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Fake news, deliberately inaccurate and often biased information that is presented as accurate reporting, is perceived as a serious threat. Recent research on fake news has documented a high general susceptibility to the phenomenon and has focused on investigating potential explanatory factor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how features of news headlines affected their perceived accuracy. Across four experiments (total N = 659),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pictures, perceptual clarity, and repeated exposure on the perceived accuracy of news headlines. In all experiments, participants received a set of true and false news headlines and rated their accuracy. The presence of pictures and repeated exposure increased perceived accuracy, whereas manipulations of perceptual clarity did not show the predicted effects. The effects of pictures and repeated exposure were similar for true and false headline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ccompanying pictures and repeated exposure can affect evaluations of truth of news headlines.  相似文献   
32.
2020年初,在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重大疫情,医生是战“疫”的重要角色,也是最受关注的职业群体。这次疫情是否改变了以往因医患矛盾而引发的大众对医生的道德判断?本研究采用徐科朋(2019)编制的道德判断材料,以非医护专业大学生为被试,用实验法分别比较了疫情前和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判断。结果发现:(1)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公平行为上的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中,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关爱、忠诚、权威行为上,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前。(2)在整体不道德行为上,疫情中大学生均对医生的评价比对照组严格。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背叛、颠覆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宽松。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伤害、背叛、堕落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严格。(3)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整体不道德行为和各维度不道德行为上的评价较疫情前均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33.
收入分配公平判断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公平与否的主观评价。通过对参照点和收入金额的控制,探讨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1)民众的收入公平判断受参照点的影响,在有参照点的情景下比无参照点情景下更感觉不公平;(2)不同工资水平下,民众的公平判断具有显著差异,而且民众对低于平均工资的“受损”比高于平均工资同等金额的“受益”赋予的公平感的权重更大,即存在得失感受的不对称;(3)不同的工资参照点、多得和少得的分配结果共同影响民众的公平判断,即损失规避在参照依赖对公平判断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4.
Regarding evaluation, numerous researches highlighted the social valuation of the internality. From the end of 1990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tudied situations came to put in perspective the impact of this norm, while revealing the existence of others social norms. The present research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valuation of the deference in situation of annual performance review. The social valuation of the power of others was examined by two studies: one led from paradigm of autopresentation with employees and other one, conducted under legislator paradigm with Human Resources specialists (students in their final year of Institute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f the results indicate, in a classic way, important normative effects of the internality, the valuation of the deferential explanations is globally so obvious. These results question about the contextual expression of a norm of deference: employees and RH experts give weight to the power of others. The results show a convergent use of the internality and the power of others.  相似文献   
35.
胥彦  李超平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0):1631-1649
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的关系。经筛选, 共纳入138篇492个独立样本(N = 1078442)。结果发现, 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组织任期、工作任期、职位等级和收入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且与公共服务动机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均存在差异, 婚姻状况与公共服务动机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 公共服务动机测量工具、测量时间点和文化背景对部分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何影响公共服务动机提供了较为精确的估计, 对于发展公共服务动机理论, 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公共部门服务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味觉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感觉之一, 早已超越“舌尖”的直接感受, 潜在地影响了个体对人际关系及伦理道德的知觉与判断, 改变着个体对冒险与消费等行为的决策。情绪中介假说、具身隐喻假说、进化假说以及社会建构假说从不同视角试图阐明味觉对判断与决策的影响机制。当前研究存在味觉感受存在个体差异、味觉测量难以保证效度、味觉实验缺乏统一研究范式等问题, 未来可继续进行味觉隐喻的验证并将其应用于感官营销、心理治疗等领域, 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出发, 全方位探讨味觉对判断、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7.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以社交媒体信任为切入点,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考察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心理机制。采用问卷方法对963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既能直接促进公众的辟谣行为,也能通过增强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产生间接影响;(2)公众对官方社交媒体的信任影响公众对自媒体的信任,但自媒体信任不能独立于官媒信任影响辟谣行为。因此,我国社交媒体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且官方舆论占主导地位,及时、有效的官方报道不仅能提高公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也能促进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进而实现网络谣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8.
采用多特征目标判断任务,考察了不同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条件下,直觉和分析思维模式对判断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多特征目标判断任务中,直觉思维比分析思维更有效;(2)直觉型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比感觉型决策者更高;(3)归类组块的信息呈现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4)思维模式、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对多特征目标的判断质量存在三阶交互作用,归类组块的信息呈现方式使直觉型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最高,而运用分析思维的判断质量低于感觉型决策者;归类组块排列信息时,直觉型决策者运用分析思维的判断质量低于信息随机排列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39.
采用道德困境判断的CNI(consequence, norm, inaction)模型,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权力感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实验1探讨个人权力感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个人权力感显著增加被试对规则的敏感,促使个体做出道义论的道德判断。实验2考察回忆任务启动的权力感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发现相对于低权力感启动的被试,高权力感启动的被试在进行判断时更关注行为的结果,对规则更不敏感,这说明启动的权力感促进功利主义的道德判断,抑制道义论的道德判断。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权力感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0.
现代社会生活的生产实践表明,分工是交换的前提,交换是分工的实现,这就是现代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在此事实基础上构建的市场经济体制,其管理理念内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1]。本文首先分析阐述了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建立是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揭示了“信用”是承诺者之间能量均衡与博弈的结果,既具有丰富的道德理性又具有明显的功利要求。文章进而通过对信用体系维护的动力因素及其与市场主体行为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政府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把政府置于经济利益之外,使之具有超脱于市场各成员的地位;同时,信用体系的创立和维护并不必然由政府主导,而是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共合意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