共同目标文章的保持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命题共同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实验2进一步探讨在源文章与目标文章结构或命题有共同性的情况下,提示与否对目标文章的信息保持效果的影响作用,结果证明,有两种情况下,提示  相似文献   
43.
We evaluated the validity of DIBELS (Dynamic Indicators of Basic Early Literacy Skills) ORF (Oral Reading Fluency) for predicting performance on the Florid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est (FCAT-SSS) and Stanford Achievement Test (SAT-10) reading comprehension measures. The usefulness of previously established ORF risk-level cutoffs [Good, R.H., Simmons, D.C., and Kame’enui, E.J. (2001). The importance and decision-making utility of a continuum of fluency-based indicators of foundational reading skills for third-grade high-stakes outcomes.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5, 257–288.] for third grade students were evaluated on calibration (nS1 = 16,539) and cross-validation (nS2 = 16,908) samples representative of Florida's Reading First population.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s were the third (February/March) administration of ORF with both FCAT-SSS and SAT-10 (rS = .70–.71), when the three tests were administered concurrently. Recalibrated ORF risk-level cut scores derived from ROC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es produced mor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rue positives than previously established benchmarks. The recalibrated risk-level cut scores predict performance on the FCAT-SSS equally well for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language, and race/ethnicity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44.
用EyelinkⅡ眼动仪记录23名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汉语和英语对照材料的眼动情况。结果发现:(1)被试阅读汉—英对照材料时,理解率没有差异,但汉语材料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和阅读效率等明显优于英语材料的;(2)在注视次数、平均注视时间、注视频率、平均眼跳幅度和回视入次数等指标上,被试阅读汉语材料的成绩明显高于英语材料的;(3)对汉—英同义目标词加工的眼动特点分析发现,相对于英语目标词,被试对相同像素汉语目标词的加工更难。  相似文献   
45.
阅读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梳理文献发现两者可能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儿童通过与家长或老师的共享阅读,启动联合注意,使用心理状态术语进行对话,进一步根据社会想象力,模拟社会互动,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另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心理理论能够助力儿童从宏观的阅读观的建立、元认知阅读策略的使用、故事情境模型的构建,到微观具体的短语、句子、语篇和多文本的理解等能力的提高,这些证据揭示了心理理论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进一步的神经生理证据发现,阅读和心理理论这两个过程的神经活动是有一定重叠的。由此推测,两者可能具备潜在的双向促进关系。未来需要更深入和长期的纵向追踪研究为两者的关系提供丰富的实证证据。此外,还应进行更多中国的低龄儿童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线上课程的盛行,也应更多关注多媒体内容阅读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两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以及所关注变量自回归效应的情况下,探讨默读流畅性在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语素意识、默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随时间均有显著发展;(2)一年级下学期儿童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上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上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而二年级上学期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下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默读流畅性在早期语素意识与之后的阅读理解中发挥跨时间点的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随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47.
读者能够从副中央凹中提取到什么类型的信息, 是当前阅读眼动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普遍认为低水平信息(如正字法信息)可以在副中央凹中得以加工, 但是高水平的信息(如语义和句法信息)能否从副中央凹中进行提取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高水平信息在副中央凹加工的研究进展, 包括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如中文)阅读过程中语义和句法预视效益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 当前眼动控制模型(如E-Z读者和SWIFT)对预视效益的解释和不足之处, 最后提出未来关于语义和句法预视加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
拼音文字文本阅读研究发现,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多的跳读发生、向前眼跳幅度更长、回视次数更多。基于这些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了老年人阅读的“风险阅读”策略。为探究在中文阅读过程中老年人的加工特点以及与拼音文字阅读的策略异同,实验采用镜像和正常两种方式呈现文本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中文阅读过程中,相较于青年人,老年人的跳读率更低,向前眼跳幅度更小,采用的是一种更为谨慎的阅读策略。在镜像呈现的条件下,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的跳读率没有显著差异,在正常呈现的条件下,老年人的跳读率显著低于青年,表明在汉语阅读中老年人采取更加谨慎的阅读策略与其副中央凹加工能力下降,以及汉语与拼音文字两种不同书写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关。  相似文献   
49.
中小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云  申继亮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3,26(2):199-203
本研究采用眼动方法,对85名小五、实二和高二年级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学生阅读不同呈现方式和难度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年龄发展特征;(2)学生阅读不同呈现方式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有图课文大多显著优于无图课文;(3)学生阅读不同难度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易课文显著优于难课文。  相似文献   
50.
文本阅读过程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莫雷  王瑞明  何先友 《心理学报》2003,35(6):743-752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问题。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20名。实验材料按照主 人公特征与其目标句行为的关系总体上分为一致与恢复一致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两个目标句,出现在不同位置。实验1主 要探讨阅读过程中背景信息的激活与协调性整合的性质与特点,实验2主要探讨阅读过程工作记忆中前后信息的协调性整合 问题。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个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通过共振激活的背景信息,还是保留 在工作记忆的文本信息,如果与新进入的文本信息有局部的不协调,那么就会产生协调性整合,整合的结果不仅维持了文本的连 贯,而且将相关的信息建构成整体的信息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