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篇
  3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梦姣  陈杰  李新影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23-1632
非药物成瘾又称“非物质相关性成瘾”或“行为成瘾”。特征性表现包括对成瘾对象的渴望、受损的冲动控制、对成瘾对象的耐受、撤退反应和高复发率等。目前发现的非药物成瘾类型包括病理性赌博、网络成瘾、购物成瘾、游戏成瘾、性瘾以及贪食等。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在症状学上表现出很高的相似性且具有较高的共病率, 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从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探讨非药物成瘾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家庭研究和双生子研究发现, 男性的病理性赌博和贪食障碍具有中度以上的遗传度。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 单胺能神经递质相关基因, 如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和单胺氧化酶A基因等, 与非药物成瘾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 非药物成瘾者脑内负责奖赏,线索加工和冲动控制的神经通路活动性异于正常对照。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入手, 探讨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的共性和特性。  相似文献   
72.
计数与匹配:5~6岁儿童量比较策略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6名5~6岁儿童,采用计算机呈现刺激的方式,实现了刺激的动态呈现来模拟策略的使用过程,并通过对于被试正确率和反应时的考察确定了每一名被试使用计数和匹配策略进行量比较的特点。结果表明:(1)与计数策略相比,儿童对于匹配策略的掌握更加成熟,5岁和5岁半组被试使用匹配策略解决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更高;(2)在已经掌握计数和匹配两种策略的情况下,仍有一部分儿童更倾向于使用匹配策略来解决量比较问题。  相似文献   
73.
Providing genetic services to families who do not speak English and whose cultures are quite diverse presents a unique challenge to genetic specialists. One approach that is being employed successfully is the use of specially trained genetic assistants to provide outreach, case finding, referral, support, interpretation, advocacy, and follow-up counseling. A basic genetic assistant training program for five bicultural/bilingual Southeast Asian case managers is described. The course syllabus can be used to train health workers who represent a variety of cultures and languages.  相似文献   
74.
An unprecedented increase has occurred in demand for genetic counseling services during the current decad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omplex issue of who currently provides genetic counseling services and the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 these personnel.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was mailed to 325 genetic counsel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who were members of the Southeast Regional Genetics Group (SERGG), National Society of Genetic Counselors, or 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States; 204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63%). Seventy percent of respondents were female and 30% were male. Thirty percent of respondents held MD degrees; nine physicians held PhD degrees. Most physicians were male. Thirty-two percent of respondents held master's degrees in genetic counseling; five counselors held PhD degrees. Twenty-three percent of respondents were nurses; eight nurses held master's degrees. Three percent of respondents were social workers. Individuals with other degrees, such as an associate of science in medical technology and a doctoral degree in education, also provided genetic counseling. Genetic counseling typically involved a team effort, consisting mainly of physicians and genetic counselors. Most respondents reported college coursework in human genetics, supervised training, and seminar/workshop training. Thirty percent reported college coursework in counseling techniques, supervised training, and seminar/workshop train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concerning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 genetic counselors.  相似文献   
75.
Terence D. Keel 《Zygon》2019,54(1):261-279
In what follows, I first deal with some of the major philosophical objections raised against my claim that Christian thought has given us racial science. Then, I take on points of dispute surrounding my use of Hans Blumenberg's notion of reoccupation to explain the recurrence of Christian forms within modern scientific thinking. Finally, I address some historiographic issues surrounding my assessment of Johann Blumenbach and the origins of racial science.  相似文献   
76.
数学能力是人类重要的高级认知能力。人类的基本数学能力从进化上而言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对个体的生存和繁衍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比较心理学研究发现,成年人、婴儿的基本数学能力的行为表现和脑神经机制与其它物种相似,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基本数学能力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基本数学能力的本质及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7.
曹思聪  缪绍疆  童俊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812-1821
家庭是进食障碍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已有众多西方学者采用各种方法对进食障碍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时间发展脉络来看, Minuchin等学者首先对此进行了经典临床研究; 随后有众多量化研究出现, 对此可以依据不同的测量水平、研究变量和被试视角进行梳理; 近些年, 有学者采用质化研究方法重新对此进行探讨。进食障碍家庭研究的发展趋势表现出:重视本土化研究、对家庭做多水平的探讨、兼顾家庭结构和家庭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8.
发展行为遗传学是发展心理学与行为遗传学的交叉学科, 旨在探明遗传与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发展是否存在影响, 如何产生影响, 以及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否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问题。该学科与行为遗传学在研究对象、设计和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同; 开展发展行为遗传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测量法和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 未来研究应拓宽和深化候选基因与行为关联性的考察, 并着力探析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9.
刘玲  李荆广  宋宜颖  刘嘉 《心理学报》2012,44(4):446-458
为探索注意控制能力个体差异的遗传来源, 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基因对参与注意控制加工的前额叶脑区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回答COMT基因是否也对全脑范围的注意脑区具有调控作用, 本文对17篇遗传影像学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 COMT基因Val/Val (vv)基因型的被试在注意控制任务下, 不仅前额叶脑区的激活水平高于Met/Met(mm)基因型的被试, 在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等前额叶之外的脑区激活水平也高于mm基因型的被试, 而且在这些脑区的效应值(vv>mm)都较大(Cohen’s d > 0.8)。由此, 元分析结果表明:COMT基因不仅调控前额叶脑区, 而且对形成注意控制网络的多个脑区都有调控效应。此结果提示注意控制能力的个体差异可能部分的来自于COMT基因对注意控制网络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0.
随着行为主义衰落和生物学技术发展,长期遭受“冷遇”的人格行为遗传学研究近些年成为颇受关注的领域,并由数量遗传学取向发展到分子遗传学取向.数量遗传学取向主张运用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等设计来估计群体中遗传因素对人格表现型方差的贡献率,在人格特质、人格障碍、态度与偏好等人格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分子遗传学取向主张在DNA水平上用基因测定方法研究特定基因对人格表现型的影响效应,着重从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三种神经递质路径考察了基因与人格的关系.未来研究要强调在数量遗传设计中加入对特定基因型的直接测量,注重多学科和多范式的有效整合,扩大对健康人群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加强基因对人格的深层作用机制研究和分子医学层面的人格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